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鄰居孫大爺今年92歲,身體硬朗,很少生病。前年,90歲的他還登泰山,讓人羨慕不已。孫大爺和兒子、媳婦住在一起,平時飲食生活非常簡單,用他的話說:“三四分好,七八分飽。”可對“吃”一點兒不講究的他,卻每頓少不了一樣東西--姜。
他吃姜有個習慣,單把姜作為一個菜。不管是嫩姜還是老姜,他都將它切成片,用熟辣椒油、鹽、色拉油拌好,佐菜食用。早中晚,一頓不少。
食姜養生,古來有之。孔子享年73歲,他在《論語·鄉黨》中這樣說:“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記述。意思是說一年四季的飲食都離不開姜,但每次食量要少。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對孔子食姜作如下解釋:姜能通神明,去穢物,故不撤。蘇東坡在任杭州通判時,曾聞凈寺方丈80有余,童顏鶴發,后經拜會,才知老方丈也有“不撤姜食”的飲食習慣。
生姜含有揮發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等功能,此外還有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之功效。據現代生物化學分析,生姜里含有一種類似水楊酸的有機化合物,這種物質的稀溶液是血液的稀釋劑和血液的防凝劑,對降血脂、降血壓、防止血栓生成及防止心肌梗塞有特殊作用。生姜中的姜酚有較強的利膽作用,可預防和治療膽囊炎和膽石癥。臨床證實,生姜可以調節前列腺素的水平,而前列腺素在控制血液黏度和凝聚方面有重要作用。生姜對癌細胞有抑制作用。生姜中的辛辣成分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它比現在常用的維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更有效,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所以,民間有“家備小姜,小病不慌”,“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