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言描寫中,經常會遇到無提示語的使用。如果掌握不熟練的話,語言的表達可就會雜亂無章喲!
那么,什么是無提示語呢?這個太好理解了,不就是人物說話,不使用提示語嗎?同學們在平常閱讀中,一定沒少見。
一般情況下,有三種情況可以使用無提示語。
第一種情況是:讀者知道是誰在說。
例:老師手拿一份點名冊,
“馬小良!”
“到!”
注意:“到!”是馬小良答的,但寫作時,沒有使用提示語,這是因為我們從前面已經知道老師在點“馬小良”的名,“到!”肯定就是馬小良說的。
第二種情況是:對話的雙方,話接得較快。
例:媽媽在服裝專賣店買衣服,與營業員討價還價。
“580塊!”
“這么貴啊,能夠便宜一點嗎?”
“這一款是我們這兒賣得最好的,這樣吧,最后一件給您500塊錢。”
“400塊!”
注意:媽媽與營業員討價還價時,兩人的話是你來我往,一句接一句,人們也知道是誰在說。所以,也可以不用提示語。
第三種情況是:人多時,議論紛紛。
例:老師走進教室,問同學們想到哪兒春游?結果同學們議論紛紛。
“到三峽!”
“我看不如到鄉下!”
“到遠一點的地方吧!”
……
注意:人多時,議論紛紛,可以選取兩到三句有代表的話,然后加上省略號,表示省略了很多類似的話。注意一定要打標點符號。
好!同學們都知道了使用無提示語的三種情況,我們來寫一寫下面的片斷練習吧。
片斷練習(一)
“同桌倆爭論,班上誰唱歌好聽。”
圍繞這個片斷寫一段話,注意正確使用提示語。
片斷練習(二)
“老師宣布春游要推后一個星期,同學們聽后,議論紛紛。”
寫一段話,注意寫多人議論時,只用寫兩三句有代表性的話即可,并且一定要注意格式、標點。
同學們,使用無提示語的三種情況,可以說很簡單吧。我們只要牢牢記住了,再練上幾段,也就能夠運用了。對,迎難而上!絕不退縮!
[今日收獲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