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找一個比喻來形容2008,不少職場人都會用“坐過山車”來形容今年的感受。爆發頻率頗高的大事件不斷突破著職場的心理承受底限,在大變動中,勞碌了一年的職場人會收獲怎樣的心情和成長?為此,知名人才媒體《職業》雜志特別聯合搜狐就業頻道推出“2008′年職場人成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近日來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成為對職場人最有啟發的大事件,78.93%被調查者的風險意識得到了提升,58.27%的職場人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更清晰、理性的規劃。
遠大目標VS理性規劃
當職場人定下來年目標之際,總是躊躇滿志。經過一年的奮力拼搏,年初的目標到底實現了幾成呢?本次調查顯示,只有3%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的目標百分之百得以實現,27%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目標實現了大部分,也有超過兩成的人表示意氣風發制定的2008目標完全沒有實現(見圖1)。
2008年的目標尚有部分甚至全部未能實現,再加上金融行業的動蕩、房地產市場的衰退、對經濟形勢不樂觀的估計,“過冬論”盛行的職場上,職場人對2009年的目標制定趨于保守,不少人甚至表示能保住現在的工作就是明年的職場目標。經過2008年的洗禮,更有58.27%的被調查者表示,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了更清晰、理性的認識,職業發展目標更務實,前進步伐更平穩。
不少職場人還對目標未能全部實現的原因進行了自我分析,或是目標制定不切合實際,或是遭遇了不可抗的障礙,或是對形勢判斷錯誤,又抑或是自身努力不夠,所以往往會“事與愿違”。《職業》認為,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個人情況的變化、職場上的風吹草動事前往往都難以預料,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對著突發狀況唉聲嘆氣,而應該采取更主動的行動。在目標制定之初,盡可能多地考慮有可能阻礙目標實現的“變化”,尤其注意向有經驗的人“取經”,并學會從自己以往失敗的經歷中汲取教訓,不僅要定目標,更要定好“應急預案”,才能處變不驚。在推進目標實現的過程中,適應變化、學會變通猶為重要,什么時候需要調整目標,什么狀況下可以另辟蹊徑,這些都需要職場人好好思考。當然,堅定的意志和較高執行力也是實現目標必不可少的因素。
收獲VS挫敗
在新年祝福中,大家最喜歡用的一句祝語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與2007年相比,今年比較多職場人獲得的進步體現在工作能力(23.97%)、戀愛/婚姻/家庭(11.16%)和薪酬(11.16%)三方面(見圖2),而讓較多職場人感到挫敗的三方面則是薪酬(20.25%)、職位升遷(14.05%)和戀愛/婚姻/家庭(11.99%)(見圖3)。
在《職業》每年進行的全年職場總結調查中,薪酬一直是熱議話題之一,今年也毫不例外。2007年末,曾有機構預計2008年基本工資將平均增長9.4%,通貨膨脹預計為3.2%,員工能享有的實際增長將達到6.4%。但此次調查中,高達70.25%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收入的增長沒能跑過CPI。雖然10%的被調查者認為今年薪酬方面的收獲讓自己最有成就感,但20%的被調查者卻對自己的薪酬狀況感到挫敗。在各類調查中,中國員工的薪酬滿意度始終不高。華信惠悅的一項調查就顯示,中國員工比外籍員工更傾向于為了較高的薪酬忍受單位、工作帶來的不愉快,而不選擇跳槽。
薪酬一直是職場人關注的焦點,畢竟薪酬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衣食保障。但《職業》也建議,除非堅持高薪酬價值觀者,或特殊發展階段的需要,工作的快樂并不完全來源于薪酬本身,為薪酬而跳很有可能陷入頻繁跳槽的怪圈。對于企業來說,真正能吸引、保留、激勵人才的是企業所能提供的總體報酬,它包括薪酬、福利、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績效和認可、發展和職業機會五個維度,它不僅支付手段多樣,而且節省貨幣開支,突破了貨幣激勵的局限。在當前的經濟狀況下,總體報酬的理念無疑能為企業提供更切合實際的幫助,其中的認可獎勵計劃尤其值得借鑒,它是根據員工表現在事后對員工表示認可的獎勵方式,包括書面文字、對員工表示關注、鼓勵員工發展、工作本身、禮物、象征和榮譽等具體方法。
薪酬方面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但此次調查中也有讓人振奮的收獲。雖然只有23.97%的被調查者認為今年最大的成長體現在工作能力方面,但超過八成的人都認為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了或多或少的提升,被調查者中近12%的人提升了專業能力,36%提升了綜合能力,24%則二者皆有提升。另一方面,更多的職場人掌握了生活與工作的平衡術并以此為榮,11.16%的被調查者表示今年自己在戀愛/婚姻/家庭方面進步最大,超過六成的人表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沒有惡化,11.16%的人身體越來越健康,而近四成的人表示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沒有惡化,28.52%的人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好。
成長VS風險
沃倫·巴菲特說自己股市成功的秘訣有三條——第一,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二,盡量避免風險,保住本金;第三,堅決牢記第一、第二條。這條忠告對今年的職場非常適宜,只有1.25%的被調查者最為滿意今年自己在投資理財方面的表現,而敲響職場風險警鐘的不僅股市,外貿、進出口、奶制品、金融、房地產、汽車等行業警報不斷,繼不少中小企業倒閉或裁員后,金融危機下不少跨國企業也公布了全球裁員計劃。職場人的觸覺靈敏了不少,52.44%的人認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是今年帶給自己職業啟發最大的事件(見圖4),78.93%的人表示今年自己的職業規劃風險意識有所提升。
面對增大的職業發展風險,《職業》建議職場人學會做“加”法和“減”法。一方面是“加”法,包括增加信心、增強逆境生存能力、培訓充電、提升團隊協作精神、加深對自己職業規劃的理性思考等,利用“危機”中的“機”為自己增值。另一方面是“減”法,縮減不必要的開支,降低對薪酬的期望,減少對企業、同事的抱怨,輕裝上陣,協同合作。
除了危機與風險,勞動權益依然是職場人最為關注的。11.58%的人最關注《勞動合同法實施細則》《帶薪年休假條例》的出臺、實施對自身權益帶來的影響,66.53%的被調查者表示與“東家”的勞資關系沒有惡化,9.1%的人表示與單位越處越融洽。不過,被調查者中有14.05%的人與“東家”的關系越來越緊張,9.51%的人與單位分道揚鑣,還有0.83%的人與“東家”對簿公堂。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職場人士維權意識的增強,主管部門推動法律法規貫徹落實力度的加大,我們會在更多的企業看到和諧勞資關系局面的出現。
站在歲末年首,有比例不低的被調查者(32.65%)感到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每況愈下,越來越不快樂,還有更多的人忙得無暇快樂。《職業》倡導換個說法、調個角度,對自己說“忙工作,不如忙快樂”,用笑容回饋自己的2008,就當坐了一次快樂的過山車,輕輕松松地開始新一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