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云變幻的職場上,來自就業、生活、休假、結婚、加薪、維權等方面的困惑和難題在職場人士周圍盤旋不停,讓他們在八小時內外承受職場競爭壓力的同時,也感受著社會現狀對職場人就業、擇業等方面的諸多沖擊和影響。
《職業》雜志搜集了一系列的數據和鮮活案例,總結歸納了2008年出現頻率最高、社會反響最大的職場九大難題,為您解釋并剖析職場難題的根源,詳解難題的真相,撥開重重迷霧,為職場人今后的職業選擇提供一定的指導。
就業難
近兩年,國內人才市場呈現兩大走勢:一方面,大量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另一方面,部分企業招工難。來自教育部的數字表明,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字不斷攀升:2004年為280萬人;2005年為338萬人;2006年為413萬人;2007年為495萬人;2008年為559萬人……而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則連年下滑:2004年為73%,2005年為72.6%,2007和2008年的就業率也不容樂觀。
畢業于國內重點大學的張逾告訴記者,他已經投出了五百多份簡歷,三個月過去了,現在還沒有一家合適的企業收留他。今年8月份,某教育機構通過對1000多名2008屆畢業生的調查顯示,僅有12.1%的大學生成功就業。而近期波及全球的金融風暴,似乎讓就業問題變得更加嚴峻起來。企業利潤縮水、人才需求量減少,讓畢業生的就業壓力繼續加大。
專家指點:就業難究竟有沒有解決辦法呢?職業顧問指出,求職競爭激烈和自我認識不清是大學生最主要的兩個壓力來源。因此,首當其沖是要幫助每一位大學生提前做好理性的、科學的職業發展規劃,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提升就業力。
生活難
提到職場,人們就容易聯想到“白領”。“白領”曾是光鮮時髦、人人羨慕的一族,似乎屬于他們的生活就是整潔先進的辦公室和幽雅浪漫的酒吧、咖啡廳。然而曾幾何時,白領朋友開始抱怨他們活著的不容易,他們的孤獨、忙碌和無奈,白領形象漸漸演化成龐大都市里的“特殊病人”。消費、住房、教育……無數座大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同時還要承受來自職場的沉重的競爭壓力。
在外企工作了五年的職場老人李飛目前月薪已達到1萬5千元,但每月光是固定支出就數目龐大:住房還貸6000元,愛車花銷2000元,還有水、電、物業費等,每月手頭可支配的余額寥寥無幾。
2008年的華爾街金融危機也席卷、壓縮了職場人的腰包,網上已經開始流傳“在大公司當白領,不如回家當農民”職場新語錄。的確,物價上漲、日用消費攀升,一系列尖銳的問題直擊職場人單薄的肩膀,甚至不少面臨失業的職場人士開始為溫飽問題擔憂。
專家指點:窮有窮的過法,富有富的活法。職業顧問指出,對于不大樂觀的經濟形勢,職場人士不應過分悲觀。目前最重要的是,要根據自身的收入情況合理安排支出,為每個月的消費情況做一個縝密計劃,并且對未來不可預見性的支出有所準備。即要建立新理財觀,做出個人理財眼前計劃、長遠計劃、整體計劃和局部計劃。
休假難
據某權威機構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三成職場人加班是家常便飯,六成職場人是無償加班,只有10%的職場人能夠完全支配自己的業余生活。
網絡工程師李先生經常工作日、周末連軸轉,“沒辦法,客戶要求周一必須交報告,只能犧牲周末的時間。”工作太多,事情做不完不得不加班,成為職場人加班的最主要原因,而近半數的職工表示懷有“老板不走,自己也不敢走”的想法。由此可見,除了工作量、環境等原因的壓力外,觀念和制度的缺失也是造成“玩命”加班的罪魁禍首。
在這種機械工作的背后,有多少職場人在苦苦哀求能有一個完美的長假?調查顯示,希望“放個長假,出去旅游”的職場人士占了89%,其余的不想外出旅游的是因為希望好好休息,因為工作已經耗盡了他們的心力。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職場人即使暫時離開了辦公室,工作壓力卻依舊如影隨形。有人在休假時會產生罪惡感,擔心因為休假而失去工作,也有人選擇在業余時間參加培訓,為將來鋪路。
專家指點:近幾年來,雖然黃金周增多、帶薪休假的工作制度開始強制執行,但是很多職場人并沒有享受到這些休假的福利。職業顧問指出,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加班觀念是問題癥結所在。因此,職場人要想擺脫休假難的困擾,首當其沖是要建立新的工作和休假觀念,堅持高效率的工作。
結婚難
在公司和社會的喧囂中,職場人士所面臨的社會羈絆被無形放大了,婚姻困境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調查顯示,內地逾八成單身職場人士面臨結婚難的窘境。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因為種種原因找不到合適伴侶;有結婚對象,但卻對高額的結婚費用望而卻步;根本無暇顧及個人問題。職場的競爭壓力不言而喻,分秒必爭的工作、無休無止的加班、患得患失的競爭壓力,在這種空前壓抑的工作氛圍中,白領們如何去談情說愛?畢竟,感情是靠培養的,經營婚姻是需要時間的。
記者在北京某婚介所發現,前來登記求偶的單身女性學歷普遍在大專以上,有的甚至是碩士、博士。所謂的“三高”女性——高職位、高收入、高學歷,本該是“皇帝女兒不愁嫁”,卻因種種原因使得戀愛、婚姻成了心中無處訴說的痛。由于“白領女性結婚難”而產生的一系列矛盾,令社會增加了許多不穩定因素。這種婚姻上的困窘也使得一些“公園相親會”“同城約會”等新的交友方式悄然出現。
專家指點:見招拆招是化解結婚難的主要手段。首先,若是因為無法承受高昂的結婚費用而結婚難的,可以降低結婚花銷預期,以平常的心態看待婚姻生活;其次找不到結婚對象的,一是要正確理清求偶標準,二是適當調節工作與生活的關系,廣交朋友,相信緣分就在你的身邊。
加薪難
加薪,一直是職場人士所期待的事情。而今年的華爾街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眾多企業破產、無數員工下崗,“錢途渺茫”成了職場人士秘而不宣的隱痛。
艾米是一家紡織出口公司的資深老職員。本來,公司承諾年底給每一位工齡滿六年的老員工加薪。但是就目前經濟形勢看來,艾米認為公司撐到現在不裁員已是奇跡,加薪也只能是南柯一夢了。公司里的其他同事也都是心照不宣。
據調查,有七成多職場人士不滿意當前薪水;而有將近半數人從沒加過薪;在單位不加薪的情況下,只有近二成人會主動提出加薪要求。單位不加薪,35%的人會選擇忍氣吞聲;25%的人認為應該去找老板,表明立場;40%的職場人會選擇通過跳槽加薪。
專家指點:在公司業務能力強、貢獻大的核心員工最容易獲得加薪機會。職業顧問指出,對于特殊經濟形勢下的加薪,職場人士要適當調節心理預期,用科學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守得云開見月明,如果是企業實在困難,可以先把加薪放一放;如果是企業有能力而刻意不加的情況,員工可以采取合理合法的有效措施來應對。
維權難
維權是職場上一道強勁的音符。2008年1月1日,《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人們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維權成為所有勞動者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剛從某高校藝術學院畢業,現就職于一家娛樂公司的張一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公司屬于私企性質,她在單位組織的面試中通過之后,單位曾向她承諾會簽訂勞動合同,保證她享受“五險”和住房公積金等待遇,但是上班都半年了,別說保險和公積金了,就是連一份最基本的勞動合同也沒見著,還經常加班到深夜。
盡管《勞動合同法》從最初的起草階段就備受關注,但只有不到三成的職場人接受了公司內部的培訓或是自己通讀了法條;近半數的職場人只是通過媒體報道,了解了一兩條焦點條文;超過兩成的職場人則只是聽說了法律的頒布,并沒有對內容過多關注。
專家指點:從調查結果來看,只有一小部分職場人表示公司里有好的轉變,給員工簽了勞動合同;超過六成的職場人并沒有從中受益。可見,法律的執行還需要更加強有力的監督。《勞動合同法》要真正保護到每一位勞動者,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行路難
交通對于很多職場人來說都是一件比較頭痛的事情。有人把自己每天的時間做了分類后發現,每天花在路上的時間就占了所有時間的30%。
首先是上下班高峰期行路難。朱珠家住在北京西四環,工作單位在東四環,每天往返長達五個小時的公交車讓她疲憊不堪。半年后,忍無可忍的朱珠在單位附近租了一個小一居室,離單位只有四站地。這下美了吧,可沒幾天朱珠就驚訝地發現,每天上下班高峰期,這邊的四站地公交車能走上四五十分鐘。
公司離住所的遠近是近年來職場人求職時考慮的重要因素。在一次調查中,由于近些年城市交通的改善,多數職場人選擇了乘坐公交車、地鐵等,雖然在高峰時間車上很擁擠,但是大多數人表示為了準點上班,能夠忍受擠車;還有人表示為了避開早高峰會提早出門。被訪者中還有一部分開私家車上班,但是隨著“限行令”以及環保出行的提出,很多人放棄了這一出行方式,有的改乘公共交通出行,有的則紛紛加入了“暴走族”的行列。
其次是黃金周出門度假行路難。凡是旅游景點,均是人山人海,旅游者無奈地表示,真不知道是看風景還是看人。所以,將近半數的職場人選擇了“黃金周哪兒都不去,就在家里蹲著”;有一小部分的職場人則選擇了回異地老家探親。
專家指點:無論選擇哪種休息方式,重要的是讓自己放松下來,暫時告別職場的緊張生活節奏,為之后的職場沖刺做好準備。
健康難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職場人承受著來自社會、單位、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健康狀態每況愈下。相關機構調查顯示,有78%的職場人士感覺身心俱疲;覺得只是偶爾有些煩躁、愁悶的只占18%;認為當前狀況良好,沒什么壓力的只占總數的4%。
在某外企工作的露茜坦言,公司經常無故加班,早晚披星戴月地奔波,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她經常感到頭暈、惡心,后來去醫院檢查才知,從早到晚對著電腦辦公,讓年輕的她患上了頸椎病、面部表情僵硬癥。
像露茜這樣的人不在少數,超負荷工作和過度壓力讓職場人士成為深受“過勞死”威脅的高危人群,身體的亞健康狀況令所有職場人擔憂;激烈的競爭也讓不少人增加了一些嫉妒、過度猜疑等心理疾病。
專家指點:壓力容易導致人患上精神疲倦、情緒低落、脾氣急躁等各種身體亞健康后遺癥。專家建議,提高健康生活指數的辦法除了努力提升生活質量之外,降低生活水平預期、調整心態也是一條捷徑。
看病難
“有什么千萬別有病”,職場人往往會因一些小病而犯愁:大城市看病難啊,天不亮就要早起排隊掛號,動作一慢就要耗上大半天的功夫,耽誤了工作還擔心被老板扣工資;帶病工作吧,因勞累過度而加重病情,到頭來還是得住進醫院,花費費用也更多。
王曼身體抵抗力不好,一遇到換季就容易感冒、發燒,趕上春秋季節,皮膚還會過敏,為此去醫院看病花了不少錢,還因此耽誤工作,領導已多次找她談話,幾次暗示她不能擔任現在工作的崗位職責。王曼很是郁悶,左右為難。
日益上漲的醫療費用讓白領們望而卻步,頭痛腦熱少則花上幾百塊,做個檢查和細項化驗多則幾千元,醫院就診的繳費大廳總是人山人海,真是去不起醫院看不起病。
專家指點:要想病魔不找上門,就要增強體質。在商務樓辦公的白領們可以在工作休息間歇多進行運動,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在特殊的季節要注意對疾病的預防,多開窗通風,讓辦公室的空氣流通。除了預防身體的疾病,還要注意心理的疾病,放松心態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