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名家倪順生
倪順生,1938年生于江蘇宜興紫砂陶藝世家、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為制壺名師俞國良第三代傳人,家傳以“錫山俞傳”壺藝聞名遐邇。其作品以大自然的松柏、梅、桃等樹枝花果塑造壺形,點綴以小昆蟲為裝飾,情趣盎然,題材鮮明,為藏家喜聞樂見而珍愛。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各種大型工藝美術展覽活動,有茗壺、茶具、案頭用具及各式陳設擺件等。
倪順生的作品屢屢獲得各種大獎,壽桃壁飾在1988年獲江蘇省四新產品一等獎;松樁壁飾組合件獲1989年江蘇省第六屆新產品獎;1990年,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頒發的“工藝美術行業工作30年”的榮譽證書;色泥塑型壺、杯獲1993年江蘇省科技專利博覽會金獎。其梅樁壁飾、各式茶具多次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羊城晚報》(港澳版)及北京、上海、江蘇、香港、臺灣等地報刊上發表。他本人也被美國羅丹茶藝館聘為高級壺藝師,并多次到香港、韓國參觀訪問。


倪順生先生出身于陶瓷世家,為制壺名師俞國良第三代傳人,與紫砂情緣深厚,以“錫山俞傳”壺藝聞名遐邇。其幼時,耳濡目染制陶工藝,1955年隨父母進入宜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宜興紫砂工藝廠前身)成為第一批紫砂藝徒,隨大師朱可心習藝,勤摹多練,掌握了紫砂手工制作扎實功底,在紫砂藝術創作中,勤勉有加,博采眾長,極富創造力。在當代紫砂壺藝界,他創作頗豐,且頗具獨特風格,成果斐然。
倪先生是個極具天賦的紫砂人,他從藝的半個多世紀里,敏于行,訥于言,用大部分的時間來思考和觀察,在技術精益求精的同時,不斷做新的嘗試。他用層出不窮的新品,執著地推動著中國紫砂文化和茶文化的發展。
《福鼠葡萄球》是倪先生作品中最令人鐘情的一件。作品以壺為載體,集技術與藝術之大成,耗時費力,可窺一斑。松鼠和葡萄,常是畫家筆下的題材,用于壺上,愈顯山野林趣,歲月流波。觀這件作品,那葡萄的藤蔓纏繞,葉片橫陳,晶瑩欲滴的葡萄串串走紅,引得幾只活潑的小松鼠作穿梭跳躍狀。壺身正面的葡萄葉片有一鏤空隙,里面藏有一玄機,當沏上香茗,倒茶時,空隙里一只小松鼠的腦袋會隨之伸出,引發你的奇想,令人拍案叫絕。
而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的“色泥象形杯”堪稱是極品,取材于大自然的20只杯,只只不同泥色、不同象形,赤橙黃綠青藍紫,色彩美不勝收;形態各異,有茄子、佛手、石榴、松樹、柏樹、葡萄、梅花等等。《五件梅樁》茶具,更有異曲同工之妙。該作品以梅樹桿為題,壺身是老樹桿,嘴是分枝,凹凸相間,枯樹出新枝,梅樹上有花有苞,生長自然。杯碟是大梅花配在一起,統一協調,五件放在一起,使用方便。純手工的精工細作,可謂紫砂愛好者的收藏上品。《傳爐》壺壺體四方造型,方中寓圓,棱角渾樸有致,底、腹、口規矩而挺拔有力,蓋微虛且平,與壺肩呈階梯過渡相切,底設四足將壺體托起,有青銅之威嚴。三彎嘴彎曲自然,把手方中帶圓,圓鈕比例適度,整器做工精良,渾然天成。傳爐壺是制壺名家俞國良的傳世名器,倪氏為俞國良后人,所制傳爐壺頗見俞氏遺風。


倪先生是兢兢業業的藝術家,是紫砂藝術的繼承者,也是傳播者。他站在前輩的肩膀上望到遠方,也讓自己的學生看到更遠方。一代宗師給予他諄諄教誨,他也將己所學傾囊相授與自己的弟子。如今俞國良的第三代傳人也正在脫穎而出:他的兒子倪建軍和女兒倪建英、倪建云都成為宜興的青年陶藝家,一些作品獲得了全國大獎。在紫砂藝術的薪火傳遞中,他是響應者,也是身體力行者。他的諸多學生正在成長或已經成長為當代紫砂藝界的中堅力量。
藝無止境,功在壺外。讀倪順生先生的作品,在品壺、品人中,見其壺品、人品,裨益甚深
(責編 劉培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