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務會計報告的發展趨勢,可從對其目標、報告方式的分析入手,充分借鑒理論界對財務報告發展趨勢的種種預測,確立一種適應未來財務的工作環境,從根本上克服傳統財務報告弊端的財務報告模式。
[關鍵詞]財務報告 發展趨勢 發展模式
21世紀,財務報告的變革勢在必行,呼聲也越來越高。財務會計報告的發展趨勢,可從對其目標、報告方式的分析入手,充分借鑒理論界對財務報告發展趨勢的種種預測,確立一種適應未來財務的工作環境,從根本上克服傳統財務報告弊端的財務報告模式。
一、關于未來財務報告目標
未來財務報告目標將繼續鎖定在為企業各相關利益者決策提供快捷靈敏的相關財務信息,并真正使提供有關現金流量的數量、時間分布及其不確定性的信息這一目標成為可以操作的目標。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財務環境的變化,會計的目標逐漸由受托責任觀向決策有用觀轉變。同樣,未來財務報告目標也將繼續鎖定在為企業各利益相關者決策提供快捷靈敏的相關財務信息,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與完善,企業的股東結構日趨多元化,這就要求企業不僅要考慮現有投資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將企業推向潛在的投資者,吸引潛在投資者的注意。
財務會計專司對外報告責任,而管理會計專司對內報告責任。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對內、對外分工的界限不是絕對不可逾越的,在未來兩者融合的程度將會越來越大,即管理會計“外化”為財務會計的成份將增加,而且我們不用擔心管理會計的消亡,因為管理會計會開拓新的“疆土”。其實,這種行動在財務報告中已有所體現,例如,其他財務報告的職工報告、增值報告、環境報告等無一不與管理會計相關,而且它們本身就是管理會計研究的內容。
二、關于未來財務報告內容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用戶需求的變化,隨著現代交通和通訊技術的發展,相互分割的市場正在走向世界一體化,以交易價格為基礎的傳統歷史成本計量屬性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公允價值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觀性已得到越來越多人士的承認和運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現行會計準則的制訂過程中,都已開始較為普遍地使用公允價值概念,連我國已在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具體會計準則中引入了這一計量屬性。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財務報告中,能用歷史成本計價且不失可靠性與相關性的信息仍占一席之地;用歷史成本計價但既失可靠性又失相關性的信息,肯定要被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所取代;用歷史成本計價雖具可靠性但難保相關性的信息,則可用公允價值計價后的信息作為補充信息同時提供;最終,當公允價值計量的信息既可靠又相關時,公允價值將全面取代歷史成本(或許歷史成本也成為公允價值的選擇之一)。
在近20年的財務信息披露發展的歷程中,我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證券監管機構已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能夠直接用于投資決策評價的相對值信息,如一些重要的財務比率(每股盈利、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等)。隨著財務信息決策用途重要性的進一步加強,隨著會計主體范圍的逐步突破,我們有理由相信,以相對值信息揭示的方式一定會演變為未來財務報表發展的主流,當然絕對值信息仍然有其生存的價值,從而形成一種絕對值信息與相對值信息并存的格局,極大地豐富了未來財務報告的內容。
三、關于未來財務報告方式
未來財務報告在信息載體(存儲介質)、傳遞方式與表述方式等方面都將與傳統方式作不同程度的告別。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與提高,企業總有一天會取消紙質(書面、報紙)財務報告的印刷與傳遞,而是在網上發布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送或親自去獲取財務報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僅限于文字與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運用圖形與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達信息內涵,做到圖文并茂,音像俱全,使信息的表達更形象、直觀、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來財務報告應是在網絡上轉輸的、表式信息與音像化信息相結合的,更為簡明易懂的一種實時報告。中國證監會在2000年1月1日發出通告,要求上市公司除在證監會指定的報刊雜志上登載年報摘要外,必須上網公告,而且對于在網上發布的年報信息要承擔同樣的責任。
四、關于未來財務報告模式展望
首先,未來的財務報告由于信息量的不斷擴大,會顯得更加冗長,很可能出現信息混亂甚至污染,給會計信息使用者帶來使用上的不便。要完全滿足他們的需要,我們可以借鑒交互式按需報告模式,打開企業這個黑匣子,讓外部信息使用者有限進入企業內部,使之在規定的范圍內與企業進行信息交流,從而改變用戶被動接受會計信息的現狀。同時通過雙向的信息傳遞,使信息的提供者與使用者做到知己知彼,減輕信息的不對稱現象,提高資本市場的效率。這種財務報告模式可以使信息使用者通過反饋系統參與報告的生成過程,能更好的滿足他們對信息的不同需求。另外,通過交互式報告模式還可以將企業的財務信息置于使用者的監督之下,從而增強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
其次,這種財務報告模式是一種實時報告系統,有效地解決了信息的時效性問題。它通過提供實時的財務信息,為經營決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的判斷服務。這里所講的“實時”有相對實時和絕對實時之分。企業可以根據成本效益原則,視企業自身的情況而定,可以每發生一筆交易就報告一次,實施絕對的實時報告,也可以一天,十天,半個月,一個月報告一次,實施相對的實時報告。當然,實時財務報告系統對企業的IT技術有較高的要求,但它對于適時了解企業的財務信息,做出正確的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再次,這種財務報告模式通過增加全面收益報表,可以讓報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關一個企業財務業績的全部信息,更好的滿足信息使用者對企業財務信息特別是反映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信息的要求。
最后,未來財務會計報告在計價模式上將向多元計價模式發展,由歷史成本計量到公允價值計量,同時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在披露信息的范圍上將有很大的擴展,將多多反映非貨幣性的信息,像關于企業人力資源、無形資產、數字資產、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
在未來的財務會計報告中,可以借鑒分部式報告的觀點,可以考慮讓相關部門參與非財務信息的披露。比如,有關人力資源方面的信息由會計信息系統進行確認、計量,同時可由人事部門協助披露人事政策及其變動方面的最新信息;有關銷售協議方面的信息由銷售部門披露;有關社會責任方面的信息由公關部門協助會計部門披露。在未來的財務報告中,披露部門從會計部門拓展到人事、銷售、公關等部門。借鑒彩色報告的觀點,把這些部門的信息分為核心與非核心信息。非核心信息作為公共產品具有及時使用性,不需保密,可以對外公開,核心信息只由財務部門、企業高層管理當局和董事會主要成員壟斷使用,不對外公開。
知識經濟的發展,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對社會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如何面對挑戰,適應環境的變化,找尋一種恰當的財務報告模式,是時代賦予會計人員的使命。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濟學院<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