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駿捷FRV的官方網站上赫然寫著:“英國米拉實驗室技術調校,德國寶馬質量和工藝管理標準,讓駕馭樂趣翻倍”。
華燈初上,一輛紅色兩廂小車在北京四環路上飛馳而過,似曾相識的外形。
是寶馬1系?還是剛上市不久的菲亞特博悅?
都不是。這是華晨中華的新車——駿捷FRV。
2008年5月,駿捷FRV1.6L的三款車型正式上市。兩個月后,駿捷FRV1.3L的兩款車型上市,價格定位出乎所有人的預料:5.58萬~8.38萬元。
在華晨的對外宣傳中,這款兩廂小車可謂出身名門:喬治·亞羅車身設計,寶馬涂裝、工藝品質管理,歐洲四星級碰撞標準設計……5.58萬元的價格多少讓人有些意外。
從聘請著名設計師喬治·亞羅打造車身外形,到前寶馬副總監施佩爾親自擔當顧問,華晨汽車在駿捷FRV身上下了大功夫。
“寶馬”的影子?
“寶馬的質量和工藝標準?這是不可能的,畢竟價格擺在那兒。如果5萬多元能造出寶馬,就沒人去買寶馬了。”這是北京一家中華4S店銷售部李經理在接受《汽車觀察》記者采訪時所說的話。與寶馬出自同一生產線的駿捷FRV,身上自然少不了寶馬的影子。如果說中華駿捷是寶馬3系的影子,那么把駿捷FRV當成寶馬1系的影子也未嘗不可。
但是,真正寶馬的質量和工藝管理標準,駿捷FRV能否真正達到?
打開車門,清楚地看到駿捷FRV的內飾略顯單薄,使用了不少塑料結構。“所謂寶馬的質量,就是按照制造寶馬的質量標準來制造的。”李經理告訴記者。記者也曾就駿捷FRV是否具備寶馬的質量一事向華晨汽車方面尋求正解,但并未得到回應。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宋健認為,與寶馬同一生產線,確實讓華晨在生產FRV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但寶馬的工藝不是虛有其表,僅僅按照流程是無法原物照搬的。比如二者零部件以及零部件的采購體系存在的差異,也注定了FRV與寶馬的差距。
賠本的買賣誰愿意做?華晨的5.58萬元能否造出寶馬的工藝,寶馬的工藝會賣出5.58萬元的低價嗎?
但就整個車而言,駿捷FRV還是有很多寶馬的痕跡,車燈、底盤、車身涂漆,都與寶馬出自同一生產線。“寶馬前副總裁施佩爾的質量監督,也足以讓人對這款車的質量放心。”李經理說。
征戰兩廂車市場
歷時三年,耗重金打造駿捷FRV,華晨的目的是在合資品牌云集的兩廂車市場有所作為,把駿捷FRV打造成為兩廂車市場的“國民精品”。
目前,在國內兩廂車市場上可謂“大牌云集”:兩廂福克斯、新飛度、騏達、驪威等等。企業不斷推陳出新,兩廂車市場變得異常熱鬧,駿捷FRV想在眾多大牌中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雖有“寶馬的質量和工藝標準”,但這絕不是駿捷FRV沖擊兩廂車市場的“護身符”。
上市之初,有人認為駿捷FRV的主要競爭對手將是東風日產驪威,但與空間出眾的驪威相比,后座空間的硬傷拖了駿捷FRV的后腿。低油耗或許是駿捷FRV的一項優勢。以1.3L為例,百公里的實際油耗約為4升~5升左右,在這方面,駿捷FRV與騏達確實有一拼。而兩廂福克斯、新飛度在兩廂車市場稱霸已久,而初出茅廬的駿捷FRV尚不具備與它們抗衡的實力。
為了打造一款“國民精品”,華晨汽車可謂煞費苦心。以往,華晨汽車有價無市和品牌價值的詬病,在駿捷FRV身上很難發現。整合全球的先進資源,保時捷、英國米拉實驗室、蓮花汽車的支持、寶馬的品質和工藝要求、三菱4G18發動機、韓國的液壓包邊技術、美國的合裝技術,一支“多國部隊”打造的這款駿捷FRV配以低油耗、低價格的“親民路線”,足以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據中華4S店李經理介紹:“目前,北京地區駿捷FRV的銷量很好,客戶都是先下訂單再提車,新車到店就被車主提走,除了停在展廳里的一輛車以外,根本沒有現車。”如此的市場表現,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
是什么原因使駿捷FRV有這樣的表現呢?
“低廉的價格。”李經理肯定地說。市場上的兩廂車售價基本在10萬元左右,駿捷FRV上市前,售價最低的新飛度1.3L也要8萬元左右,而駿捷FRV1.3L售價只有5.58萬元。作為一款兩廂車,近3萬元甚至更多的差價足以博得消費者的青睞。看來,無論是大師的設計,還是寶馬的質量,只不過是虛晃一槍,低價位才是駿捷FRV的“殺手锏”。
“山寨”還是“自我”?
山寨一詞,最初來源于手機,通常是指外形與知名品牌的手機形似,做工粗糙,沒有明顯的品牌標識,稱為“山寨手機”。山寨汽車具備與山寨手機相同的特點:價格低廉、配置豐富、外觀模仿某款成名已久的車型。
上市兩個月來,由于外觀酷似寶馬l系,駿捷FRV的名字很快出現在“山寨汽車”排行榜上。不可否認,駿捷FRV的確具備了“山寨汽車”的特點:低售價、與同等價位車型相比配置和技術豐富、外觀酷似寶馬1系。但實際上,僅憑些許雷同之處,就給駿捷FRV扣上“山寨汽車”的帽子,未免過于牽強。
駿捷FRV集多種技術于一身,是華晨汽車生產的車型中前所未有的。與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企業相比,與寶馬合資的華晨汽車不僅在技術和質量上都有相應的支持和指導,更有利于自身水平的提高。
“逼宮”寶馬
事實上,寶馬也許對于自己在中國的合作伙伴既愛又恨,2003年3月,寶馬集團與華晨汽車簽訂合資合同,正式“聯姻”。五年的時間里,華晨汽車逐漸成長起來,而華晨與寶馬的關系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曾有知情人士透露:“以前寶馬都離華晨很遠,生怕和華晨扯上關系。寶馬的展臺也華晨的展臺保持著距離。”
就在不久前舉行的華晨寶馬10萬輛轎車下線儀式上,遼寧省副省長劉國強公開表示,華晨寶馬產能8萬輛的新工廠將于明年投產,代號為F18的新車型有望落戶新工廠。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在場媒體的追問,求證F18是否是寶馬1系,但寶馬方面對此矢口否認,只是認為所謂F18是準備在第二工廠生產的全新一代的5系轎車。而華晨寶馬方面則認為代號F18的新車是合資雙方正在談判的新項目,并非已經確定生產的新5系。由此這被媒體認為是中方的一次逼宮。
在業內專家看來,寶馬一直不希望將更多的新產品引入合資公司,是為了保證單車利潤最大化。如果1系國產,售價有可能降到20萬元以下。而華晨汽車近兩年的銷售業績回升,融資渠道也比以前通暢,在合資公司說話底氣也就硬了,3系、5系在華晨寶馬產了5年,華晨想要新車型也是必然的。1系就成了雙方博弈的死結。
業內猜測認為,F18應該就是華晨與寶馬爭執已久的1系轎車,而從這次中方逼宮1系、雙方各執一詞的局面可以看出,寶馬1系的國產仍然是中外雙方在華晨寶馬第二工廠上的一大死結。由此也可以看出華晨與寶馬的關系。
事實上,近兩年華晨汽車發展很快,寶馬的態度也有所轉變。但對于華晨汽車而言,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