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探討了勞動價值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深化,認為勞動價值論在現代社會需要堅持,也需要發展。
[關鍵詞] 勞動價值論 堅持 發展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其政治經濟學的核心和基石,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賴以建立的全部基石。如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是一個非常重要而又值得研究的問題,我們認為,馬克思所創立的勞動價值論,既要堅持也要發展, 它是堅持與發展的辯證統一。這既是馬克思主義本質要求, 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一、勞動價值論的核心思想必須堅持
人類社會發展史表明:勞動創造人類自身,勞動創造物質文明,勞動創造精神文明,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創造價值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同時也是勞動人民的價值觀。研究勞動價值論,必須代表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勞動創造價值的基本觀點,這是發展勞動價值論的基礎和前提。從馬克思的經濟理論體系來看,其勞動價值論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商品具有二因素,價值是商品不可缺少的因素, 是商品的社會屬性, 價值實體是抽象的一般人類勞動;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 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形式經歷了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和貨幣形式的發展過程;商品的價值由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剩余價值構成;價值創造、實現和分配分別發生在生產、流通和分配領域,是三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問題;價格是價值的外在轉化形式,生產價格是價值的內在轉化形式等。馬克思正是通過對上述內容的深刻剖析, 建立起了完整科學的勞動價值論理論體系。
馬克思一生的最大貢獻是通過科學地揭示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和矛盾,論證了階級社會向無階級社會即共產主義社會過度的歷史必然性,這一科學的論證是通過《資本論》來完成的。《資本論》論證的目的是為了勞動者的權利和利益,揭示資本制度的矛盾, 發動和組織工人開展階級斗爭提供理論依據。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靈魂就是馬克思在研究勞動價值論時所體現的方法論。從根本上堅持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就是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考察價值的決定及本質。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現象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生的,要正確了解這些現象,就要具體地、歷史地分析其形成和變化的條件。作為價值理論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所謂價值決定,說到底就是商品交換比例由什么決定的問題。只有深入具體地分析商品交換產生和演變的特定經濟條件,才能真正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堅持勞動創造價值的基本觀點,并不否認其他生產要素(土地、資本等)在價值創造中的重要作用,也不否認自然資源是商品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源泉。因為“創造”與“源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沒有土地、植物、動物、水等自然資源,人類就不能生存,當然也談不上創造價值。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實質就是馬克思在研究勞動價值論時所體現的深層涵義,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 都具有不可抹殺的巨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從理論意義上看,它第一次科學地論證了什么勞動創造價值, 即價值的來源問題, 回答和解決了長期以來包括古典經濟學家不能解決的重大問題。尤其重要的是,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及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剩余價值理論, 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和秘密, 指出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對立的經濟根源, 從而成為動員全世界無產階級進行階級斗爭和革命的直接思想武器。一直到今天, 信奉和實行馬克思所倡導的社會主義的人口仍占到了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勞動價值論需要發展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完整的科學體系,它必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因而體現出時代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重新認識勞動和勞動價值,并且由于時代發展對勞動價值論提出了各種挑戰,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我們更應該深化和發展勞動價值理論。
1.創造價值的勞動范圍應該擴大
在傳統的勞動價值論中, 勞動更偏重意味個體的體力勞動, 然而由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極大提高, 人類的生產活動日益突破了個體勞動的局限, 整個生產過程已經不是單個勞動者所能完成的, 而是眾多的勞動者在分工與合作的基礎上形成的\"總體工人\"的勞動共同構成。可見, 在新的歷史情況下, 創造商品價值的勞動, 不僅包括生產過程的直接勞動, 而且包括一些間接勞動;不但包括簡單勞動, 而且還包括復雜勞動;不僅包括體力勞動, 而且還包括生產服務的勞動;不僅包括生產商品的勞動, 而且包括服務的勞動;這是馬克思那個時代所不可比擬的。
金融、保險、商業、電訊等服務勞動也應列入創造價值的范圍之內,創造價值的科技勞動應擴大范圍,在企業之外的科技勞動,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內的全社會范圍內的科技勞動,凡是進入市場交換的,都應視為創造價值的生產勞動。
在現代化大生產中, 經營管理也是創造價值的勞動。生產管理無論是由生產者本人進行, 還是由所有者聘用的經營者進行, 都是生產過程本身的需要,應屬于生產勞動的范圍。管理作為相對獨立的腦力勞動, 貫穿于生產的全過程, 是現代化大生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創造的價值在商品中的比重越來越大。
2.在新時期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原則
按生產要素分配原則的確立,是對勞動價值理論的具體運用和發展,它對建設社會主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按生產要素分配是市場經濟的要求,也是對勞動價值理論的運用。
(1)它符合等價交換原則。所有一切生產要素的付出,都要得到相應的回報,不允許無償的使用生產要素。
(2)根據勞動價值論的要求,凡生產要素的耗費低于交換價值的,就能獲得盈利,因而經營者盡量減少生產要素的耗費和占用,以便減少付出,降低產品成本,獲得更多盈利。
根據以上觀點,結合現時國內外實際,說明勞動價值論的核心思想必須堅持,勞動價值論的一些內容需要發展。堅持和發展勞動價值論在現當代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3頁
[2]西斯蒙第:《政治經濟學新原理》.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第477頁
[3]孟捷:《馬克思經濟學的創造性轉化》[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