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在課堂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管理課程傳統教學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動手能力不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教師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之一,也是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面向技能要求和學生實際的案例教學法可以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的價值取向。本文基于管理教學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對案例教學法的應用、案例教學實例以及案例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課堂 管理者
一、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管理課的必要性
中等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是直接在經濟建設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的勞動者,顯然各行各業高素質的勞動者也應具備經營管理的必要知識和能力,隨著我國經濟改革不斷深入,經濟不斷發展,管理問題可謂無時無處不存在,因此中等職業學校要按照經濟建設和人才市場需求設置專業,開設課程,培養具有中等職業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具有綜合素質和能力,直接在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而各類專業開設管理課程確有必要。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的管理課要適應學校培養目標的需要,要按學校專業培養目標改革課程、教材、教學。
管理課應當成為學校改革和發展中各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必修課。而作為管理課教師應當努力使自己的學科成為學生最喜愛、最有興趣的學科,案例教學法在管理課程中的運用就能很好地起到生動課堂分氛圍,增強課堂效果在目的。
二、案例教學法的意義
案例教學法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合作學習,由真實案例所提供的問題,幫助學習者將所學的內容與真實的生活連結,希望引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強化學習者主動參與的學習行為,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協助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導者,老師的角色是在討論過程中降低學生的困難度,避免學生因知識不足或缺乏人生經驗而無法進行討論。因此教師有兩個最重要的工作,一是協助學生搜集數據,提供主要數據或至少要指出的資料方向;二是在學生討論例題時,能引導學生回到案例的情境中。進行案例教學法重要的關鍵是希望學生能假想,當自己身處案例角色時,自己會如何做?因此,案例教學法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同時也影響教師的教學;不僅可以傳播新信息,還可以培養學生高層次的思考能力、問題解決的能力及決策能力。
三、案例教學法的實踐運用
我在給學生講到管理者的素質這一內容時,提到了政治思想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幾個方面,為了讓學生理解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各方面素質在管理活動中所起的作用,我在課堂中穿插了以下兩個案例。
案例一:曲突徒薪
1.老師導入:管理者的心理素質有:觀察力、理解力、記憶力、想象力、性格應豁達、仔細、有自知之明并且能夠根據情況的變化隨機應變。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曲突徒薪”的故事。
2.故事陳述: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后火被撲滅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并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喝酒。
3.學生獨立思考,三分鐘后,抽查一些學生,了解他們對此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4.教師總結管理心得:一般人認為,足以擺平或解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棘手問題的人,就是優秀的管理者,其實這是有待討論的。俗話說:“預防重于治療”,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勝于治亂于已成之后,由此可見,企業問題的預防者,其實是優于企業問題的解決者。
案例二:發揮自己的特長
1.老師導入:管理者的能力素質主要包括:創新能力、決策能力、應變能力、組織指揮能力、、協調能力、溝通交流能力等。管理者要有魄力和獨創精神,善于積極開拓新的活動領域;善于發現問題,大家都知道唐代詩人柳宗元寫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好詩,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他生活中的小故事。
有一個木匠出身的人,連自己的床壞了都不會修而求助于他人,足見他斧鑿鋸刨的技能是何等的差。可別人說他卻能夠建造房屋,柳宗元對此將信將疑。后來,柳宗元在一個很大的造屋工地上又看到了這位木匠,只見他發號施令,操持若定,眾多工匠在他的指揮下發揮各自奮力做事,有條不紊,秩序井然,柳宗元大為驚嘆。對這位木匠應當怎么看?如果看先前就說他不是一位好的木匠,而把他貶得一文不值,那無疑是埋沒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管理者。
3.學生分小組討論,五分鐘后每小組學生派一名代表發言,圍繞管理者的素質這一知識點,說出本組成員的結論和對故事的理解。
4.教師總結管理心得:從這個故事可以悟出這樣一個道理——若先看一個人的長處,就能使其充分施展才能,實現他的價值;若先看一個人的短處,長處和優勢就容易被掩蓋和忽視。從管理者的角度來說,則說明領導并不需要事必躬親,也不必事事精通,他的主要工作是協調統籌安排工作,讓下屬各得其所,各司其責,這樣才能完成好總的企業目標。
通過對以上兩個案例的分析、討論總結,加強了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鍛煉了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課堂氛圍也變得輕松了。
四、結語
教師在管理課教學中,應精簡、重組、活用現用教材,抓住管理學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最主要、最本質的基礎性知識,靈活處理教材,有所講,有所不講,力求管理課教學適應學生現狀并針對學生特點進行教法改革。中等職業學校招生難,學生素質不高、基礎較差。在教學中需精心備課,注重以事論理,大量采用古今中外、說服力強的事例,旁征博引,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地講解、啟發。輔以問答式、講座式,練習式、參觀考察,現場教學等教法。屏棄從理論到理論、注入式、填鴨式教法。以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為目標,以生動活潑的案例教學法讓學生輕松掌握課堂內容。
參考文獻:
[1]苗長川,楊愛花.現代企業管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康貽祥.讀史學管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3]芮明杰.管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作者單位:廣東冶金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