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做好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WTO環境下我國違約金制度問題研究”,課題組成員重點對河北神威藥業、河北圣地牧歌進出口有限公司、石家莊中清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等對外貿易企業進行了調查,歷時六個月多,運用問卷調查、實地調查、重點調查、案例調查和訪問面談等形式,現將調查結果總結如下。
一、與違約金條款相關的法律問題調查分析
1.調查問卷反映的問題
企業對外貿易與違約金相關法律制度。
由于資本主義國家有兩大法系,即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由于法系的不同,法律淵源和適用上存在著很大差異。與不同法系國家做生意,所面臨的法律問題,尤其是違約金條款的簽訂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課題組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調查:
A.從“你了解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嗎?”
(了解5%不了解95%)
B.了解我國的法系性質嗎?
(了解40%不了解60%)
C.了解違約金制度嗎?
(了解30%聽說80%不了解70%)
D.了解違約金制度在對外貿易中的優勢嗎?
(了解30%不了解70%)
E.了解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對違約金制度態度的差異嗎?
(了解2% 不了解98%)
通過上述調查發現,企業在對外貿易中對違約金條款的快速、效益有一定了解,但還不夠充分,尤其與其他合同補救的關系還不甚清楚。對兩大法系關于違約金制度的差異基本不太了解。對我國法系的理解部分人理解為大陸法系。
2.違約金制度典型案例分析
從典型案例分析入手,主要運用問卷調查和訪問面談的形式,對企業關于違約金條款的簽訂進行深入細致地調查。我們主要走訪了石家莊中清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
案例:美國A公司以CIF價與中國某公司簽訂了向中國出口食品2000箱的合同。違約金條款為:如合同一方在合同履行期內未能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則必須向另一方支付合同總價款的30%的違約金。貨到目的港后經復驗發現,該批貨物中的5箱食品所含的沙門氏細菌超過進口國的標準。
方法1:問卷調查
“對于貨物的固有缺陷,你認為,中方是否能得到這筆違約金?為什么?”
能80%不太清楚18% 2%不能
認為中方應當得到這筆違約金的,基本理解到對方的違約行為,但對于違約金數額的限制卻不知曉。
方法2:訪問面談
“企業關于簽訂違約金條款應注意的問題?”
關于該項問題,個別人提到了違約金數額的限制,但對英美法系貿易中應注意的問題,還不甚明晰,包括個別法學專業的畢業生。
以上調查,引發關注!隨著企業加大了與英美法系國家的貿易,企業了解英美法系國家的對外貿易國內強行法有多少?隨著民營企業蓬蓬勃勃的對外貿易進程,民營企業的法律意識和人才是否符合時代的要求?
3.重點調查反映的問題
重點調查我們主要運用訪問面談的形式及問卷調查,接受訪問的是石家莊民營企業神威藥業的某負責人。對我們的問題提出了他的真知灼見,而且很有代表性:
(1)法律環境與企業的關系
負責人:法制環境不僅影響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更決定了民營企業的未來發展。
(2)企業所需的法學專業人才
負責人:企業更歡迎復合型的法律人才。不僅要懂法律,還應當也懂業務,尤其是涉外貿易這一塊,外語還要好。
這個問題在調查問卷中也有反映,只因為問卷中沒有把“復合型人才”單列出來,企業有的自己寫上了,有的就選擇了“獲得報關員資格證”,這是我們問卷設計的失誤。綜合該負責任的談話可得出結論:企業需要人才, 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
(3)企業需要相關法律知識培訓迫切
負責人:我們已取得了澳大利亞GMP認證證書,出口貿易會進一步加大。違約金條款的簽訂至關重要。經你們的介紹,兩大法系關于違約金制度存在較大差異,對于企業來說,及時掌握這種差異可以規避風險,與法學院校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關于企業是否需要相關法律知識培訓的問題,我們也做了問卷調查,答案是一致的,答“需要”的100%。
(4)企業對法學科學研究充滿期望
對此,該負責人打了一個新穎而形象的比喻:企業是運動員,法學研究是運動員的保健醫生,企業能否跑在國際貿易的前面,保健醫至關重要。
4.違約金制度相關司法裁量權的調查
關于對違約數額調整的問題,課題組走訪了唐山市中級法院,與相關人員進行了座談。
課題組提出了債權人雖有增額請求權,但是否增額,最終要取決于法院或仲裁機構的裁量權。而這種裁量權的行使,法院是否加以限制。唐山市中級法院的部分審判員認為,關于違約金數額的調整,連全國司法考試相關習題都是完全遵照我國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的規定的。如何參照法國法院的實踐經驗,加以控制司法裁量權,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與違約金條款相關的法律問題調查總結
綜上,我們發現一些企業在對外貿易與他人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存在大量未經專業人士審核的違約金條款的常識性錯誤。在調查走訪的過程中,不僅使企業認識到法學課題研究的必要性,也對企業進行了一次與貿易相關的違約金法律知識的培訓。加深了企業對兩大法系的認識,加深了對違約金條款在對外貿易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解。另外,強調借鑒外國法,控制我國司法裁量權,要求法官判定違約金數額是否過高過低應遵循—定的原則,特別是,如果法官干預,他必須表明在哪方面約定的數額是過多的(excessive)或過少的 (derisory),這一差異應謂“明顯的”(manifest),即它不應僅僅是可以看得出的(discernible),而且須是達到相當程度的(considerable)。
總之,無論從我國貿易事務,還是從我國的司法實踐來看,進一步完善我國違約金制度都有待進一步深入下去,法學科學研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