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營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大型企業相比,民營中小企業在創造就業機會、緩解社會壓力、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卻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而融資難是民營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在我國民營中小企業進入增長發展階段、急需通過外部融資發展壯大的今天,如何改善融資環境,拓寬融資渠道,促進其健康發展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關鍵詞] 融資 現代企業制度 擔保 融資租賃
民營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已超過1000萬家,工業總產值和利稅分別占到70%和45%,為社會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與大型企業相比,民營中小企業在創造就業機會、緩解社會壓力、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國民營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卻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而融資難是民營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在我國民營中小企業進入增長發展階段、急需通過外部融資發展壯大的今天,如何改善融資環境,拓寬融資渠道,促進其健康發展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一、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1.民營中小企業尚未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民營企業大多是以家族經營、合伙經營等方式發展起來的。許多民營中小企業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產權單一,資金規模小,負債多、積累少,財務管理和經營管理不規范,經營行為短期化,投資規模與市場競爭力不足,抗風險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場的淘汰。據調查,有80%的民營中小企業會計報表不真實或沒有會計報表。此外,由于一些民營中小企業存在逃避銀行債務、多頭抵押等不良行為,資信等級普遍不高,銀行對其缺乏足夠的信心。為保證信貸資金的安全,降低信貸風險,提高整體經濟效益,銀行不愿意冒風險向民營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2.國有銀行惜貸嚴重。國有銀行惜貸的原因,可以從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的角度來分析。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確定性,借款人擁有信息優勢,貸款人很難收集到有關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鑒別這些信息需要花費巨額成本。民營中小企業大多處于初創期,不僅數量多、規模小,而且單個企業需要資金量少、財務管理透明度差,造成民營中小企業信用水平普遍較低。此外,大多數民營中小企業處于競爭性領域,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和淘汰率高,融資風險大,投資回報相對較低。因此,銀行對民營中小企業的信貸風險可能超過其自身承受能力,而民營中小企業也不愿按銀行的要求提供相關會計信息。銀行由于缺乏有關中小企業客戶風險的足夠信息,不能做出適宜的風險評價。為了降低貸款風險,銀行必須大規模搜集民營中小企業信息,導致銀行貸款成本和監督成本上升。此外,民營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在經營透明度和抵押條件上的差別以及銀行追求規模效應等原因,大型金融機構通常更愿意為大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不愿為資金需求量小的民營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3.民營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制度不完善。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試點自1998年開始。2000年8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若干政策意見的通知》。截至2001年底,全國已組建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各類擔保機構360多個,省市兩級信用擔保體系和商業但保機構覆蓋了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00個地方,已成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100多億元。我國的擔保體系是以政策性融資擔保為主體,以政府出資為主,民間資本介入很少。政策性擔保機構追求的是社會效益,無需自負盈虧,不符合擔保的高風險性質,有可能使擔保規模過大,使擔保變為福利。銀行考慮到有可能出現的代償額過大或集中代償風險及擔保機構的代償能力,不愿意向民營中小企業貸款。此外,民營中小企業規模小,可抵押物少,但現行的金融制度對信貸抵押物的折扣率規定過高,命名得許多民營中小企業無法獲得足夠的信貸資金。
4.中小企業板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作用有限?!秶鴦赵宏P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完善風險投資機制,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在此精神的指導下,2004年5月27日中小企業板在深圳證交所正式啟動。建立中小企業板,可以避免中小企業過度依敕銀行貸款,為中小企業創造了直接融資方式,有利于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但是,一些經濟學家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中小企業板固然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條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的途徑,但并不會成為上千萬家中小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指出,發展面向中小企業融資的資本市場,實際上只能部分解決高風險、高回報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我國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資源稟賦結構的特點都將是資本相對稀缺、勞動力相對豐裕,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將始終在我國中小企業中占據主要部分。但是,由于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自身特點,多數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很難像高科技型中小企業那樣成為高收益、高成長型的企業,因此,通過資本市場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方案,對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是沒有太大幫助的。
二、解決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建立和完善民營中小企業融資支持體系,必須引入系統的觀念,結合我國國情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多側面融資體系,以內源融資為基礎,建立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相結合的融資體系,優化債務融資與權益融資,完善中小企業信貸擔保制度,改善政府政策支持體系,深化金融改革,為廣大民營中小企業的快速成長提供必要的融資支持。
1.企業應努力提高自身融資能力。民營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差,與民營中小企業自身治理結構不完善、整體信用水平低關系密切。民營中小企業要提高融資能力,必須走產權多元他道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實行公司制改造,構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有效消除民營中小企業投資者獨斷專行的弊端,降低民營中小企業經營風險。同時,民營中小企業還應注重培育自身信用,因為企業要長期發展下去,就必須與金融機構和其他企業打交道,在經濟往來中,誠信永遠是第一位的。企業應維護自身形象,不斷提高企業信譽,提高自身資信程度。雖然能上市的民營中小企業只是少數,但如果通過努力得到政府的支持,民營中小企業上市也并非高不可攀,這樣,企業就可以借上市面上提高知名度,進行增發、配股或債轉股,融資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都將得到增強。
2.完善信用擔保機制。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很大程度上也是指擔保難。因此,解決擔保問題也是解決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一個主要突破口。在現有的信用擔保體系基礎上,可考慮設立資本金來源于中央財政的中小企業使用擔?;鸹驀抑行∑髽I擔保公司,在主要省市地區設立地方性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公司,進一步加強擔保機構對于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隨著民營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擔保公司所能提供的業務如果不能滿足民營中小企業的需要,政府可考慮成立更多的擔保公司,試點將擔?;癁楣蓹嗟氖袌龌问?,將擔保風險化為直接投資風險,把擔保公司和企業捆綁在一起,擔保公司在這里就扮演著類似于風險投資者的角色。為降低擔保公司的風險,應當建立再擔保機構和壞賬準備金制度。再擔保機構由國家財政出資組建,其業務是對商業性擔保公司的擔保行為提供再擔保,目的在于鼓勵風險投資,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為了降低擔保風險給擔保公司造成的損失,政府還可同時建立擔保壞賬準備金制度,由政府財政對擔保公司的損失給予一定的補償。同時,為防范信用擔保風險,應強化對信用評級機構的約束?,F實中常有被評為優等信用級別的企業在短期內破產的報道,這表明信用評級機構給出的企業信用級別可信度較低。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信用評級機構的業務水平外,政府對信用評級機構監督不力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為了防止信用評級機構不負責任的行為,必須采取措施讓信用評級機構對其行為承擔責任,如對造假信用評級機構吊銷營業資格或進行高額罰款等。
3.發展融資租賃融資。融資租賃融資的優點在于:(1)限制條件少。中小企業通過融資租賃,能迅速形成現實的生產力;能使民營中小企業保持技術及設備的先進性,提高產品競爭力;與發展股票、債券或通過銀行借款等方式相比,受到體制、企業規模、信用等級、負債比率、擔保條件等方面的限制較少。(2)融資風險小。民營中小企業有權選擇自已最需要的設備,掌握設備及時更新的主動權。由于租賃期內設備所有權屬于出租人,租賃期屆滿時承租人有購買或歸還租賃設備的選擇權,設備過時的風險由出租人承擔,能夠有效規避設備的無形損耗風險。民營中小企業出現經營不善無力交付租金時,出租人只能收回設備。與債務融資下的破產清算相比,融資租賃的財務風險更小。(3)保持資本結構的合理性與資金的安全性。融資租賃能使企業有效避免流動資金一次性過多占用,增強企業資金的流動性;與股權融資相比,融資租賃可避免對股權的稀釋。(4)節稅效應。按照我國稅法的規定,租賃設備的折舊由承租人提取,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所包含的利息和手續費均可從稅前扣除,從而使承租人得到了減稅的好處。
4.政府給予適當扶持。民營中小企業規模較小、抵御風險能力差,難以吸引長期性資本,因而需要政府適當的扶持。(1)要培育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這不僅有利于民營中小企業的發展,也有利于我國金融業的發展。(2)應面向民營中小企業設立有別于風險投資的發展與創業基金,對經營業績優良、發展前景看好的民營中小企業和高技術、高成長性民營中小企業,直接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3)在稅收、利率浮動幅度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向民營中小企業發放貸款。(4)構筑民營中小企業網絡信用平臺,形成公開、有效、共享的信用資源,培育良好的社會信用基礎。(5)為中小企業營造寬松良好的發展環境。對于民間融資,政府應采取積極引導的策略,通過加強立法來保護融資契約的履行,嚴厲打擊融資中的欺詐行為,而不要一味打擊和取締,使借貸方式靈活、信息溝通便利的民間融資在一定范圍和特定條件下,成為民營中小企業債務融資的一個補充渠道。
參考文獻:
[1]楊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思考》,《現代審計》2007.1
[2]紀敏:《我國中小企業融資與金融體系完善》,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博士學位論文
[3]吳松榮:《化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思考》,《企業經濟》,2006.12
[4]王召:《化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新思路》,《經濟日報》,2003年12月15日
[5]謝志華:《財務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