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軟現實主義理論(2007年11月由譚天教授提出)如實地反映了藝術在當前生活中的一種無助。承認軟弱、承認失敗,是藝術一個很好的重新開始。軟現實主義的現實是藝術中的現實,不是生活中的現實。軟現實主義試圖探索藝術的本體語言,尤其是執著地展現架上繪畫新的可能性。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虛實”關系,這種關系不是20世紀西方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對立,也不是現實主義和古典主義的對立,更多的是一種“實”和“虛”的協調關系,我們看到羅奇和趙崢嶸的作品展現出一種“虛像”,既不是抽象也不是具象。軟現實主義把“虛”提出來,把“軟”和“硬”相對立,回到中國藝術家對生命本體和藝術本體的感覺上。
現選登羅奇和趙崢嶸的部分繪畫作品,兼配詩人譚暢基于其作品而撰寫的“軟性批評”文章,以饗讀者。


夜色如潑
痛,比想像中更有力量
這個城市的晚上街巷詭異
預感變成壓在頭頂的山
被街燈的橘黃鋼針鎖定
靈魂沿著房頂
一寸寸爬行
正醞釀一場大規模塌方
在你身上
荒誕釋放出玄幻的馬
試圖拋棄俗世誘惑
三塊骨頭獻身祭壇
和災難喜悅對話
世界向未知敞開
欣然等待神啟
預感在日月交接處熠熠生輝
……
天很亮了
什么也沒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