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稅不需再經過人大審批,不會拖到明年,將與油價調整同時進行。
“目前物價降低,國際油價已比較低了,燃油稅征收時機已經成熟了。”電話那頭,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的副所長蘇明很肯定地回復《汽車觀察》記者。
懷胎十多年的燃油稅一直都在“擇機”出臺,但多次遭遇難產。11月18日,一則標題為“我國有望在20天內實施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新聞在網上鋪天蓋地地傳播開來,一時之間燃油稅征收又開始了分娩的陣痛。
六費的取消
各方的消息都在尋求政府部門的答案,20日下午,國家發改委首次公開回應“燃油稅”話題,稱正在討論適當降低成品油價格,同步取消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等六項收費,撤銷政府還貸二級以下公路收費站點等重要事項。
國家發改委還表示,同步考慮完善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實施燃油稅費改革等問題。國際油價大跌情勢下,中國成品油價格遲遲沒有調整,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便是,決策層正在考慮將調低油價、理順成品油定價機制與推出燃油稅同步推進。國稅總局官員稱,燃油稅不需再經過人大審批,不會拖到明年,將與油價調整同時進行。
燃油稅征收的稅率到底定在多少合適?從國外來看,美國征收燃油稅的稅率是30%,日本是120%,德國是260%,法國是300%,現在我國海南省試行的稅率為30%。
據權威人士透露,如果開征燃油稅,預料稅率在30%~50%之間。
面對目前經濟增速放緩、強調節能減排的大背景,有關專家認為,推出燃油稅政策將有助于引導汽車消費轉向節能、小排量的汽車。
利益之爭的難產
早在1994年,燃油稅就曾被提出過。2001年1月4日,時任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的金人慶在國務院新聞辦記者會上透露,燃油稅出臺工作已就緒,將在適當時候開征。
隨后燃油稅卻被擱置,公開理由是油價上漲。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曾曉安介紹,2001年,考慮到國際原油價格較高,為穩定國內油品市場,國務院分步實施改革方案。第一步,先行開征車輛購置稅取代車輛購置附加費;第二步,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動情況,擇機出臺燃油稅。
“現在在‘擇機’上是個好時機,油價都降了這么多,但是關鍵在于各方利益的平衡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董焰對《汽車觀察》記者說。中央各部委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利益博弈,是阻礙燃油稅出臺的民間說法。 “很多利益關系、矛盾不太好處理。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后,有人受益,就必然有人受損。”
2000年前后燃油稅推出功虧一簣,也與當時需安置27萬路橋收費人員有很大關系。在那之前,稅務部門的統計數據是12萬人,沒想到后來變成了27萬人。
從國家發改委20日在官方網站上公布的消息:會議除了聽取地方政府和價格、財政、交通部門意見外,還約請了稅務總局、中編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部等部門參加。這也隱含燃油稅將牽涉到多個部門的一些公務員編制問題,否則也不會將中編辦請來一起開會。
正如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所說,如果開征燃油稅,勢必涉及這筆錢如何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分配的問題。
消費者的觀望
就在燃油稅在政府部門如火如荼地討論時,全國各地的1773位車主“聯名上書”國家發改委,請求“先進行成品油降價,再討論燃油稅的開征事宜”。他們認為:“成品油價格下調、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開征燃油附加稅取代養路費的改革,這三件事情并非需要同時進行。”
車主們表示,他們還是很支持國家費改稅的,但其出臺還應當具備正當程序。
養路費轉換成燃油稅,油價的上漲,利弊衡量,潛在消費者如何看待?
新華信最近的一份調查顯示:消費者多數都對這項政策持以觀望態度,它給消費市場帶來的各方面影響在其正式實施后才能全面體現,因此40.1%的無車族會因為油價的變動而改變購車的時間,22.3%的無車族會改變選購的車型,更有20.5%的無車族購車不會受到油價變動的影響。
新華信汽車產業研究服務的回玉梅認為,從總量上來看,燃油費用支出的增加不會大量阻止汽車的消費;反之,燃油費用的減少也不會大量促進汽車消費的增加。
燃油稅一旦實施,36.7%的消費者會減少車輛的使用,對26.8%的消費者沒有影響;放棄購車或出售現有車輛,決定不再擁有私家車的比例為8.0%。
在回玉梅看來,消費者對于燃油稅的接受程度還是很高的,大多數消費者會通過減少車輛使用、更換車輛等方式減少燃油費用的支出。
經銷商憂慮
“車賣不出去,我們的日子能好過嗎?”“這都是鼓勵買車,但不鼓勵開車的政策。鼓勵你消費,然后再控制你不讓開。”記者近日在采訪北京的經銷商時,他們發出這樣的聲音。
如何減少燃油稅出臺時對汽車市場的沖擊呢?
乘聯會秘書長饒達建議:把國際原油價格下跌造成石油部門的超額利潤的金額,用增加國內汽、柴油消費稅稅額抵沖,今后實施燃油稅時把增加的汽、柴油消費稅與養路費合并,就可以使在實施燃油稅時,不會因為國內汽、柴油價格上漲過高,而使很多用戶承受不了,從而保證汽車市場穩定發展。這個措施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目前石油部門的超額利潤,防止行業之間因利潤差額過大所造成的不和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