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體”書法,是滬上中年書法家宣家鑫數十年潛心書藝,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創新成果。問世以來,頗受書界同道的贊譽和廣大書法愛好者的青睞。著名書法家趙冷月贊之“融古鑠金”;書壇耆宿任政更是贊譽有加:“神游三代,意追二漢。”1991年,“宣體”書法獲日本生澤國際字體大賽評審委員獎、加拿大國際書畫大賽最高獎“楓葉獎”。
“宣體”書法無論在章法、筆墨、結體諸方面特征都非常突出。“宣體”以碑為主,兼及貼學,似楷非楷,似篆非篆,似隸非隸,楷中有隸、有篆、更有行草筆勢,稚拙古樸,方正有力。觀之,似有生命的原動力沖出紙面。就章法而言,謀篇布局,疏朗有致。行列整齊,字體大小參差有致,富有變化;左右盼顧,上下映帶,整體感十分強烈。令人聯想到萬里長城上那一塊塊厚實的城磚,又似秦始皇兵馬俑那整裝待發的方陣,金戈鐵馬,一種威嚴而震撼的浩然之氣,撲面而來。
“宣體”書法筆墨古樸無華。中鋒、側鋒、偏鋒參差交替,落筆厚重,鏗鏘有力。橫畫稍細,豎筆略粗,且豎筆多向左下傾斜,折轉處多成銳角,運筆富有強烈的節奏感,動感十足;捺筆多見反捺,且稍事夸張,別有風味;主橫不波,平直而不僵硬,從輕到重,收筆稍粗。捺不挑,甚至以點代捺。同樣的筆畫鮮有雷同,變化多端。既有篆書的圓潤,又現隸書的方峻。北碑的剛勁,南貼的風韻,兼而有之。
書法的創新,必須建立在傳統的繼承之上,離開了傳統,離開了書法的本源,創新就是一句空話,即便是有所“創造”,也必然是花拳繡腿,沒有長久的生命力。


“宣體”書法的誕生,是宣家鑫潛心學書,繼承傳統的必然結果。他數十年如一日,發奮臨池,上追秦篆直探其源,下摹魏碑深汲其氣,臨二王得其韻致,學唐楷以壯筋骨,基礎扎實,靈氣生焉。融眾家之長,創自家面貌。創造了美學上的“這一個”,在當今書壇上可謂別具一格,熠熠生輝。正如黃庭堅所云:“隨人學人成舊人,自成一家始逼真”。誠哉斯言。
字如其人。“宣體”書法所昭示的精神風貌正是宣家鑫本人精神氣質的寫照。他思想活躍,敢想敢干,充滿自信,精力充沛,有拼搏精神,從不言敗。在他所從事的各個領域都有不俗的業績。他好讀書,涉獵廣泛,不斷追求精神世界的升華,文化底蘊厚實,故而其字于霸氣之中,亦透出儒雅之氣。
求新求變,是書法藝術的靈魂。“宣體”書法仍處于不斷的發展與成熟之中,必將以其深蘊中華民族傳統與時代精神的精湛書藝而屹立于書法藝術之林。
如今的宣家鑫是站在時代潮頭浪尖上的弄潮兒,趕上了好時光,前途不可限量。年逾不惑,風華正茂,正是創作的黃金季節。我們期待著他創作出更多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好作品來,在繁星密布的中國書法藝術的天空中,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
宣家鑫,字逸白,號無為、一得夫。著名鑒賞家、書畫家、篆刻家。上海靜安書畫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理事、《藝術經理人》雜志編委、《中國書畫家大辭典》編委、上海市收藏家協會理事、書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中華名人書齋辭典》編委、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藝苑掇英》副主編、《上海商報》藝術品投資鑒定顧問、上海“海派古玩精品年鑒”編委、上海社會科學院典當研究中心研究員。
他自幼喜愛書畫篆刻,作品曾在“峨眉杯”、“清泉杯”、“三峽杯”、“雙羽杯”、海內外中國書畫大賽上多次獲金獎,曾獲加拿大國際書畫大賽最高獎項—“楓葉獎”,并被神墨、黃河、翰園、常德、萬竹園等碑林勒石刻碑。作品入選日本第52、53屆國際文化交流展,美國、法國、加拿大的當代著名中國書畫家作品展,全國第三、第四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家作品展,首屆國際青年書法展,中日、中韓、中新書法藝術聯展。1990年作品作為國禮贈李政道博士60年誕辰,1991年成功舉辦個人書畫篆刻展,2000年作為上海書法家協會代表團成員訪問新加坡,2001年出版《宣家鑫作品集》,2001年書法作品被國家領導人宋平、朱镕基等收藏。
宣家鑫精通中國書畫鑒定,明、清、民國、當代書畫各名家流派,他無一不識,無一不精。曾接受多家報刊專訪,并撰寫了大量理論文章,被圈內人士公認為當代最著名的書畫鑒定家之一
(責編 彭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