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公司的那些老總都是高貴的人物,普通員工難以接近,但我到這家公司工作時間不長,就和老總短距離接觸數次,而且每次都帶給我特別的感受。
一次是公司開中層會議,我的主管病了,老總讓我參加。奇怪的是,這個會議通知,我不是從秘書那里得到,也不是接到老總的電話,而是他親自登門找我。老總禮貌地敲開門,對我說,下午要開個中層會議,你們主管請了病假,你替他參加吧,對你也是個鍛煉。我有點受寵若驚,這種事,老總何苦親自跑一趟,一個電話就解決了嘛。
后來我發現,公司每次開會或有活動,他都是讓秘書當面來通知,大多時候,是他親自登門,順便提前和主管們溝通。他告訴我,他這樣做,是緣于他的母親——
他還年輕的時候,有一年手里有了錢,買了一部傳呼機,還給在農村的母親家里安了電話,他教母親怎樣打傳呼,把母親新鮮得不行,說,兒子,這樣說不管你走到哪里,媽都能找到你了,他點頭說是。
但不久后的一天,他回老家看母親,離午飯還早,就說到村里走走。快中午時,他正在一個兒時的伙伴家待著,母親氣喘吁吁地找上門來,告訴他該回家吃午飯了。母親揉著酸痛的腿說,好不容易才找到你,找了大半個村子呢。
在回家的路上,他埋怨母親,你怎么不呼我呢,那多方便。母親笑笑,沒說話。他有點急,怕花電話費?母親說不怕;他又問,是忘了怎么用?母親說,沒忘。他納悶,那么又何苦呢?母親說,你小的時候,在外面貪玩不著家,媽就是這么一家一家找你的。
他攙扶著母親往家走,忽然間就明白了母親的心,母親看似愚鈍的行為,已不僅是習慣使然,更是一種對溫情的堅守。從那以后,他秉承了母親的品質,凡事多跑腿,少動嘴,大事小事,他都喜歡和員工直接接觸,面對面的交流。
他說,有時候,舍近求遠,卻更能拉近距離。這和效率無關。
還有一次是周末,我要回鄉下老家,得去外環路口等車。正好老總也下班,他聽我一說,抬手看了看表,說最后一趟車只差幾分鐘了,恐怕來不及了,他讓我上他的車,把我送到外環,我趕緊推辭,怎么能讓老總送我呢?但他執意要送。
剛到外環路口,就看見那趟班車正向這邊駛來。老總說,多懸啊,差點就誤了,若是誤了,就只能第二天回家了,你的父母會很失望,你也會遺憾的。
這是最讓我感動的一次,老總仿佛鉆到了我的心里,體貼到了極點。原來,他和我一樣也是農村出來的人。他說我們這樣的人,就像鄉村的樹,都是有根的,無論身份高低還是年齡長幼,根都是連在一起的,是相通的。
他告訴我,他年輕時也和我一樣,每到周末就回老家。那時,公司有個科長是個熱心腸,每次看到他去等車,就主動用摩托車把他送到外環,因為從公司到外環,有很遠一段路。有次天氣暖和,他還親自送他到了那個小村,這使老總感覺很溫暖。可后來科長高升,人慢慢變得陌生,很少在大家中間出現了,再后來調到別的單位當了局長,架子就更大了。有次在街上遇見,他熱情地和他打招呼,那人卻只面無表情地點了點頭。那時他就想,將來我一定不要像他那樣,一個人,端著架子生活,多累啊!
是的,我們的老總一點架子沒有,我卻覺得,他在我心里是那么氣度不凡,原來,一個人,越是平凡,越是高貴。
我們這座城市很小,最高的樓才七層,街不過六七條。但老總說他喜歡,因為這是座有根的城市,雖然才幾十平方公里,但每條街都深入到了郊區,連著四周的村莊,好像一棵大樹,把無數的根須插入了泥土里。人也一樣,好的行為方式和品質的養成,大多源自一次次難忘的經歷,這些經歷會慢慢變成他的根,這樣的根越多,人長得就會越高。
選自《37。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