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要現代化,建立包括青少年兒童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內的多類型、多層次、多規格的教育結構,教育是社會文明傳遞進步的主要載體,人的現代化作為社會文明的高級形態,在其實現過程中,教育無疑負有更重大的社會功能。
[關鍵詞]現代化 創新教育 美術教育
教育是社會文明傳遞進步的主要載體,人的現代化作為社會文明的高級形態,在其實現過程中,教育無疑負有更重大的社會功能。
所謂教育現代化是使教育適應時代的發展,反映并滿足現代生產、現代科學文化發展需要,達到現代社會發展所要求的先進水平。其基本內容包括:
(1)教育觀的現代化。在社會上,特別在教育工作者中樹立符合時代潮流的現代教育價值觀、質量觀、人才觀、學生觀、教學觀等,以奠定教育現代化的思想基礎。
(2)教育目標的現代化。使年輕一代乃至整個社會成員,都具備做一個現代人所應有的素質。
(3)教育結構的現代化。建立包括青少年兒童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內的多類型、多層次、多規格的教育結構,滿足社會各方面對教育的要求,培訓各種人才,充分發揮現代教育的社會功能。
(4)教育內容的現代化。教學內容要反映現代科學技術和各門學科發展的最新成果,不斷改進教材體系,提高教育質量。教材內容不是越多越好,而關鍵是否反映人類文明的積累與繼承。
(5)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充分利用現代視聽工具和信息傳播工具進行教育和教學,擴大教學范圍,提高教學效率。
(6)教育理論和教育研究方法的現代化。通過科學研究與實驗,提示現代教育、教學規律,形成現代教育的科學理論,以推進教育和教學實踐。
我認為,教育現代化除了上述顧明遠總結歸納的六點外,還應該包含教師隊伍的現代化。為什么呢?因為上述六點是需要依靠教師來實現的,沒有教師隊伍的現代化,所謂的教育現代化是不可想象的,也都是空的。那么教師現代化的核心與人的現代化是一致的,就是素養、素質的現代化。
教育現代化作為一種推進教育從舊模式向新模式轉變的歷史進程,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育現代化是一種改革的進程。這種改革指的是現代教育改革,尤其是指從舊走向新的轉變行為,是一種以指向未來為特定目標來改進教育實踐的有意識的行為。
(2)教育現代化是復雜的系統進程。即教育現代化是教育諸因素構成的系統的變革和整合的過程。
(3)教育現代化是整體演進的進程。即教育現代化是在教育領域中推行的一種整體社會進化運動。
(4)教育現代化是長期的進程。即教育現代化在本質上表現為對社會發展的順應,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長期發展不斷演化的結果。
(5)教育現代化是循環遞進進程。即教育現代化的推進不是呈直線發展的而是多階段的循環往復、逐步遞進的進程。現代化教育需要教育技術和手段的現代化。從中國“新學”出現開始到今天,整整一個世紀過去了,至今基礎教育教學還是以課堂灌輸、教師講授為基本模式,教師的工作就是靠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來進行的。這顯然與社會的高速發展和教育事業所擔負的歷史責任色不相稱。只有發展教育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育工作中去,才能發展全新的現代化教育。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江澤民語)。在步入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一個國家人民的創新意識顯得尤其重要。怎樣發掘學科優勢,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高素質人才,是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術教育尤其責無旁貸,因為美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徑。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培養學生創造力呢?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精心選編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1.要選擇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觸動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內容。培根說:“好奇是知識的萌芽”。因此,教學內容應力求構思新穎,趣味性強,能充分能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利于培養和保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運用科學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欲望和創作的沖動。
2.要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發散思維的內容。“在藝術教育里,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富于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于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并將之應用于生活和職業,那么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到。” (羅恩菲德語)這就要求我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只看到傳統意義上的美術學習。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學生良好綜合素質發展,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品質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識的遷移;課業的布置要具有靈活性,給學生以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
3. 要符合學生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和不平衡性。他們在年齡、性格、修養、閱歷、生活環境、作畫能力等方面都有著不同的特點。這就造成了學生思維方式和作業面貌的復雜性和豐富性,學習過程中難免流露出年齡階段中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學內容的設計,就要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和特點,使之順應其成長規律,符合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以利于他們智力的開發和技能提高;改革不顧學生個性特點和實際要求的所謂專家們一廂情愿編排教學內容的做法,避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一刀切”。
二、因勢利導,及時啟發,促進創新
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是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創新是美術的精神,藝術貴在創新。學生階段是思維和認識活動最活躍的時期,他們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熱情大膽,敢作敢為。在他們身上,創新意識往往處于潛在狀態,萌芽狀態。需要不斷挖掘,促進生長,促進發展。少數學生的創新精神比較明顯,比較突出,就需要教師及時的大力扶植,促其開花,促其結果。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應注意保護學生的獨特的個性,并給予其自由發揮的環境和空間。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立足于自身實際,將自己的內心世界以獨特的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同時能對他人的作品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這就需要營造出輕松愉快、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教師和藹可親的態度,平等溫和的語言,誠懇熱情的指導,有利于學生敞開心扉,宣泄釋放自己的真實情感。作業中的優點,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存在的不足,給予耐心的疏導和幫助。學生在這種民主、溫馨、平等的環境下,將非常有利于創造意識的培養,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完善其個性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引導學生積極發展創造想象思維和培養觀察能力。創造想象是進行創造活動的前提,也是學生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美術課教學中的室內、外寫生、社會實踐等,正是以培養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為主要教學目的的。運用科學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起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欲望和創作的沖動。教師應充分利用美術學科的優勢,在課堂教學及其他活動中引導學生觀察社會和自然現象。要引導學生培養一雙畫家的眼睛,善于觀察,準確觀察和敏銳觀察,提高創造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水平。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第六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