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19世紀最偉大的代數幾何學家,但是他大學入學考試重考了五次,每次失敗的原因都是數學考得不好。他的大學差點畢不了業,每次考不好都是因為數學科目。他大學畢業后考不上任何研究所,因為考不好的科目還是數學。數學是他一生的至愛,但是數學考試卻是他一生的惡夢。不過這一切都無法改變他的偉大:課本上“共軛矩陣”是他首先提出來的,人類一千多年來解不出“五次方程式的通解”,是他先解出來的,自然對數的“超越數性質”,也是他第一個證明出來的——他就是數學大師埃爾米特。
埃爾米特從小就是個“問題”學生,上課時老愛找老師辯論,他尤其痛恨數學考試。埃爾米特花許多時間去看牛頓、高斯等數學大師的原著,他認為在那里才能找到“數學的美”。
埃爾米特的表現讓父母憂心,為了讓他把書念好,父親把他送到巴黎的路易大帝中學。因為擁有超人的數學天分,他無法把自己塞入數學教育的窠臼,但是為了順從父母的意愿,他又必須每天面對那些細微繁瑣的計算,以致痛苦不堪。這位孝順的天才,似乎注定終生都要自我折磨。巴黎綜合工科技術學院入學考試每年舉行兩次,他從18歲開始參加,考到第五次才得以勉強通過。其間,在幾乎要放棄時,他遇到一位名叫李察的數學老師。李察對埃爾米特說:“我相信你是自拉格朗日以來的第二位數學天才?!崩窭嗜毡环Q為數學界的“貝多芬”,他所作的求根近似解被譽為“數學之詩”。但是埃爾米特光有天分不夠,李察老師說:“你需要有上帝的恩典,與完成學業的堅持,才不會被你認為垃圾的傳統教育犧牲掉?!币虼?,他一次又一次落榜,卻仍繼續堅持應試。
埃爾米特進入技術學院讀了一年以后,法國教育當局忽然下一道命令:肢障者不得進入工科學系。由于埃爾米特出生后右腳就殘障,如今仍需扶拐杖行走,他只好轉到文學系。文學系里的數學已經容易很多了,結果他的數學還是不及格。有趣的是,與此同時,他在法國的數學研究期刊上發表的《五次方方程式解的思索》引起了數學界的震驚。
在人類歷史上,第三世紀的希臘數學家就發現一次方程與二次方程的解法,之后,眾多一流數學家埋首苦思四次方程以上到n次方的解法,始終不得其解。沒想到三百年后,一個文學系的學生,一個數學??疾患案竦膶W生,竟然提出正確的解法。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具有開創性的數學天才,直到24歲時,才以及格邊緣的成績大學畢業。由于不會應付考試,埃爾米特無法繼續升學,他只好找一所學校做個批改學生作業的助教。這份助教工作,他做了將近二十五年,但在這二十五年中,他發表了“代數連分數理論”、“函數論”、“方程論”等論文,名滿天下,數學程度遠遠超過當時所有大學的教授。
埃爾米特不憤世嫉俗卻能坦然前行的動力是什么?有三個重要的因素:一是妻子的了解與同心。埃爾米特的妻子是他大學好友勃特倫的妹妹,她無怨無悔地跟隨這個不會考試的天才丈夫,一年一年地走下去。二是有人真正地欣賞他,不因他外表的殘疾與沒有耀人的學位而輕視他。欣賞他的人后來也都在數學界享有盛名。而來自真正行家的惺惺相惜,比考試得高分的一點虛偽榮耀,更能支持一個“失敗者”一路走下去。埃爾米特在49歲時,巴黎大學才請他去擔任教授。此后的二十五年,幾乎整個法國的大數學家都出自他的門下。我們無從得知他在課堂上的授課方式,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沒有考試。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數學系的教授貝爾在對歷史上數學偉人的回顧時,用一段話描述埃爾米特:“在歷史上的數學家愈是天才,愈是好譏誚,講話愈多嘲諷。只有一個人例外,就是埃爾米特,他有真正完美的人格?!卑柮滋赝砟陮懙溃骸叭菐缀问怯篮恪⑹遣恍嗟?。自然界里沒有任何一個東西是絕對的三角形,但是在人的腦海中卻存在著完美、絕對的三角形,去衡量外面的形形狀狀。沒有人知道為什么三角的總和就是180°,沒有人知道為什么三角的最長斜邊對應最大角。這些三角幾何的基本特性,不是人去發明出來或想象出來的,而是人在懵懂無知的時候,這些三角特性就存在,并且無論時空如何改變,這些特性也不會改變。我只不過是一個無意中發現這些特性的人而已。”
選自《青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