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歷史、發展水平開始闡述,對電子商務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 電子商務 發展現狀 存在問題 對應措施
電子商務是利用各種電子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的商務活動,該方式突破了傳統商務在時間、地域上的限制,成為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新興電子商務活動模式。了解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客觀認識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問題,研究對策,實現健康、穩定發展,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一、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分析
1.我國電子商務起步較早
1997年6月中國互聯網絡經濟信息中心(CNNIC)完成組建,開始行使國家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職能;1998年10月“金貿工程”正式啟動,北京、上海等城市啟動電子商務示范工程;2000年6月,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成立,專為金融業務各種認證需求提供書證服務。在2001年,我國正式啟動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國家信息安全應用示范工程”。
2.電子商務活動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于2001年8月對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北京、上海、廣州等10個主要城市的機械、電子、汽車、電力等13個行業中,有22.3%的企業參與了電子商務,另據央視調查咨詢中心的調查,1999年到2000年在我國北京、上海、廣州等15個城市,僅消費類電子商務活動網上購物總額就達到5500萬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的是,到2001年底我國政府機構中已有86個部委和國務院直屬機構加入到“政府上網工程”行列,31個省、市、自治區政府,通過“全國辦公業務資源網”實現了業務聯網。而隨著“三金工程”的建設進展,將很快實現海關、商檢、稅務、外匯管理、統計、銀行及企業之間及時準確的信息數據傳遞與交換,為電子商務的普及打下堅實基礎。
3.電子商務發展總體水平不高
電子商務是一種以信息互聯網絡為載體的商務活動新模式,它的發展受制于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水平和對應于網絡經濟的社會法律、誠信環境狀況。盡管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但畢竟是發展中國家,各項社會性基礎設施不甚完備,相比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而保障電子商務活動規范、安全運行的社會法規、誠信環境不完備則是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更直接、深層的因素。
具體到電子商務活動運行本身,目前最直接的制約因素,大約有以下三個方面:
(1)網上支付問題。網上支付是電子商務的關鍵環節,網上支付需要具備四個方面的條件,即商務系統、電子錢包、支付網關和安全認證。其中安全認證是目前必須解決的核心問題。
(2)現行稅制問題。由于電子商務的交易活動是在沒有固定場所的國際信息網絡環境下進行,造成國家難于控制和收取電子商務的稅金。這種狀況長期存在下去,必然會影響到電子商務的健康有序發展。
(3)物流體系的制約。電子商務交易的商品流通,絕大部分仍然需要有一個實物轉移,即物流過程。因此,電子商務的效率實際上很大部分是要由物流過程的效率性來實現的。沒有高效率的物流體系作保障,電子商務的無空間距離、快速交易的優勢就難以體現。
二、加快發展我國電子商務的主要措施
我國電子商務要健康發展,必須盡快在以上方面的建設上取得實質性的長足進步,首先必須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積極努力。
1.做好電子商務的發展規劃和宏觀指導
電子商務是一項新生事物,其技術發展速度很快,業務方式沒有最終定型,給政策的制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對市場的變化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強研究,適時制定鼓勵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電子商務是基于信息網絡的商務活動,需要建設必要的信息基礎設施和手段,包括各種信息傳輸網絡的建設、信息傳輸設備的研制、信息技術的開發等,使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在堅實的環境建設基礎上。
3.加強電子商務宣傳和人才培養
目前,部門、行業信息的電子化方面力量嚴重不足:而沒有各個部門、行業信息的電子化,電子商務就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培養、引進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質較高、層次合理、專業配套的網絡、計算機及經營管理的專業人才,是我國電子商務建設成功的根本保證。
4.加強政府的示范和引導,開展電子商務示范工程
通過實施政府信息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促進政府與社會的溝通;發展政府部門之間的非支付性電子商務,促進有關部門在電子商務實施中的關系協調,推動管理部門聯網,實現商務管理電子化;發展政府和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實現政府采購網絡化。有針對性地扶持重點行業、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通過試點總結經驗加以推廣。
參考文獻:
[1]楊光:談電子商務安全問題中管理的重要性.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6月第15卷第2期
[2]周麗莉溫秀梅:電子商務信息安全的方法和研究,微計算機信息,2006年第22卷第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