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客家的山歌唱道:“人講苦瓜苦,我話苦瓜甘。甘苦任君擇,不苦哪有甜。”苦瓜雖然味苦,但性寒、無毒,可以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肌膚潤澤、延緩衰老。就從這首山歌來看,苦瓜也不僅僅是對人體有好處,對人的心理,也未嘗不是一劑良藥。
中醫說“苦入心”,意思是說吃味苦的食物有利于“心”。大凡人對于“痛苦”都敬而遠之。而這種“痛感”,不論對人身還是對人生,都是大有好處的。因為人身若沒有“痛感”,器官就會麻木,生命就有危險;人生要是沒有“痛感”,心就會沒有期許,生活就變得平庸。在這個世界上,“痛”與“苦”總是相連。“痛”著,必然“苦”;“苦”時,總有“痛”。當我們的身體和心靈都遠離了痛苦而習慣于安逸時,不妨吃一點苦瓜,讓它清苦的味道沁入心脾,別讓它那清心、明目之效顯于表面。
《隨息居飲食譜》載:“苦瓜青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可醬可腌,鮮時燒肉先瀹去苦味,雖盛夏肉汁能凝,中寒者勿食。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血滋甘,潤脾補腎。”
用小排骨來搭配苦瓜,與苦瓜釀肉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即“香中帶清苦,苦中留清香”。既補了“心”,也解了饞。
我家胖哥不吃苦瓜,我絞盡腦汁讓他能嘗到一點苦瓜的滋味,沾一點苦瓜的好處。哪怕他吃不進苦瓜,至少能吃到我的良苦用心。
——苦瓜小排——
提前處理苦瓜(這是給不太能吃苦味的人準備的方法):苦瓜3根,洗凈剖開,除去瓤籽,撒上食鹽,用手揉搓2分鐘。加水浸泡約30分鐘,瀝干水分備用。
做法:將排骨洗凈,放入開水中,等水開,撇去血沫,撈出待用;用小火將幾顆花椒和一枚八角慢慢爆出香味;將焯好的小排倒入鍋中,用大火炒出香味;放少許料酒和老抽,翻炒至小排均勻上色,再翻炒2分鐘;加開水沒過小排,放干紅辣椒3個、姜2片、香葉2片;沙鍋用溫水涮一下(以避免倒入熱水時沙鍋突然開裂),將小排倒入沙鍋中燉30分鐘;放入處理過的苦瓜,再燉20分鐘,苦瓜變軟,呈黃綠色即可,出鍋前加少許雞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