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承辦2008年奧運會為跨入新世紀的中國提供了一次千載難逢的加速發展機遇。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將會因北京奧運會而得到極大的促進,中國體育體制將會進行空間規模的改革。同時奧運會也將全面拉動相關產業經濟的發展,從而有力地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據國家統計局有關資料,北京申奧成功將在7年內平均每年拉動我國GDP增長0.3~0.4個百分點。而北京統計局則表示,舉辦奧運會將對北京每年的經濟增長產生2.5個百分點以上的提升作用。今后10年內,北京的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兩位數,將在2010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000美元的目標。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特質文明的不斷提高,精神文明的要求必然越來越高,追求健康長壽的愿望也越來越強,加之北京奧運會開幕的越來越近,這一切必然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高速發展。體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支持,另外體育事業的發展對經濟的騰飛又有促進作用。因此需要研究如何利用奧運商機、借鑒奧運的動作規則。
一、奧運會對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影響
1.促進中國體育產業和企業的國際化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體育產業特別是體育商業服務的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國外著名的體育用品公司、體育管理咨詢公司和體育俱樂部紛紛進入我國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利用舉辦奧運會之機,一方面學習國外的技術、經驗;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培養我國體育產業的強勢企業,力爭進入國際市場,和外國人一爭高低。有助于我國企業包括體育企業借奧運會快步走向國際,走向世界。
2.有助于體育產業規范化管理和企業制度完善
奧運會,將對政府做什么、支持什么的效果進行檢驗。這對我們調放結合發展體育產業有很大好處。比如,是否要重點支持競技體育,放開其他體育辦的產業;是否應從產業政策上鼓勵民間私營企業投資體育產業,特別是一些便舊市場化運營的項目,如體育健身娛樂場所;是否應對從事為主體產業服務的為提高大眾身體素質服務的項目和單位,國家應給予適當支持,如減免稅、優惠貸款等。而國內企業要在奧運經濟中找到商機,就要與外商企業進行競爭,而制度健全與科學,是進行競爭的基礎。因此,奧運會將促進企業建立適應市場競爭的運行機制。這可能會使一些有條件的福利型、事業型單位加快向經營型、企業型轉變。加快體育產業中的國有企業改革,構筑符合現代化體育產業發展要求的企業組織結構。與之相應,體育經濟政策要依法保護各種所有制體育組織的權益,鼓勵體育產業中形成多咱所有制的競爭格局,要利用股份制等形式來吸引和組織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體育產業。
3.開發了社會復源,完善了市場機制
通過舉辦奧運會可以開拓市場資源,拓寬融資渠道,豐富管理模式,將帶動金融實業、建筑產業、建筑材料和設備產業、科技產業、環保產業的全面發展。例如,通過奧運場館及相關文物 項目法人招標,引進市場競爭機制,形成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新的社會公益項目管理和投資動作體制,吸引了有實力的多元化經濟實體參與項目的建設,打破以往由政策投資、主管部門經營、經營虧損、財政補貼的舊體制模式,搭建了政府、企業、金融、法律機構之間的信用建設橋梁。同時一批優秀企業團隊脫穎而出,走到一線,在國際平臺上,與國外大企業談融資、學管理,共同組成投標聯合體,做出與有相當水平的投標文件,參與競爭。而且也對北京、奧運會場館和相關設施建設情況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工作,在確保項目法人招標順利實施的同時,讓國外企業了解了北京,了解了中國,為體育經濟的國際合作、開拓國際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開闊了體育消費者的視野,改變了體育消費觀念
奧運會的舉辦,使消費者開闊了視野,改變了觀念。在體育產業與民眾體育需求的動態變化中,人們的體育觀已開始悄然發生變化。人們觀看體育比賽的目的已不僅僅是關注我們國家運動員的表現,進而體驗企業國家形象和民族尊嚴的心理歷程,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把它作為一種休閑活動或精神陶冶的活動。這將影響人們的體育興趣和體育價值觀,從而影響他們的體育行為及體育消費行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偏愛競技體育之外的體育活動。如體育旅游、休閑運動、健身運動、運動康復等等。體育的社會形態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如果說過去的競技體育是由國家埋單的話,那么現在的更廣義的體育是由民眾消費,而這種消費被很多關注健康的人們被稱之為“健康投資”。
二、尋找適合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主要途徑
1.建立合理的管理機制
為了保證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及利益,必須建立好完善的法律制度,通過立法來解決沖突與糾紛,這是體育產業的必然途徑,在法律、法律的制度上既要保證商業化開發不能損害體育事業的利益,也要保證投資的利潤空間。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和完善體育產業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民營企業投資體育,有社會的廣泛參與,才能更快、更好地加大體育產業的社會化、產業化。
2.充分調動社會力量,不斷擴展體育產業新領域
體育產業要發展,僅僅依靠體育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社會各界的力量(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優勢多元發展體育,民營經濟一直是我國經濟增長最健康、最有活力的力量。但是近幾年來,民營經濟的增長速度卻一直低于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上徘徊,在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如何帶動企業的自主投資增長速度加快,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的作用,讓民營經濟在投資發展體育產業中唱主角。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共謀發展。鼓勵非公有制經濟以參股、收購、租賃等形式,參與體育產業經營開發,參與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參與社區體育服務,體育中價服務,形成不同所有制等同發展體育產業的新局面。
3.完善體育健身設施,發展全民健身運動
北京奧運會對我國體育產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擴大體育消費需求,提升國民體育意識,引導和激發大眾的體育消費行為,由于奧運會經濟與社會整體經濟運行的互動關系,消費者的收入有所增加,為進一步發展體育經濟創造了條件。隨著我國整體進入小康水平,其消費觀念和體育健康意識也在不斷增加。我國城鄉居民的體育娛樂消費進一步朝著大眾化、普及化、多樣化方面發展。使越來越多的城鄉居民投身與體育鍛煉的熱潮當中。體育休閑、娛樂、度假、旅游也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從我國當前城鄉居民體育消費的特征來看,體育消費形式已從福利型的單位供給消費向個人自主消費轉變,體育消費的群體也由青年人和高薪階層為主,向各年齡發展和廣大工薪階層廣泛與方面轉化。為此,要發展群眾體育消費市場,建立群眾體育群眾辦的管理體制和群眾體育自我投資的運行機制。要完善體育健身設施,將各地場館與事業型轉為經營型向當地群眾開發。應細分體育消費市場,注重開發層次性,根據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吸入水平和不同舉消費者的消費需要,開發組織不同層次體育勞務消費品的生產,以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需要并提供更多方便的場所更有利于全面健身運動的推動。
4.加強人才培養,促進體育產業
成功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要有一大批熱愛體育、既懂體育專業、法律、又懂得經濟管理的復合人才。根據未來體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和深化體育科技體制改革的需要,體育資源必將實現體育信息社會、充分體現信息的價值,真正實現自我支持和自我發展。管理者創新源泉將來自于信息資源,而培養創新的意識需要管理者堅持不懈地學習與交流,實現知識的積累和消化。這就看高校在培養體育管理人才上能不能突被舊的管理模式、管理觀念和管理規范,在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如此的迅猛的情況下,培養的人才是否跟上時代的步伐、掌握的知識技術、技能、管理方法、理念是否超前,這就是擺在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項新課題。高校在培養管理人才上必須掌握“超前”的管理方法,“過硬”的專業技術水平,“現代”的知識技術、技能,要站的高、看的遠、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管理水平。這樣的管理人才才能讓不成熟的我國體育產業因為有足夠人才而變得全面化,成熟化發展。
總之,2008年奧會給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千裁難逢的機會,如何把握這一時機,各地結合自身特點,借助奧運會的契機,發展好體育產業,使體育與經濟相互促進,提高我國體育產業的整體經濟效益,使我國的體育產業做的更強、更大、逐步走向國際化。
參考文獻:
[1]李寧:奧運經濟與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J].產業論壇,2005,[6]
[2]蘭少軍:展望后奧運時期的體育經濟[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2]
[3]管勇生:論2008年奧運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2]
[4]王波:論體育產業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對策[J].集團經濟研究,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