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太多的人和機構的追捧,使得大眾處理奧運用車顯得很是迷茫……用號段,拍得奧運用車的消費者可以繼續使用“京PQ”號牌,具有一定的紀念意義。

9月17日,又有13輛奧運用車被拍賣。據拍賣場工作人員介紹,奧運用車的拍賣活動將持續到11月,全部是受奧運贊助商大眾公司委托進行拍賣的。前不久,北亞市卓杰二手車也表示將有約百余輛奧運用車斯柯達明銳進行拍賣。據負責人介紹,這批車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被拍賣,具體時間由大眾公司確定。
據了解,現在,奧運用車被拍賣的車輛,起拍價比新車市場價低2萬~3萬元左右,而車本身的紀念價值,將遠遠高于售價。“價格不是最重要的,這車值得留作紀念。”蔡先生如是說。
的確,“準新車”的車況、物美價廉又極具特殊紀念意義,奧運用車吸引了廣大消費者的瘋狂搶購。有消息稱,通過二度車網預訂的途安、斯柯達明銳等第一批奧運用車在20天內就被一搶而空。至今,二度車網收到的奧運用車訂單已超過6000多份。“預訂的顧客特別多,估計售價會比新車便宜2萬元左右。”北亞市卓杰二手車行的銷售員說,目前斯柯達明銳已經開始對外接受預訂,大眾公司敲定售價后便可正式銷售。
大眾的“迷蹤拳”
顯然,當前的奧運車源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奧運用車“退役”后的熱賣,讓贊助商面子十足。但是,就在奧運車輛的處理問題上,大眾卻打起了“迷蹤拳”。
奧運會期間,近6000多輛大眾汽車品牌、奧迪品牌和斯柯達品牌的轎車、MPV和SUV組成的“多兵種集團軍”,同時還有特制的火炬車為奧運服務。現如今,這些車輛已經圓滿完成了各自的使命。大眾的奧運用車,已經開始在拍賣行進行拍賣,但對于最終去向,大眾中國的官方說法卻讓人一頭霧水。
在接受《汽車觀察》記者采訪時,大眾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6000輛奧運會官方用車在奧運會后不會進入市場,更不會進行拍賣。但會把這些車中的一部分,拋到經銷網絡中去,作為試駕車,讓民眾有試駕的機會,把奧運會拉近到民眾中間去,把奧運會的精神和影響延遲下去。”該負責人表示,奧運用車將被用于三種用途:首先,大部分奧運官方用車將被分配到全國各地的經銷商手中用于試駕體驗;其次,部分車輛將作為客戶在其個人車輛進行維修時的代步車;最后,少量官方用車還將被保存到大眾以及其他的博物館中。
然而,面對已經陸陸續續進行的拍賣,大眾的說法似乎處于矛盾之中,也許是太多的人和機構想得到這批車了。《汽車觀察》記者從大眾汽車公關公司得知,大眾汽車目前正在忙于奧運后宣傳。這種情形在終端市場上也顯露出一些苗頭,北亞市卓杰二手車行的一位負責人在8月車市信息會上透露,他們通過特殊渠道弄到的包含部分奧運火炬車在內的奧運車輛,已全部拍賣完成,且大多數車輛拍價比新車還貴。但是時隔一月這家二手車交易行再次弄到20多輛奧運用車之后卻改變了聲音,稱這些車輛的售價不會高于新車。經記者打聽得知,原來奧組委明確下文強令奧運車輛不得拍賣。也因此,同一天本準備在北亞市進行大舉拍賣活動的上海大眾斯柯達特許銷售商北京百得利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也臨時取消了拍賣。
相比之下,一汽大眾的處理或許算得上干脆。據一位知情人士向《汽車觀察》透露,一汽大眾早在奧運前就處置好了奧運用車:一汽大眾的奧運用車將作為政府用車的替換車輛。記者打電話到一汽大眾市場部證實此事,被告知這屬于商業機密,是企業個人問題,不予告知。對此消息一汽大眾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定。
新能源車等待政策
500余輛新能源車在奧運會和殘奧會上露了次臉:55輛純電動客車、25輛混合動力客車、75輛混合動力轎車、20輛燃料電池轎車、3輛燃料電池客車、320多輛純電動場地車組建了奧運史上最龐大的新能源汽車隊伍。由長安杰勛、奇瑞A5、一汽奔騰組成的出租車團隊,為北京的街頭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退役后”,這批新能源車將被如何處理?能夠正式投入量產?
長安汽車宣傳部部長劉躍在接受《汽車觀察》記者采訪時說:“目前關于奧運新能源用車的處理辦法還沒有出臺,長安也在等待有關部門的政策。”劉躍表示,長安杰勛所有技術都已經成熟,一旦國家政策出臺,杰勛可以馬上投入生產。一汽轎車總經理張丕杰也表示,奧運用車暫時還沒有具體的處理方式,混合動力版奔騰作為一款非量產車型,目前也沒有量產的計劃。而據了解,奇瑞A5將在奧運后正式批量上產并上市銷售。
和乘用車相比,商用車的歸宿反而比較明朗。據可靠消息稱,有一部分奧運車輛在奧運之后將作為公交車使用。對于一心想搭邊的商用車企業來說,奧運機會不容錯過。宇通、蘇州金龍和安凱客車都有動作。
本次北京奧運會,1500臺蘇州金龍海格客車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裁判、相關官員、媒體記者、志愿者提供了零故障運行服務。這也是繼500輛海格客車服務多哈亞運會后,海格客車再次參與世界性的體育盛會。而安凱則參與了奧運轉播、餐車等后勤服務。從《汽車觀察》記者了解的情況看來,安凱和蘇州金龍兩家企業目前并沒有在奧運后大舉進軍新能源汽車的打算,但是相應的技術儲備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
從企業的高層反饋信息來看,客車企業內有一種共識,國家未來肯定會大力推廣便捷環保的新能源公交車輛,現在做好準備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