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必須要制定出符合現代消費者意識的品牌傳播戰略。廣告創意設計體現其品牌和產品的創新理念,是產品第一時間接觸消費者的窗口。無論是企業還是廣告代理公司,都必須重視創意設計的對消費者購買意識的影響力。
[關鍵詞] 廣告創意設計 品牌傳播 營銷
最新的神經營銷學研究表明,當大腦接受廣告畫面時,就會在潛意識里留下各種不同的信息,從而影響其購買行為。一般情況下,企業對于廣告創意認知程度較低,相對保守,因此出現大批平庸的稿件或影視作品,根本反映不出其品牌文化及其理念。企業要立足現在,謀劃長遠,提高品牌的成長能力。企業不僅要在營銷、管理售后服務等多個層面不斷創新,更重要的是意識的改變。尤其是在品牌傳播這個環節上,創意是廣告的核心。
一、企業需要改變意識
新一代消費者的迅速擴大,他們不再是大流的追隨者,單一的產品功能不能滿足他們的消費需要了。往往內在的文化或理念成為他們追捧的因素,他們不想入大流,但仍然需要找到屬于一小部分人的歸屬感。而目前企業出于安全性考慮,或認為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不夠高,企業經常不愿買那些創意人員看起來好的創意,而寧愿選擇平庸的作品。今年,素來被廣告行業視為保守典范的超級國際品牌:寶潔汰漬洗衣粉和聯合利華洗浴用品,分別獲得戛納廣告節平面廣告全場大獎和電視廣告全場大獎。國際大品牌已經開始全面“擁抱創意”。參賽稿《飛機稿》一般不會被企業所接受,因為它具有極強的創意概念,就像汽車行業的“概念車”,或服裝設計師在臺上展示的那些美麗的無與倫比的,但卻不能日常穿著的衣服,在展示創意水平起到積極作用。這次寶潔和聯合利華,說明國際品牌開始意識到營銷和廣告是互相滲透的關系,好的創意可以激起或引導消費者人們的消費行為。目前,企業對消費者的認知偏于保守,認為消費者不能接受“想一想”才明白的廣告,廣告應是“直白”的。其實,只有思考才能產生記憶,一看就懂的基本上是“一看而過”,留不下什么印記。
二、廣告代理公司需要與企業不斷磨合
寶潔和聯合利華的例子,讓廣告業創意人員感受到的最大意義在于,不要以為客戶不會給機會,這個機會要自己去爭取。一味地抱怨機會,就只能做平庸的創意,根本不會在這個行業中留下任何痕跡。創意對于廣告公司而言,就是生命!但廣告公司也需要改變思維從兩個方面看待問題:
一方面,很多國際性大品牌與廣告代理公司合作多年,有健全的合作模式,不會隨意更換廣告代理公司,還有一些企業有自己根深蒂固的市場策略,所以創意人員很難得到發揮空間。作為長期合作伙伴,廣告公司可提出一些想法和客戶協商,允許廣告公司做一些參賽作品,只要不損害品牌,客戶也愿為代理商提供,甚至包括小范圍的媒體投放。廣告公司在品牌經營中必須經歷一個長期磨合的過程:有些有想法的創意人員會做出他們看來“很好”的創意,看看客戶能否接受,如果客戶接受,可能在媒體一試。有時即便客戶覺得嘗試效果很好,還是不愿花錢,這時就由廣告公司買單在小范圍媒體投放。
另一方面,廣告代理公司不要以為找到做《飛機稿》這種方式,就找到了捷徑,而不去認真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不再理會客戶的要求,態度也變得隨便起來,平時不好好做,騰出手來專攻《飛》以求拿到獎,功成名就。這樣成長起來的創意人員是有問題的,他們不知道真正的仗應該怎么打,臨陣就輕易退縮,而真正有能力的創意人員,需要在真實的市場中得到鍛煉,才能找到適合的解決辦法,同時又能做出好的作品。
三、廣告創意創意可能帶來的營銷風險
奧美顧客關系行銷廣告創意總監艾伯通(Dirk Eschenbacher)認為,一家負責任的廣告公司從提出概念、確定創意到廣告推出,中間有很多控制風險的環節,編織了一個“安全網”,但最終的效果還需要市場檢驗。
廣告給企業帶來的營銷風險有兩種:沒有效果、默默無聞和由于創作失誤引來的負面爭議。有爭議的廣告可能對企業知名度或產品銷售等方面產生短期效果,從長遠考慮對企業的品牌具有破壞性,所以廣告在短期內有效果不一定就是好廣告。如果廣告中負面的東西逐漸上升到品牌中,就很麻煩,可能將來需要更大的投入才能補救。想要避免平庸無奇的廣告給企業帶來的營銷風險,可以將創意性極強的廣告作為企業的一種廣告策略,但這無疑是在與風險“共舞”。使用不好,就會給企業帶來很多負面后果,但是使用適當將會起來很好的傳播作用。
意大利的服裝品牌貝納通就是成功運用爭議廣告的企業。其平面廣告只要是上媒體就被禁,且即登報刊頭條,被廣為討論。其創意多是被廣泛關注的政治、社會問題,如冷戰、環保、艾滋病、宗教及非洲難民等。此廣告策略是成功的,首先創意表達的不是一個很庸俗的問題而是積極的世界觀,體現了品牌的品位調性;其次,它的消費群體是思想開放活躍,關注這些社會問題的年輕人,適當的叛逆可讓消費者產生價值認同感;再者,貝納通并非只做爭議廣告,也有常規廣告,用以維持品牌的知名度。這種廣告策略成為其提升品牌價值的揚聲器,讓企業省了不少廣告費。目前中國缺乏這樣好的廣告,將好廣告作為一種廣告策略。最后,一些低俗的或者說是壞品位的東西堅決不能做。
四、小結
中國市場正在“從渠道競爭為主逐步進入一個推廣競爭為主的階段”。當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時,就需要對品牌精耕細作。中國企業對廣告應該有一個開放的心理,敢于探索,與專業的廣告公司合作,根據中國市場的特點,制定最為有效的廣告策略。
參考文獻:
[1][美]威廉·阿倫斯:當代廣告學[M].華夏出版社,1999
[2][美]大衛·奧格威:一個廣告人的自白[M].中國友誼出版社,2003
[3]龍杰琦:接受洗禮改變思維[J].國際廣告,2007(9)
[4]傅慧明:默契 機會 概念股[J].國際廣告,2007(9)
[5]艾倫·米切爾:神經科學揭示廣告如何影響消費者[J].國際廣告,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