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管理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班級的人際關系問題、公平問題、資信問題。作為教育者應具備較高素質,切實處理好這些問題,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關鍵詞]班級管理 人際關系 公平 資信
班級管理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如何提高班級管理效益,使班級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有機地統一起來,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值得深思的重大課題,也是我們新時期班級管理工作應追求的理想目標。怎樣才能實現理想中的班級管理模式呢?我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考慮。
一、班級管理中的人際關系
班級管理就是人的管理,管理人尤其是管理好人的前提是了解人。對班級的每一個學生所處的“位置”及任課老師評價都應非常透徹,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協調好人際關系,從而實現優化管理。怎樣才能建構起班級人際關系,而且要達到最優化呢?具體有如下方法。
(1)情境熏陶法。情境對班級人際關系改善有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用這種方法要注意下邊的問題:加強班級內的學風、班風建設,使班內形成和諧的文化氛圍,促進凝聚能力,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對協調人際關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實踐鍛煉法。實踐對學生來說,即包括課堂內的也包括課堂外的。首先,在課堂學習中,建構集體性學習模式。受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影響,有些教育者總忽視學生的主體性。事實證明,上述師生關系不利于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妨礙人際關系的建構。在課堂上也應采取集體式學習,我曾在課堂上采取前后四人一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習效率大大提高。當然,這種模式可靈活多變,先采取水平相當原則,再采取優差結合原則,每節課10分鐘時間集體學習。這樣有利于同學間交往,改善人際關系;更有利于嫌棄型學生民主意識和合作意識增強,滿足他們的表現欲。而且也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績。其次,開展課外活動,這種方式一般都是分小組進行,增進了團結,開闊了眼界,加深了師生間、生生間的感情交流,促進了人際關系的形成。
(3)心理教育法。影響班級人際關系形成的因素很多,但來自學生本身心理方面是最關鍵的因素。不少學生在交往上存在心理障礙,尤其是嫌棄型學生,要么自卑退縮,要么過火失態。因而初中政治專門設置一學年心理知識教育課。當然這只是理論,要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從實踐中吸收教訓,身體力行,切實體現良好人際關系,給自己的學習、生活等方面帶來便捷和快樂,使每位同學能有一種良好心態處理一切,為班級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二、班級管理中的不公平現象
1.重視班級的社會化功能,忽視班級的個性化功能。班級對學生的社會化功能主要表現在按照社會要求對個體的社會同一性的教化,定向和控制,其功能的作用方式是對學生施以環境和教育的外部影響。班級對學生的個性功能表現為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特征,水平及其形成和發展的規律,以社會化影響為媒體,形成和發展學生的個性。
2.重視正式群體,忽視非正式群體。正式群體通常包括:班級學生集體,班共青團集體和少先隊等負責組織開展全班性的活動,此外還有些興趣小組也屬于正式群體。這個群體目的任務明確,成員穩定,有一定紀律和計劃,經常開展活動。非正式群體是學生自發形成或組織起來的群體,它包括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地域等關系,以及其它需要而形成的學生群體。非正式群體特點是自發性、相容性、不穩定性和易變性。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共存,對學生身心發展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但在班級管理中存在著班主任重視正式群體,忽視非正式群體的不平等現象,甚至對非正式群體產生歧視。
班主任應正確對待非正式群體。非正式群體即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它確有活力,是學生進行學習、娛樂、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彌補正式群體的不同。因為課后每位同學都有過非正式的小群體生活。當然,非正式群體也有盲同性、消極性。這就需要班主任老師的正確引導,化消極為積極因素。老師應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可偏愛正式群體,非難、歧視和打擊非正式群體,要善于引導他們和正式群體團結起來共同實現共同目標,為建設好班集體發揮各自的作用。
3.重視優秀學生,忽視差生。班主任老師管理中存在著重視優勢學生,而忽視處于劣勢學生。這就出現教育不公平現象,最終導致班內出現兩極分化。作為班主任老師,應該堅持一致看待原則,都應平等對待。
歧視差生是班級管理中最普遍的現象。首先,最明顯的表現為座位安排上。差生都在班內的最后一排,而優秀生都在前幾排。其次,是教育評價中歧視差生。一個優秀生犯了錯誤,班主任老師能原諒,而如果差生犯了同樣錯誤,班主任會從重處理。
三、班級管理中的資信制度
所謂資信制度,指在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的前提下,給班上每個學生的信譽進行計分量化,以此來促進學生自覺、自主地遵守學校和班級的規章制度,管理班級。有兩層含義,一是受教育者向著有信譽的方向發展;二是教育者應培養受教育者自覺愛護自己信譽的良好習慣。
1.實行資信制度的需要
中學生現在處于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塑型期,在此階段,如果不能培養出守信的好品德,今后是很難發展并有所成就的。這就需要中學階段培養學生愛護自己信譽的迫切性、重要性。如果從大的方面說,社會發展,進步也需要品德優良的人,守信的人,我們的民族才有希望。作為教育者便有義務承擔這個責任,培養而且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形成愛護自己信譽的良好習慣,為社會輸送品德優秀的人。
2.實行資信制度的理論根據
班級管理中實行資信制度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從教育學角度出發,我們應當培養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從心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渴望自己被認可,當然也就希望自己成為被人稱為守信的人。根據以上兩點,我們要對學生的信譽評分,表揚高分者,提醒落后者,使其內化為進步的動力,達到自我提高的效果。
3.實行班級管理資信制度的具體設想
鑒于以上分析,在班級管理中可實行資信制度,具體設想如下。
目的:以培養學生守信等優良品德。
班級管理機構:實行以班長為領導核心的班委負責制,具體事物由資信評價委員負責。為保持公正、公開,資信評價委員可設兩名,輪流記分、統分、報分,并及時向班主任和全體同學匯報。
具體操作:實行資信管理分,每位同學其始分可設100分,依據具體條款(具體條款可依據《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學校規定和班級實際規定)和實際得分、扣分情況,由資信評價委員予以加減分。學期末公布個人資信分,在班級表揚先進,警惕落后,作為評優選先的依據。
當然,以上只是我們在實踐中摸索的總結和設想,班級管理實行資信制度在現實中能否行得通,如何完善還有待實踐檢驗。但不管怎么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探索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用科學的管理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作者單位:①②山東青州市何官鎮徐集小學;③山東青州市何官鎮里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