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民辦教育得到了迅速地發展。為此,我對四川省德陽市轄區內的旌陽區、廣漢市、什邡市、綿竹市、中江縣、羅江縣6個縣(市、區)的民辦教育機構組織進行了抽樣調查,了解到了該市民辦教育的基本情況,體現了其發展中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教育產業化 民辦教育 德陽
一、德陽市民辦教育的發展現狀
德陽市于1983年建市,現轄旌陽區、廣漢市、什邡市、綿竹市、中江縣、羅江縣6個縣(市、區)。幅員面積5954平方公里,人口380萬。
德陽市截止2003年底,共有各類民辦教育機構269所,教職工2822人,在校學生3.8萬多人,累計培養了4.5萬合格人才。從管理層面上,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196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管理的73所;從在校生人數上,在校生規模達3000人以上的有3所,在校生規模200人以上的有20所,在校生規模在200人以下的246所;從學歷教育層面上,民辦大專2所,中專1所,高中2所,中等技術學校8所,初中1所,小學8所,幼兒園159所,各類非學歷培訓學校89所;從資金組合上,民辦獨資學校255所,民辦公助學校1所,公辦民助學校3所,股份制學校10所。全市民辦學校總資產18361萬元,其中自有資產13402萬元,貸款4959萬元,在資金投入上,民營資本累計投入7673萬元,政府投入76萬元,事業單位投入208萬元,社會性捐助10萬元,2003年全市民辦學校總收入3761萬元,總支出3615萬元,部份學校贏利786萬元,部份學校虧損789萬元,盈虧基本平衡。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德陽市民辦教育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總結和積累,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并初具規模,逐漸形成了一批以市場為導向,以專業為特色,以產學為手段,以就業為紐帶,定位明確,管理較規范、辦學水平較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發展勢頭良好的龍頭學校,優質民辦教育資源正在逐步形成,學校軟硬件逐步配備,產學逐步協調,質量逐步提高,成為了德陽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份,解決了部份學生特別是農村學生讀書難、就業難的問題,為德陽地區經濟的發展,特別是“三農”問題的解決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德陽市民辦教育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總體上還屬于發展的初創階段,多數民辦學校在生存和發展上步履維艱,尚未能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還面臨資金、辦學條件、內外部管理等多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二、德陽市民辦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就德陽的民辦教育而言,存在一些地方個性特色,通過較為全面地調查,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投入不足,規模較小,辦學條件較差
截止2003年,各市(縣、區)政府對民辦教育基本沒有投入,民辦教育的資金主要由民營資本投入7673萬元,投入超千萬元的學校僅2家。有的學校資產負債率較高,資金雄厚的學校較少,這樣直接導致多數民辦學校資金緊缺,貸款較多。學校如果經營不善,辦學效益較差,則存在資金斷鏈,銀行貸款難以歸還的經濟風險和社會風險。
學生規模上,269所民辦學校中,200人以上的學校僅有25所,占10%,由于學生人數較少,難以形成規模效益,目前沒有省內、外知名的龍頭示范學校。
2.招生困難,教師待遇欠公平,隊伍不穩定
德陽市民辦學校目前招生困難,招生成本高是發展中的最大困難。由于觀念、體制和利益問題,一些縣(市、區)和學校畫地為牢,實行地方保護,不讓合法的民辦學校到初、高中學校進行宣傳。有的民辦學校被迫與學校和主管部門進行妥協,以不正當手段(如給學校領導、教師送禮金)競爭生源,每個學生招生成本高達1000元左右,忽視了自身的教學質量。
在教師待遇上,民辦學校教師月平均工資為573元,教師超負荷工作嚴重。多數學校未按國家規定與員工建立勞動合同關系,55%的學校未給教師購買社會保險,教師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教師基本上沒有進修提高的機會。由于待遇低,民辦學校難以吸引有志有才的教師,導致教育教學質量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3.辦學理念、底蘊差,管理水平低
個別學校的投資者雖然熱愛民辦教育,但是不懂教育。在辦學理念上,沒有辯證地處理好教育的產業屬性與事業屬性之間的關系,總之贏利思想太重,出資人與管理者關系也不順,校長沒有辦學管理權,學校規章不健全,導致管理較為混亂,教育教學水平低。有的學校純粹以賺錢為辦學目的,不注重管理和教學,招生中進行虛假宣傳,不履行承諾,不對學生、家長和社會負責,出現問題一走了之。
4.民辦教育管理力量薄弱,發展政策落實不到位
政府對民辦教育基本沒有投入,也沒有按規定建立民辦教育協調機構,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指導、服務工作還不完全到位,監督管理指導、服務工作力不從心。個別地方、個別領導、個別部門甚至歧視民辦教育。有的部門對一些技能型的非學歷培訓機構在創辦初期就進行收稅,供水、供電、供氣等部門對于辦在工業區、商業區的民辦學校也按照工業、商業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收取水、電、氣費,而未按照社會公益事業標準給予這些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的同等待遇。另外,公、民辦學校學生待遇不公平,民辦學校困難學生無國家困難補貼,貧困學生貸款問題無解決措施。
三、促進德陽市民辦教育發展的建議
1.制定民辦教育長期發展規劃,引導民辦教育發展
市、縣(市、區)兩極教育和勞動保障部門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法》和省、市政府關于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的決定,結合德陽市市情,聯合制定德陽市未來5年和10年民辦教育發展規劃,引導民辦教育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民辦教育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3.整頓招生市場秩序,有效解決民辦學校招生難的問題
政府應出面整頓招生市場,創建一個良好的辦學環境,可從這樣幾個方面入手:(1)市教育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對市、縣(市、區)的有關文件進行清理,廢止歧視民辦教育的文件和規定。(2)凡合法持有市招辦介紹信的民辦學校可以直接到全市初、高中學校進行招生宣傳,按規定招生。對于阻礙或要求收取好處費的單位和個人要進行堅決查處。(3)在每年召開的招生工作會議上,要把民辦學校的招生工作納入其中,支持民辦學校的合法招生行為。
4.推行精品名牌戰略,扶持龍頭示范學校的發展
我市民辦教育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總體上還屬于初創階段,龍頭示范學校、優質辦學資源較少,沒有省內外知名的品牌學校,總體質量水平不高。因此,應采取有效措施重點扶持一批優質龍頭學校,使全市民辦教育做大、做強、做精。
5.搞好民辦學校內部管理
(1)民辦教育的投資者和管理者都要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既要熱愛民辦教育,更要尊重教育規律,成為教育內行。(2)民辦學校要遵章守紀,誠信辦學,不能進行不真實的宣傳和承諾,讓家長放心,更讓社會放心。(3)民辦學校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切實保護民辦學校教師的合法權益。招聘教職工時要簽訂勞動合同,對于現有教職工進行社會保險,做好民辦學校教師職稱的評聘工作,逐步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注重教師業務的培訓和提高,進一步增強教師的歸屬感和穩定感。
(作者單位: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