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的課堂管理行為是影響新課程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適應新課程的變化,教師必須調整自身的角色,確定自身的位置,與學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從而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
[關鍵詞]新課程 課程管理 師生關系
教師和課堂是學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新課堂中,教師應扮演怎樣的角色,應組織怎樣的課堂,都成了每個教師應首先解決的問題。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頭戲,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關系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教師與學生應該是教學過程的平等參與者,又同為受益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為此,師生應該注意在建立良好的學習關系之前,首先要建立新型的人際關系,應考慮自己還要向學生學習什么,應該怎樣來調動,才能讓學生敢于張揚個性,表達心聲,闡述觀點,讓師生平等的交往共事,不被過多的條框束縛自己的個性發展,真正實現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學習的共同體。為使課堂中師生的交往成為具有獨立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形成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我們對中學化學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的方法進行了研究。
一、角色轉換,定位新型教師
了解了新課程的變化,教師要想與之相適應,必須及時調整自身的角色,確定自身的位置。
1.改變教育觀念。要新課改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和預期的效果,教師要首先改變已有的教學觀念。
(1)樹立新的課程觀。包括:課程價值觀,課程制度觀,課程形態觀,課程類型觀。
(2)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包括:以學生為本,樹立基礎教育為社會發展和學生終身發展服務的概念;以學生為本,突出認識和關注學生的發展;要引導學生從被動式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從被動的接受教育發展為學生能動地規劃自身的發展。
2.改變知識儲備。“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說法在新課程逐步實施的背景下顯然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了,所以教師應該變成一條小河,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補充進來。這就迫使教師不斷拓寬自己的學習領域,提高學習、研究、實踐的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要求教師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知識,學會與其他學科教師合作,學會依賴群體的智慧解決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學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課程資源,等等。
3.改變教學策略。在實施新課程中,教師要采取新的策略,為學生提供進行探究和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過程,當然,強調探索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難、挫折和失敗,也意味著學生花了很長時間和精力,結果卻一無所獲,但這都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具有不可量化的“長效”,所以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從長遠看是值得的。
4.改變教學習慣。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進步,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肯定是不夠終生享用的。最好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從學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為其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礎。倡導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一句話,教師要打破自己習以為常的教學習慣,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逐步樹立新的教學觀念,從而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習慣。
5.改變工作方式。此次課改,設置了以分科為主、包含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的課程,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綜合課程的順利開設要靠不同學科教師的集體智慧,因此,必須改變教師之間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使他們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不同學科的教師打交道,涉獵多科知識。
6.改變學習方式。改變學生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的多樣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
7.掌握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可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如何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如何很好的發揮信息技術的優越性為自己的教學服務,成了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大挑戰。
8.教師角色的基本定位。(1)學生中的“平等首席”。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上的伙伴,將“教”與“學”高度和諧統一起來。教師應以親切的態度,平等的人格和富有情意的激勵語言實現與學生的人際交往與心靈溝通,對學生堅持“以人為本”,以激勵學生熱情參與教學實踐活動,并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和諧互動,以推進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2)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3)做課程的參與者。(4)做其他教師的合作者。(5)做教學過程的評價者。總之,教師要以新的教育觀、教學觀、教生觀和人才觀改變自己、充實自己,從而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二、改變觀念,挑戰新式課堂
課堂管理是教師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益和秩序,協調課堂中的人和事、時間與空間、思維與情感等各種因素的有效手段。因此,課堂管理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必須改變舊的觀念。
1.紀律:由命令引導轉變
在剛進行合作學習時可能會出現一些吵鬧混亂的問題,這時,教師一味地制止和命令會壓抑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不會起到什么好效果,所以教師要改變以前的作法,對學生以適當的引導。
2.課堂氣氛:由沉悶向活躍轉變
要創造一種積極的課堂氣氛,教師在課堂管理實踐中就應當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每個學生都有一種獨立的傾向和獨立的要求。教師應當首先承認學生的獨立性,保護和引導。同時,教師也應當擺正自身的位置,用平等與公平的原則構建“協商與合作”的師生關系,用心去理解學生所表達的感受,積極接納學生的意見、建議,并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的贊賞與鼓勵,從而建立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
綜上所述,教師的課堂管理行為也是影響新課程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教師仍然像以前那樣,仍然用禁止、命令的處理方式管理課堂,就有悖于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師管理行為要求教師放下教師的架子,與學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遵守教學紀律,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
(作者單位:河北唐山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