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屆上海雙年展于2008年9月8日在上海美術館開幕,展期從9月9日延續到11月16日。上海雙年展首次以人為對象和主題,揭示城市迅捷變化中人群的多元身份,通過外鄉人、城里人空間遷徙的觀點,移民、市民身份轉換的觀念,過客、主人家園融入的觀感這三個層面鍥入城市與人的命題,突出以人為本的根本關懷,展示今日國際大都市中積極移民與文化融入的新趨勢,探索城市化的豐富內涵;在與城市化相應的經濟轉型、社會轉型和文化轉型的宏大背景下,思考城市是否能讓生活更美好,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的問題。
上海雙年展自創辦之始,一直關注城市生存發展的狀況,堅持以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與歷史為依托,來進行藝術探索。依循這一主線,2008年第七屆上海雙年展策展小組決定將展覽聚焦在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這里是城市重要的標志性公共空間,也是百年上海社會、文化、經濟以及各種力量流轉、交匯的首要場所。在第七屆上海雙年展中,主體展覽力求與人民廣場發生更直接的聯系。為此,展覽的第一部分將邀請約20名藝術家以人民廣場作為思考及創作的起點。藝術作品的形式和媒材可以豐富多樣,可以結合美術館館內和館外的展示。在館外展示的作品可以包括特定場所發生的活動,以及市民介入公共空間和公共媒體的互動,等等。展覽期間通過一系列活動的策劃使得整個人民廣場成了廣義和流動的展示空間。這些作品應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參與性,由此向觀眾介紹展覽的主題:人民廣場見證和容納了中國當前人口流動、遷移、融合這一復雜現象。展覽將尤其注意美術館建筑與之相關的空間:如美術館臨街的出口;正面以及與出口相對的停車場。
本屆上海雙年展展覽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夢想廣場”。作品分布于一樓展廳及美術館周邊場地,以人民廣場作為思考及創作的起點——因為這里是上海開埠至今社會變遷和人口流動的縮影,見證和容納了上海當前人口流動、遷移、融合這一復雜現象。作為“夢想廣場”主體展覽的延伸,一樓展廳將設置一個關于人民廣場自19世紀下半葉以來歷史變遷的文獻展,以深化主題“快城快客”的歷史內涵及其與上海母體的內在文化聯系。
第二部分是“遷徙家園”,作品分布于二樓展廳,主要由三個個展組成,集中展示三位正處于事業頂峰藝術家的作品,也形成了本屆上海雙年展的策展特色。



第三部分是“移居年代”,作品分布于三樓和四樓展廳,它們緊扣展覽的主題,也運用非上海的素材,展示世界各地人口遷移融合的問題。在主體展覽之外,本屆雙年展還策劃了“我的人民廣場”照片征集活動,以增加公眾參與和互動為基點,在上海美術館外的公共空間打造一處屬于公眾的人民廣場。
本屆上海雙年展的4個亮點是:主題貼近中國當代問題,體現以人為本的關懷;展覽呼應上海城市變遷,具有歷史內涵和深度;作品深入城市公共空間,聯動交通樞紐和社區;展中展結構,群展套個展,開創雙年展新局面。
根據本屆上海雙年展所選取的立足點人民廣場的歷史和現實特點,本次展覽的展場設計將盡可能凸顯上海美術館建筑原有的結構和特征。另外,作為上海美術館主體展覽的延伸,藝術作品將在機場、火車站、輪船碼頭、車站和地鐵等公共空間展示,因為這些空間是人口流轉的中心。在這些場所,可采用互動性強、靈活流動的展示方式揭示人口遷徙的社會現實。


2008上海雙年展將與新加坡雙年展、韓國光州雙年展、澳大利亞悉尼雙年展及日本橫濱三年展聯合組成“2008藝術羅盤”,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提供一次空前的機會來體驗亞太5個特別的當代藝術展覽
(責編 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