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早接觸“山寨”手機是喜。看到朋友在用一款新式的“名牌”手機,一問價格,其低廉程度簡直難以置信。市場上賣五千多的手機,一千多就能買到。心中大喜,終于看到了手機沖破少數企業的高額利潤壟斷,走上了充分競爭的軌道。從手機上游元器件的價格可知,手機的制造成本與售價的差額是很大的。一位在外企工作的朋友說過,手機的制造工藝與收音機差不多,其成本最多幾百元。印象較深的是一款外資品牌手機,剛上市時賣一萬多,以后價格一路走低。降到三千多時,我買了一部。過了一段時間,降到了一千以內的價位。所以,我相信朋友說的是事實。
為什么手機在一段時間能維持高價位呢?我認為是少數廠家壟斷的結果。包括信息、器件、材料、渠道、宣傳等方面的壟斷。對于打破壟斷的行為,以維護手機經濟系統合理運行的立場講,是值得慶賀的喜事。
后來了解到,現在市場上流行的外形像品牌機、價格超低的手機,被業內稱為“山寨手機”。“山寨”一詞,出自粵語,指那些沒有牌照、難入正規渠道的小廠家、小作坊。對消費者來說,“山寨手機”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仿冒名牌產品的選擇。這在服裝、飾品等領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由于手機產品的特殊性,這種“山寨手機”以及經營模式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有報道稱,“山寨手機”已經在大規模“攻城略地”,大量地流入市場,在蠶食正規廠商生存空間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山寨手機”沒有經過入網檢測就直接進入市場,質量很難保證,不排除電池存在爆炸的危險,而輻射是否超過安全系數也不得而知。這是值得憂慮的事情。這對政府相關管理部門來說,也是一個新的管理問題。
“山寨手機”目前的盈利模式引起了信息產業某些企業的重視,有企業已經采取行動,欲將“山寨手機”模式拷貝到筆記本電腦領域,經營“山寨筆記本”。從制造工藝等角度來看,PC和筆記本電腦與手機有著信息制造業的共性,即都可分為核心芯片制造、產品造型設計、外殼與主板制造以及產品組裝與銷售等環節。在目前的筆記本制造業態,這些產業鏈都集中在大經營商手中。“山寨機”模式創出了一條新的信息產品制造模式,就是除了對規模化制造高求高的上游芯片制造外,其他制造環節都可小規模化,乃至個人化(例如個人組裝電腦)。這種新的變化將對信息產業格局產生重要的影響。
以目前“山寨機”的表現看,存在許多問題。以不同的立場講,會得出不同的判斷。我主張以長遠的建構合理的經濟體系的立場,來看待“山寨機”問題或者現象。一種合理的經濟體系應該包括創新獎勵機制、需求滿足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山寨機”模式打破了信息產品經營壟斷于大型企業的格局,這是一種創新,它在前期所得的高利潤是對其創新的獎勵。隨著信息的透明,起來越多的社會資源會加入到這種模式中,會使“山寨機”的經營利潤平均化。同時,也會使“山寨機”模式從手機產品向其他產品領域擴散。這樣,能夠更大程度地滿足消費者對信息產品多樣性的需求,特別有利于對功能的需求。問題在于,前期信息的不對稱,可能損害消費者的權益。新的制造——消費互動模式需要新的公共服務機制。這種服務供給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商業主體的創新,二是政府的作為。
以目前人們普遍以利益驅動的意識狀況講,“山寨機”模式可能引發商業主體積極地復制與引申運用,以及基層政府部門以管理的名義增加收費項目。任由“山寨機”模式以利益驅動蔓延,或者以簡單的收費、處罰方式設置關卡,都不利于信息產業經濟體系的良性發展。
一個良性發展的經濟體系是消費者、企業、政府和社會精英共同作用的結果。消費者自身的覺悟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消費者的覺悟取決于經濟基礎。以目前國內普遍的經濟基礎和意識狀態講,合理的經濟體系的建立更多依賴于政府的系統調控與社會精英的作為。這又取決于對信息產業發展前景的共識。
信息產業所支撐的信息社會將讓人類享受充分的信息自由,我們需要建構一個自由的信息生態。大廠商提供品牌,小廠商提供多樣化的功能,個人也可以實現創造力的交換,每個團隊、每個人的創造力都能得到充分發揮。這種理想生態需要由不斷的變革和規范來遞進。“山寨手機”經營模式為信息產業的變革提供了新的動力,現在所需要的是另一種理性、規范的力量與之平衡。希望這種矛盾運動不斷推動信息產業發展,建立合理的信息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