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社會在變,生活在變,關于職業的一切也在變化。我們以十年為跨度,截取了分別于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后工作的五位職場人士的工作片段,挖掘出三十年特有的職業記憶。回味職業的變遷,興味盎然,又讓人感慨萬千。
20世紀80年代
——革命的螺絲釘精神與經濟轉型的對話
顧小玲,1971年響應毛主席號召到新疆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1982年進入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干過裝訂工、發行員、儲運員,一干就是22年直至退休。退休后,沉迷于剪紙創作,現為北京市豐臺區美術家協會會員。
定義職業:我們這一代人相信干一行就必須愛一行,不管喜歡不喜歡都要干好本職工作,用甘當革命螺絲釘的精神來對待自己的工作,造福百姓、造福人民。
職業成功要素:踏實、能吃苦、肯干。
工資條:在新疆印刷物資公司做工人時,每月糧食訂量30斤,工資50.5元;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工作時,按地區差別工資下調到38元,到退休時工資增長了40倍。
職業語錄:我們是背著《毛主席語錄》長大的一代人,熱愛生活、艱苦奮斗一直督促著我前進。即使現在退休了,但我也相信這不是工作的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吳德寅,1982年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化工廠工作。從化工分析員到車間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18年。1999年底化工廠倒閉,下崗后他從2000年開始創業,創立了北京優力弗體育用品公司,擁有自主注冊商標。視泥塑為畢生事業,擁有“坊水泥”個人泥塑工作室。
定義職業:職業就是一種生存保障,是為社會創造財富的手段,談不上成功與否。如果人的一生只干過一種職業,那職業就變成了事業,事業是職業的高層次,無論結果如何皆是成功。
職業成功要素:擁有信仰,不斷追求自己所想、所要的。
工資條:剛工作時工資為38.61元,現在收入翻了一兩百倍。
職業語錄:經濟的轉型、國企的關停并轉使我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俗話說:不破不立,這樣人們才能各顯其能,開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20世紀90年代
——堅持還是變動,不再是兩難命題
曹遂軍,1991年技校畢業后進入中油一建公司做電焊工,一待就是17年,從1996年開始他頻繁在省市級乃至全國的技能比賽中獲獎,工作以來的各項工藝和技術創新已為企業創造了500多萬元收益,現為中油一建公司焊接研究培訓中心實際操作指導教師。工作17年,最讓他自豪的大事是擔任了2008北京第29屆奧運會“鳥巢”的焊接教練。而這樣一位技術能手,在專科和本科自學考試中卻選擇了文學專業,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和文學夢。
定義職業:職業在讓自己獲得正常生活所需收入的同時,也是一種精神寄托,承載了我的人生理想。
職業成功要素:自身的努力工作和不斷學習,吃苦耐勞的精神,企業提供的成長平臺,所處的優良的學習環境等。
工資條:剛工作時月工資將近100元,現在幾乎增長了25倍。
職業語錄:要專一,全情投入到你的職業中,然后勤于思考、善于學習、勇于面對挑戰和挫折,當成功解決問題和出色完成任務成為你的樂趣時,成功也許就來了。
馬軍,工作五年半后厭倦了高中英語老師的工作,收拾行李奔赴美國,留學四年獲MBA學位。2000年回國后,受聘于北京中加學校,任理事長助理、副校長,2003年只身南下深圳開設分校。2004為家庭辭職回到北京,受聘于環球天下教育科技集團。四年時間里職位歷經變動,先后任人力資源總監,教學部副總監、總監,現任青少兒事業部副總經理。
定義職業:職業能為自己和家庭提供一個穩定的生活,還可以通過自己的付出影響別人并且獲得社會的尊重和認可,實現了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交融。
職業成功要素:勤奮、堅韌。
工資條:剛參加工作時工資大概140多元,現在長了50倍左右。
職業語錄:工作就是用心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想飛多遠就能飛多遠。
21世紀
——希望不平凡
宋煒,2008年校園招聘進入500強企業做銷售新鮮人,回爐再造,國內領先咨詢公司的咨詢顧問,民營教育企業運營總監,自己創業,8年的時間里,職業軌跡變換了好幾次,他總是主動出擊,主動適應,積極宣傳著自己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ongwei)。
定義職業:職業意味著生活的絕大部分,意味著一個人在社會立足的根本,決定了你能否受到尊重、能否實現人生價值。我的職業就是創造一份事業,讓和我一起打拼的伙伴們都有一方施展才華的舞臺。
職業成功要素:最重要的是堅持和決心,知識、眼界、心胸都很重要。最后,得補充上謙虛和好學。
工資條:剛工作時,稅后月收入約5000多元。現在正在籌備自己的公司,沒了固定的收入,但是有企業愿以年薪50萬元甚至更多的收入聘我過去。
職業語錄:我對職業成功的理解是,成為領域內的杰出人物。退一步講,得有一個充實的歷程。簡單來說,就是希望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