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SCO招聘事業部對2008年上半年上千家外企客戶職位需求進行了分析整理,并結合行業特點對下半年趨勢的研究分析綜述如下。
金融業:趨于理性化
從去年年底開始,受大盤下跌影響較大的基金和證券公司,無論是高端人才還是業務人才需求都明顯減少、放緩或暫停。但高素質金融人才仍然是至寶,如基金經理、精算師、金融分析師、保險公司的高層核心業務人才等。另外,相對于傳統的銀行業,由于外資銀行逐步放開經營限制,銀行人才的需求依然走高。銀行支行行長、副行長、高級業務經理等資源型崗位以及風險管理、稽核、法律等崗位的需求仍然比較旺盛。大量的投資管理人才在金融市場上成為急需人才,其中風險投資人才、融資租賃人才、金融業務代表以及個人投資顧問四類人才前景最為突出。
IT 產業:人才需求兩級分化
受宏觀經濟和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IT 互聯網行業的變化體現在,各公司在投資方面都很謹慎,以往“重概念”的公司今年無一例外向更實際的方向發展,即重視能夠在短期內給公司帶來收入甚至是利潤的業務。因此,也影響了IT 公司在招聘上的選擇,各公司最具代表性的人才招聘從去年以工作年限在3~5 年的技術工程師轉變為今年以有盈利預期方向的技術或銷售人員為主,技能要求也呈現兩級分化現象:即高級技術管理和具備基本技能的工程師,職位為主管以上職位, 工作年限為8 年以上或5 年以下。同時,不論內資還是外資公司,都把具有良好的技術和英語技能作為優先考慮的因素。因此,熟練掌握某項技能,并具備良好的英文功底的人才一定是優秀且有價值的。
工業:高級管理人才短缺
隨著海外戰略的中國移植,外資企業的高端職位需求整體放緩, 但是中層管理團隊需求量穩中有升;隨著國有企業走向壟斷與實行海外擴張,國有企業高端和中級職位需求量遞增;隨著民營企業的迅速崛起,民營企業高級管理人才短缺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隨著國家政府的行業專業化意識的提高,政府機構開始打破以往的內部提升的格局,從業務的專業性考慮開始有意識地引入外援。
去年的招聘職位和今年招聘職位從數量來說,總體差異不大。制造行業比較穩定,技術類的相關職位有所增加,技術銷售人員的數量在加大,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看重有很強技術背景的銷售人員。建筑行業人才需求減弱,包括監理行業也不會像以往的需求那么強勢,專家類型人才仍有需求,但是中低層職位需求減弱。鐵路公路行業和機加工行業的招聘需求穩步上升。機加工行業的相關職位專業度分工越來越強,越來越需要有很強專業技能的工程師。鐵路公路行業目前處于上升階段,相關產業招聘量加大,從地鐵運營公司到地鐵響應技術或配件公司都有招聘的需求。
消費品行業:由南到北遞減
與2007 年相比,消費品行業在人才需求上呈現出由南到北的遞減趨勢。
眾所周知,近些年,耐用消費品行業中很多公司就將總部設在了南方,如上海、廣州等城市,而今年快速消費品行業的公司總部大部分也已逐漸向南方城市遷移。因此,消費品行業總部招聘的各類職位需求量呈遞減趨勢。去年比較常見的如財務、HR、市場、運營類職位今年較少出現,只有銷售類職位基本持平。在北方的招聘總量隨之減少,外埠銷售類職位增多。
消費品行業人才需求目前基本上是供大于求,其供需變化季節性特征明顯,年中上升,年終下降。大部分職位以內部培訓、內部提拔為主,外招強調專業性及相關背景。奢侈品消費在中心城市已經日益成熟,許多奢侈品廠家需要市場策劃和品牌推廣人才,而中國現有人才儲備卻存在較大的不足。
低端派遣崗位需求增多
據FESCO 招聘事業部統計,在今年上半年人才招聘過程中,需求量最大的仍然是前臺、文秘、行政、會計、HR 等職位,占總職位需求量的72%,遙遙領先于排在需求量第二位、只占到7% 的銷售職位。
可見,隨著《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產生了越來越多的低端、臨時性和可替代性的派遣業務,因此,FESCO 中低端招聘量明顯加大,并以第三方派遣方式為主。同時,隨著用人單位對外包業務需求量加大, 臨時促銷員和銷售代表的招聘力度也隨之加大,并呈全國化發展趨勢。從需求走勢來看,與往年相同,2 月是招聘低谷,3 月是招聘高峰,而4、5、6 月趨于相對平穩。
外籍人才需求增高
從目前國內高、尖、專人才的需求來看,外籍人士的需求明顯增高。隨著中國國際化進程的腳步加快,無論外資企業還是有跨國業務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對外籍專業人員的需求量明顯增加,特別是建筑業、金融業和電力行業。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目前國有企業、政府機構的用人需求多以傳統招聘形式為主,外籍人、海外華人很難了解到這些需求。因此,在網絡、高科技發達的今天,國有企業等機構的招聘方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以便盡早實現用人需求與國際人才的合理對接。另外,國家在外籍人聘用方面的政策規定需進一步完善,很多企業在聘用外籍人時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