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走了,永遠地走了。以后填各類表格,在親屬關系一欄中,很少再會填寫父親的名字及他中共黨員的政治面貌。
我時常想起父親,想起父親就有一種流淚的沖動。那是因為父親給予我太多,而我對他卻無以回報。
父親離開我已經三年了。三年來,常常想起,特別是一個人孤立無助之時,這種思念之情更甚。因為再也沒有人能象父親一樣和我促膝談心,談工作,論人生。那幾年,我,包括我的家人,心情就沒有好過,事情一個接著一個,打擊一個接著一個。因為在父親去世的前兩年,家中就已經連續失去兩位親人,第一年是我的奶奶,第二年是我的二叔父。三年,連續失去三位親人,對我們全家人來說無疑是非常沉重的打擊。就連村里的人也說,哎,莫不是墳塋有什么問題!找個先生看看吧!寫到此處,不禁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寫的《背影》,文中寫他家中那幾年的光景,用了很是慘淡這樣的字詞來表示。我也很想用這樣的詞句。不只是光景慘淡,心里更是。
想起父親臨終前的話,更是唏噓不已。父親彌留之際,我一直在他的跟前,他淚眼婆娑地回顧了他的一生及對父母兄弟姐妹的情感,我的大姑當時也在身邊,聽得直掉淚。父親小時候吃過很多苦,家中姊妹多,作為家中長子,一直在努力做一個好兄長……聽著父親的回憶,我也會想起父親對我的點點滴滴。
成長——父親教我做人
這是我記憶中很深的一件事,那時沒感覺到什么,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理解愈來愈深。父親是在教給我做人的道理啊。
那時,我大概在上三年級,由于父親在縣城上班,好長時間才能見上父親一次。一天快晚上的時候,父親回來了,我高興地向父親跑去,也許我那時的目的是想看看父親是不是給我帶回什么好吃的來了,但是結果卻什么也沒有。父親看見我失望的樣子,拉過我坐在椅子上說:“爸爸給你出個題,你來做做好嗎?”雖然不樂意,但我還是點了點頭,不知爸爸要給我出什么樣的數學題。因為大人們看見小孩子總愛逗他們做數學題。比如,三斤棉花和三斤鐵哪個重;樹上有10只小鳥,小明一槍打下一只,樹上還有幾只小鳥……諸如此類的數學題。沒想到,爸爸卻是給我講了個故事,讓我給評評理。
“爸爸今天是坐客車回來的,下車準備回家時,聽到司機叔叔和一位乘客阿姨在爭吵。原來是在進站時乘客阿姨在車頂行李架上的行李把客車后面的玻璃給碰碎了,司機叔叔讓乘客阿姨賠,你說該不該讓乘客阿姨賠?”
經過一番思索,我小心翼翼地回答說不應該賠,因為司機叔叔每天跑車,應該知道大門的高度,在進站之前就應該讓乘客阿姨把行李給拿下來啊。
“你答得對,兒子。”爸爸拍了拍我的腦袋說,“人要勇于負責,該自己承擔的責任不應該推給別人。”
“做一個勇于承擔責任的人。”父親的話,我一直銘記在心。
上學——父親給我做飯
父親是大男子主義,家里的活,一般都是母親一個人做,父親很少過問。洗衣、做飯,甚至地里的農活也是母親干的多。但是,為了我到教學條件好點的縣城去上學,父親費了一番周折不說,很少下廚的父親卻一直給我做飯。做了有兩年多,一直到后來妹妹也來縣城上學,母親來到縣城給我們做飯為止。
其實父親的廚藝是很好的。連母親有時也說,你爸什么都會,就是不太勤快。
父親給我的印象是做什么都有模有樣。好多人都說父親的手藝很好,說他不止是一個木工。好多有關父親手藝好的話和事是我聽別人說起的。別人說父親的木工手藝如何如何好,給縣里某某領導做的家具讓好多人看著羨慕,給某個鄰居做的案板合縫合得如何如何好,多么結實耐用,給誰誰誰家砌的灶怎么怎么好用……
“都說你爸手藝好,但自己家里象樣的家具卻什么也沒有,一個碗柜我說了多少遍,到他死也沒有能夠讓我用上。”母親常常不無遺憾地說。雖然父親沒留下什么經典的手藝作品,雖然父親比較懶散,但是我從來沒有埋怨父親。因為在我們姊妹上學這件事上,父親是盡了力的,哪里教學條件好點,他就讓我們去哪里。我記得父親原來是抽煙的,可后來他戒了,雖然父親沒說為什么戒了,但我心里清楚。不管家里條件如何艱難,父親沒有讓我們姊妹一個輟學。對此,我永遠心存感恩。
上班——父親給我指導
我的性格耿直、倔強。即使在縣城上學和父親也很少交流,以后在外求學,和父親的交流就更少,只是在單位放假回家才偶爾和父親在一起。父親知道我比較耿直,在我畢業參加工作后一直教導我要隨和。
在我還沒有出世的時候,父親就在外工作了。其實十五六歲的時候,父親就已經“工作”了。由于家中兄弟姊妹多,作為長子,父親早早就和爺爺一起在掙工分養家糊口了。父親一生經歷的事不少,在機關待的時間也不短,豐富的人生閱歷使父親對我的性格頗有微詞。說我要好好改改,不要生硬地和別人說話,別人可不和家里人一樣,不要以為理直就一定要氣壯,理直有時更需要氣和。否則,一定是要吃虧的。估計家里人有時也對我的直言不滿意,不過不計較罷了。秉性難改,后來,父親的話竟得到驗證。因為說話不委婉,吃虧不少。哎!以后再也不能和父親交流,再也聽不到他的人生哲學了。
想起父親,我就覺得遺憾,深感對不起。父親對我如此關懷,可我卻未能報答。參加工作的時間也不短了,卻至今沒有自己的一室之地,以至父親因病住院手術,竟然不能在自己工作的地方給親愛的父親提供一棲身之地,還得住在姑姑家。盡管姑姑、姑夫不嫌什么,可作為兒子,感到無顏。好在可以告慰的是,兒子是一個行得正,走得直的人。
親愛的父親,我時時想起您。親愛的父親,兒子永遠懷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