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與客戶,猶如一對孿生的姐妹,誰也離不開誰。隨著金融業的發展,這對孿生姐妹之間的“擁抱”也越來越緊密,彼此之間的“摩擦”也越來越多。
面對銀行的強勢,銀行的“上帝”們很無奈,但無奈之余銀行的“上帝”,你還需要懂法律!
電話委托:一字之差損失數萬
張女士長期利用電話銀行從事外匯買賣交易。去年11月,張女士通過電話銀行要求銀行工作人員將所持有的10萬美元賣出,但銀行工作人員卻誤將“賣”聽為“買”,由此給張女士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張女士找銀行理論,但銀行堅稱自己的操作是按照張女士的指令進行的,沒有過錯,除非張女士拿出證據證明是工作人員聽錯了,否則不承擔責任。
說法:
現代金融業正進入個人電子銀行時代,主要包括個人電話銀行、個人手機銀行和個人網上銀行。但對于電子銀行業務,我國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由此可能給你帶來如下風險:
1、利用電子銀行業務進行交易容易導致他人假冒客戶身份或盜用客戶賬號等進行詐騙的情形,在我國,因缺乏相關法律規定,銀行一般不負責任。
2、電話銀行業務中,某些口頭交易的人工操作的業務,操作人員容易將“買”誤操作為“賣”,或記錯賬號,或記錯金額等,對你的損失如果沒有證據證明是銀行的過錯,很難讓銀行承擔賠償責任。
提醒:
1、在使用個人電子銀行操作時,一定要小心謹慎,防止密碼、證件號碼等絕密資料被盜取或不小心遺失,否則得自己承擔責任。當然,如果是因銀行網絡系統出現漏洞所致,銀行將難辭其咎。
2、因電話銀行業務主要通過電話對話方式進行,不存在書面依據、憑證,出現糾紛時會陷入舉證困難的境地。因此建議對正在進行的電話銀行交易進行同步錄音,并將錄音資料存放一定時間,這將是處理糾紛的重要依據。
ATM機出錯:1000元一夜蒸發
2007年6月,婁女士前往某銀行內的自動柜員機上取錢,在輸入密碼和1000元取款金額后機器卻未吐鈔,無奈之下只好打印回單,回單上明確記載交易未成功。但第二天到銀行查詢時卻發現少了1000元。銀行在調取了錄像后稱是婁女士操作不當致使他人取走了錢,無奈之下,婁女士只得向法院起訴。法院審理查明,原來是不法分子利用自助銀行的刷卡式門禁系統竊取了婁女士的銀行卡信息,又在ATM機上做了手腳,從而盜取了婁女士資金,目前此案正在審理中。
說法:
在存款冒領糾紛訴訟中,由于證據的數量是極其有限,同時證據的證明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上有關的法律又幾乎是空白, 因此在審理存款冒領糾紛的過程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相當大。這就要求你培養自己的法律意識,盡快盡多地收集證據去引導法官。
提醒:
1、你在取款未成功時,記住一定要打印出回單這最基礎的證據。
2、盡量自己收集或者委托律師收集銀行電子銀行系統存在安全隱患的證據,因為根據《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金融機構在提供電子銀行服務時,因電子銀行系統存在安全隱患、金融機構內部違規操作和其他非客戶原因等造成損失的,金融機構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卡折掛失:神秘人越俎代庖掏空賬戶
2007年底,劉女士走進某銀行取款機上取錢時怎么也取不出來,到柜臺一問才知道該卡早在一個月前已被人掛失,并取走上面的5萬元存款。劉女士很奇怪,自己根本沒有辦理過掛失,銀行卡及身份證也一直在自己身上,誰會假冒自己掛失后取走錢呢?但銀行堅持認為是劉女士沒有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而銀行也盡到了形式上的審查義務,因此拒絕賠償。
說法:
虛假掛失導致儲戶損失銀行是否該承擔責任?根據《儲蓄管理條例》的規定,辦理存單掛失的過程中,儲戶負有全面提供存款情況的義務,銀行負有對儲戶申請進行審查的義務,但銀行的此義務只是形式上的審查,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審查,只要銀行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辦理掛失手續,即使儲戶的身份證件是偽造的,銀行也不應承擔責任。
提醒:
一旦與銀行因掛失問題產生糾紛,你必須學會自救,立即從以下幾方面收集證據來證明銀行沒有盡到形式審查的義務,這是你能否向銀行索賠的前提:
1、在辦理開戶時銀行一般都會登記你身份證件上的全部要素,如姓名、性別、出生年月、住址、發證日期、發證機關、編號等等,甚至留存有你的身份證件復印件。而掛失時,銀行也會要求掛失人提供相應的身份證明或其他資料。因此你可要求銀行出示你的開戶資料和冒領人的掛失資料,逐一進行比對,如果發現有基本要素不一致的地方,就能說明銀行沒有盡到形式上的審查義務。
2、按照法律規定,掛失7天后才能申請解掛,儲戶需要重新向銀行提供基本資料辦理新卡(折)。因此你可要求銀行出示你開戶時的資料和冒領人解掛時提供的資料,逐一進行比對,以證明銀行是否盡到了形式上的審查義務。
延期還款:不經意背上信用污點
柯女士最近去銀行辦理按揭買房時,被告知她有不良信用記錄,因此該銀行拒絕貸款給她。原來,柯女士兩年前在某銀行辦理了一張消費額度為1萬元的信用卡,沒想到,就是這張卡讓她背上了信用污點。柯女士找到該銀行理論,該銀行稱,柯女士有幾次延期還款。柯女士辯稱銀行當初并沒告訴她這些,但銀行予以否認,苦于無證據,柯女士只得作罷。
說法:
對一些貸款制度、政策,銀行往往不盡到善意的提醒義務,很多人因此莫名其妙地背上了信用污點。對于信用卡消費,銀行一般要求在15或者20號之前還款,如果超期3天不還就視為延期還款,超過3次,就把你列入黑名單,從而影響你以后的貸款信用,成為“不良還貸者”,在今后3年,你都無法從其他銀行貸到款。因此,要抹去你的污點,你必須要證明當初沒有履行告知義務,否則很難讓銀行為你平反昭雪。
提醒:
1、在辦理信用卡時,一定要問清楚還款的期限和相應的后果,做到心中有數。
2、在辦卡時記住將你和銀行工作人員之間的問答進行錄音并保留,如果在整個過程中銀行沒有告知你這些內容,日后你可借此起訴銀行。
3、定期到銀行查詢你的信用記錄,發現有被不公平的抹黑記錄及時提出交涉或付諸法律。
責編/張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