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制是財政部門當前公共財政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萊西市2001年以來實行的會計集中核算表明,此制度在加強財政資金管理,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現象的產生等方面起到了明顯的作用,同時,作為一項創新舉措,在它初始階段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夠完善的地方。
[關鍵詞] 會計集中核算 財政改革 創新
一、會計集中核算的成效
會計集中核算是指政府成立會計核算中心,在資金所有權、使用權、財務自主權不變的前提下取消同級機關事業單位的銀行賬戶、會計機構和會計崗位,以會計核算中心為單位集中辦理會計核算工作和實行會計監督,是會計改革中融會計核算、監督、服務于一體的一種形式。萊西市于2001年推行了公共財政支出改革,改革內容之一就是實行會計集中核算,經過幾年的實踐,已經在加強財政資金管理,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現象的產生等方面起到了明顯的作用,會計集中核算的作用正逐漸得到了顯現。
1.規范了會計核算工作,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會計工作效率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業務納入會計核算中心統一核算,中心選配業務素質較高的專職會計,并運用會計電算化系統,嚴格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進行核算,從而大大提高了會計核算工作的質量和會計工作效率,保證了會計核算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和統一性。
2.財政資金的調度趨于合理,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支出單位的財政資金集中在會計核算中心的單一賬戶上,有利于財政部門對資金加強統一調度和管理,使資金調度更加靈活,從根本上改變目前財政資金管理分散,各支出部門和單位多頭開戶、重復開戶的混亂局面,杜絕了預算執行中克扣截留、挪用財政資金等現象,有效地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保證了財政資金的安全。
3.加強了會計監督,減少了單位財務支出中可能發生的違規違法行為
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納入會計核算中心管理的行政事業單位所有支出都通過會計核算中心一個賬戶進出,進行會計統一核算,會計核算中心有權對各單位的支出事項和憑證進行合理性、合法性審查,對不符合政策、法規規定的支出和憑證可以要求有關單位糾正或補辦手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部分單位在使用國家資金上的隨意性,給貪污犯罪和揮霍浪費行為亮起了紅燈。
4.促進了財政預算制度改革,確保政府采購和“收支兩條線”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
會計核算中心接受支付申請的依據是單位的預算指標,沒有預算指標,會計核算中心有權予以拒絕,所有開支在單位審核的基礎上再經會計核算中心審核入賬,從而起到強化部門預算的要求。而政府采購資金由會計核算中心統一支付,資金直達供應商,減少了中間環節,杜絕了回扣等問題,加快了資金周轉,既保證了專款專用,又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在“收支兩條線”管理方面,由于行政事業單位撤消了所有銀行賬戶,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及罰沒收入均直達國庫,不得進入會計核算中心支出戶,實現了收繳分離、罰繳分離。
二、會計集中核算的問題剖析
會計的集中核算是加強財務、財政資金管理的一項新舉措,在它初始階段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樣,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夠完善的地方。首先對統管單位來講,撤消會計機構后,忽視會計工作,財務管理的主動性、積極性則受到影響;其次,就會計核算中心而言,難以對統管單位實施全過程的會計監督,表現在支出的合理性難以控制,發票的真實性難以把握,收入游離于會計核算中心統管賬的體外,加之會計核算中心只是強調財政資金規范運作,而忽略資產的管理,特別是在固定資產的后續管理上,會計核算與財產物資管理相脫節,結果造成會計信息質量難以提高;再次財政部門由于長期重視財政資金分配過程,輕視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問題未曾得到根本解決,在會計集中核算后,過分依賴會計核算中心導致財政管理弱化,監督力度不夠。會計集中核算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認識上的錯位
會計集中核算后一改過去的“單位批單位報”為“單位批中心報”。會計集中核算推行前,單位支出只要單位領導“一支筆”就可報銷,集中核算后,單位領導簽了字還須中心會計審核后才能報銷。也有少部分單位領導對本單位財務支出接受會計核算中心的制約和監督,產生抵觸情緒,有意放松甚至放棄財務管理。會計集中核算以后,一方面有些單位領導認為報賬會計是打打雜、跑跑腿的,有無會計資格證、有無財務工作能力無關緊要,報賬會計隨意任命,導致報賬會計專業能力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單位會計機構撤消后,有些單位對報賬會計的待遇不予肯定,報賬會計的工作積極性自然得不到充分發揮。
2.模式上的缺陷
會計集中核算后,會計核算中心一組三人管二十多個單位的業務,大廳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分離,失去了實地實時監督的優勢,單位報賬時,會計核算中心只能根據票據來判斷,一是看單位報賬發票的手續是否完備;二是看票據是否規范合法。只要手續完備,票據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經濟內容是否真實,都必須報銷。會計核算中心整天忙于報賬、結賬、記賬,無法顧及發票內容的真實性。會計監督職能難以真正實現。
3.分賬管理上的單一性
會計核算中心監管的重點應是單位的財務收支,而目前會計核算中心僅僅管了支出,對各單位的收入監管尚未介入。實行票款分離,按規定收費收入、返還資金直接繳入國庫收入戶,單位自己建立臺賬,與會計核算中心不發生任何關系,會計核算中心不作賬務處理。這樣就形成了收入票據在國庫,支出等會計資料檔案在會計核算中心,資產及明細賬在單位的“板塊”結構,單位會計資料的完整性被破壞。現在萊西市財政較為困難,一些單位的運轉經費只能靠收費來解決,由于收支分賬管理,在違規收費收取上無法控制,是否應收盡收,會計核算中心不得而知。會計核算中心監督成了“監管支出不監管收入”的“跛腳”監督。同時,會計核算中心目前只具備核算功能,而財產清查由單位實施特別是固定資產,會計核算中心只核算一級總賬科目,明細賬仍由單位報賬會計登記,財產物資仍由原單位進行管理。有些單位的固定資產明細賬沒有如實登記,賬實不符,家底不清,賬外資產流失現象也時有發生,致使中心的賬與單位實物不符。經費使用部門只是強調財政資金規范運作,而忽略資產的管理,特別是對固定資產的后續控制,而會計核算中心只核算不清查,必然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
4.會計核算中心與財政部門對接上的缺口
專項資金是專門用于指定項目的資金,專項經費撥入時,有些單位混淆不清,會計核算中心以不得了解,造成單位擠占挪用,專項經費核算失真。財政部門重分配輕使用的陳舊觀念,對有些專項資金管理不夠嚴格,跟蹤問效流于形式,使得會計核算中心在專項資金的監管中難以控制。形成專項資金“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會計核算中心主要負責大量的會計核算,并未直接參與財政部門內部職能機構工作,因此,對財政部門的業務,對他們監督的政策變化跟蹤重點無法知曉,這樣會計核算中心就沒有能力和條件代替財政部門實施財政監督,而財政部門認為預算單位統進了會計核算中心,以為“一統就靈”,放松了財政監管,形成新的監管死角。
三、解決會計集中核算問題的對策
1.建立健全各項法律法規配套制度
財政部門要繼續不斷加強和完善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實際操作過程中的規章制度和運行細則,明確被核算單位是被監督的主體,明確其應該承擔違法違規行為的法律責任。這樣可以充分發揮會計監督職能,保障會計集中核算制度規范運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2.加強報賬會計管理
首先,要轉變會計職能,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化。還要,對報賬會計進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度性質、特點、業務流程等方面的培訓,并進行考核;同時可以考慮獎懲措施,對于考核優秀的報賬會計給以一定的精神或物質獎勵,對于未能履行只能的報賬會計,給予一定的處罰。
3.建立國庫集中支付制度
會計集中核算制和國庫集中收付制很有必要在機構設置上統一、規范,在職責功能上統一、健全、以簡化辦事程序,方便服務對象。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型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之后,所有預算單位的資金全部集中在國庫,減少了大量的庫外資金的無效、低效運作,使政府在調控宏觀經濟方面更加得心應手、游刃有余。通過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型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解決了國庫、會計核算中心,以及專業銀行之間人為的頻繁的資金劃撥、結算和對賬等問題。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型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將會大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尤其是所提供的月、季、年終決算報表數據的真實性、囊括資料的全面性及會計信息的可利用性,是勿庸置疑的,這樣將有利于對單位收支情況的全面了解,并保證單位會計核算的完整性,實現收入稅收化,支出預算化,賬戶國庫化,了解全面化,核算完整化。
4.建立新型的財政管理制度
繼續加強部門預算管理,加快實行部門科學預算的進度。首先,進一步推進預算管理改革,制定科學、符合實際的定額定員標準,改進和完善預算支出體系,從全國各地的消費情況出發,制定新的、符合客觀情況的支出標準。同時,構建新型的財政監督機制,加大對違法亂紀行為的處罰力度,建立違法亂紀行為檔案,提高財政監督的威懾力。
盡管在會計集中核算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在加強財政資金支出管理、改變會計核算方式、預算執行控制等方面都已經取得了成功經驗。會計集中核算不僅是預算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改進,而是對傳統方法從觀念到內容的根本改革,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財政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相適應的公共財政體系。
參考文獻:
[1]李志軍:論如何完善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問題[J].科技信息,2007(28)
[2]華琳朱永莉:淺析會計集中核算的局限性[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0)
[3]王萍: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實踐與探索[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8)
[4]嵇慧梅辛國棟:關于會計集中核算問題的探討[J].財經界,2007,7
[3]陳光榮:論我國財政改革下的會計集中核算制度[J].科技信息,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