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探索過程,是一種實踐過程,也是一種開放性思維過程。本文筆者從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放性、時代性、創新性、科學性、實踐性五個方面談了自己的體會。
[關鍵詞]課程改革 研究性學習 綜合實踐課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綜合實踐課已成為中學課程的一部分。綜合實踐課程的開設進一步推進了對學生實際生活能力的培養,也運用了科學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精神以及團隊協作精神。而研究性學習恰好是綜合實踐課的一部分。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深化的新嘗試,也是面對21世紀知識經濟的挑戰,全面推進跨世紀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
作為一名中青年教師有幸參加了這次課改中的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不但看到了學生身上的那種潛在的探究精神和對未知知識領域的渴望,也實實在在地看到了學生通過某一課題的探究、集體合作的學習并迅速成長起來的過程。同時也切身體會到了教師在整個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所起到的點撥與指導的作用以及教師指導的重要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有了全新的轉變。從整個研究性學習參與的過程中有以下幾點深刻的體會。
一、研究性學習課程具有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于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在同一主題下,由于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入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二、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非常具有時代性
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特點,教育在推進整個社會進步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也要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中學階段將研究性學習這一綜合實踐課納入到學生課程中來正是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知識爆炸、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高科技時代,研究性學習在中學階段的開設非常具有時代性。它為我們培養未來的研究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由日常生活、社會現象、現代科技中的某一問題或者通過“科學系列講座”等許多途徑來引發課題,然后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課題的確定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由教師幫助學生確認學生所選課題是否具有研究價值或可研究性,確定好課題,學生要以小組為單位,發揮團隊精神來共同制定計劃及研究步驟。在這一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觀察社會的能力,同時也使他們置身于社會中去,親身體驗社會的進步及感受到強烈的時代精神。
三、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有創新性的課程
研究性學習這一課程首先打破了以往只有教師講,學生通過聽、記來學習的方式。它使學生從課堂中走出來,從書本中走出來,運用已有知識來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就學生的自我發現來設立研究課題,再運用所學的知識,在教師的恰當指導下來以小組形式共同探討如何去找到解決已發現問題的辦法,這種探究式學習方式很具有創新性,既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了生活中的現實,同時又在現實生活中不斷體驗學習,并快樂成長。我們指導的一組學生就對生活中的光污染問題進行了探究。在課本上學生們只聽到了教師給大家解釋了光污染現象,并不是了解太多,通過研究光污染問題,同學們不但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了光污染現象,并且實地考察研究能否在不影響光源單位的正常工作前提下,盡量避免出現光污染現象。該小組同學發揮團隊作用,各自分工制定好計劃分頭調查研究,尋找切實可行的辦法,而就在這一過程中有很多同學都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生活中去,有了許多可行的想法,并且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付諸了實施,成果非常喜人。參與探究的同學都受到了極大的鼓舞,既學到了知識,又讓自己更成熟了。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非常具有科學性
“什么才算有科學性?”是一個很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當代著名科學哲學家——庫恩(Kuhn,T,S)提出了“范式”概念,來界定科學性這一問題。他認為,在成熟的學科中,從事研究的科學家都采用相同的教學工具,遵守著一些共同的研究規則,這些共同的工具和規則就是一種范式,在研究述理中遵循這些范式那么成果就是科學的。
研究性學習課程幫助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水平探究發現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設立研究目標提出研究課題。帶著所要研究的課題,到實際生活中運用現在的科學手段,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組探究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最后要寫出完整的探究實驗結論。在我們的學生中,有一個小組的同學確定了“純凈水是否純凈”的研究課題。同學們針對自己每天所喝的純凈水進行一系列的社會調查,分組到純凈水廠考察并認真向工廠工人學習整個純凈水生產加工的工藝流程,同學們不僅做了認真的筆錄,而且還拍下了照片,并將所喝的水拿到有關部門進行了抽樣檢測。最終,清楚了自己所喝的水是健康衛生的。在實施這一研究課題中,學生們既遵循了科學性原則,又用真實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探究結果,所得出的結論非常具有科學性。
五、研究性學習課程具有實踐性
研究性課程的開設,使學生走出書本,走出了課堂,在實際生活中展示他們的個性和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學生在進行每一個課題的研究過程中,都帶著自己的疑問和探究精神到實地去考察,到互聯網上搜索資料,并且有些同學還對相關人士進行必要的采訪。所有工作做完之后,小組同學又帶著自己的成果匯總到一起,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分析、整理,科學性地做出結論,并形成完整的報告。
在整個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學生們在學習中去尋找問題,實地操作去解決問題,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即接觸并學習到新知識,并且對學的知識又加以運用,既鍛煉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同時又讓他們在思想上有了創新精神,不斷涌現新的看法,去探究新的未知領域。
總之,通過參與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使我深深地體會到: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探索過程,是一種實踐過程,也是一種開放性思維過程。這種實踐能讓學生從應試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去追求真理,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去發現問題,去提出問題,去探索解決問題,去實踐超越自我。而教師的角色也起了明顯的變化,由教學中的控制者轉變為活動中的參與者。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常常是教師依照既定的目標和任務,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精心設計過程,并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學習過程進行嚴格的調控。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習方式選擇,學習小組的組成,學習過程中的計劃、程序,學習結果的構想,都完全在學生自己手上。教師地位也隨同轉化為參與者、合作伙伴和協同者。在研究性學習中,也時常會有困難、有阻力,它需要<>老師協同參與;并真誠地希望老師給予熱情指導或幫助。在研究性學習中,常常是一個準備欠充分的教師去面對一群有充分準備的學生。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第二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