最近,80歲的楊大娘總是在飯后腹痛難忍,渾身出冷汗,要忍耐一兩個小時才有所緩解。到醫院看病,醫生鑒于她患有冠心病、房顫病史一年,查心電圖有明顯心肌缺血表現,因此按冠心病心絞痛治療,給她開了不少硝酸甘油等藥物,可非但不見效,還需用強力止痛藥才能減輕癥狀。
無奈之下,楊大娘來到鄭州大學四附院進一步診治。內科主任詳細詢問病史并仔細檢查,對比發作時及緩解時心電圖,結合病人有房顫病史和最近治療情況,經CT排查,發現病人患上了“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綜合征”。其腸系膜上動脈狹窄,這就導致患者一吃飯就腹痛,因為飯后腸道需要更多的血液供應,可是血管狹窄造成腸道缺血缺氧,因此就會腹痛。患者不愿接受手術治療,通過藥物抗栓,同時調整餐飲方式,少量多餐,癥狀得到緩解。
而六旬的張老漢病情則危險得多,一天他突感腹痛難忍,惡心、嘔吐、腹瀉。被家人送至醫院不久就出現高熱、休克癥狀。開始醫院診斷為急性闌尾炎,幸而了解到患者以前有快速房顫病史,結合相關檢查及患者的癥狀,診斷為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彌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必須馬上進行手術。打開患者腹腔后,一股惡臭撲鼻而來,張老漢的腸管已經壞死發黑,經過4個多小時的手術,從腸道血管中取出長度近1厘米的栓子,切除壞死的腸管,病情才得以控制。
患者腸管壞死的罪魁禍首就是心臟脫落的栓子。它脫落后阻塞腸道的供應血管導致腸管壞死。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已成為外科急診的常見病,但發病初期癥狀不典型,極易與其他腹痛疾病相混淆。因此心臟病患者出現腹痛癥狀要及早就醫,以免耽誤病情,延誤治療。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