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被用人單位炒“魷魚”的現象很常見,勞動者被炒“魷魚”時,切莫沉默寡言,一定要多問幾個“為什么”,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案例一:
羅某系某廠員工。前不久,她因丈夫患病請假15天。半個月后當她去上班時,工廠卻以剛下發的制度為由,通知她已解除勞動關系。原來,工廠下發《勞動紀律》中指出,職工如果連續半個月不到工廠上班,勞動合同自動解除。羅某感到納悶:她與工廠簽訂的勞動合同中規定,因故請事假的,每天扣款30元。她認為,企業只能對她作扣款處理,不能解除她的合同。但工廠堅持認為廠規廠紀必須執行。
點評:
《勞動法》第十七條規定:“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另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六條亦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制定的內部規章制度與集體合同或者勞動合同約定的內容不一致,勞動者請求優先適用合同約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可見,當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與勞動合同內容相抵觸時,只要勞動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就必須以勞動合同為準。廠方單方面解除與羅某的勞動關系,違背了勞動合同的約定,是無效的。
案例二:
鄒某在某賓館任廚師已2年多。一天中午,有兩桌食客先后投訴:以雞、豬肘、紅棗、枸杞等為原料烹制的“雞肘神仙湯”,鹽下得重,太咸了。賓館負責人于是板起臉對鄒某說:“賓館的聲譽都被你丟盡了,從明天開始,你不必再來上班了!”
點評: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只有在下列情形下用人單位才可以立即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勞動者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鄒某在熬湯時放重了鹽,賓館便立即解除與鄒某的勞動合同,這種行為明顯與上述法律規定不符。
案例三:
湖南人林某在廣州市某旅游公司任豪華大巴駕駛員。2008年初,他突感身體不適,經檢查,居然患上了白血病。公司負責人將一份已擬好的辭職申請書交給林某妻子,說:“他這病不能再到公司上班了,廣州的醫療費用又高,你替他簽個字,讓他把工作辭掉,趕緊帶他回湖南老家醫病吧。”林妻認為公司講得有理,含淚答應了。
點評: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以非過失或裁員形式解除他們的勞動合同:(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對于上述特殊的勞動者,用人單位不得為了丟掉包袱而解除合同,否則,便撞了法律的“紅燈”。本案中,旅游公司將患白血病而在生命線上掙扎的員工林某“一腳踢開”,明顯違背了法律的規定。(湖南 袁仕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