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筆者從四個方面分析、總結了激發興趣促使學生自主探究的體會,即激發興趣,樂中求知;優化課堂教學,突出主體;探究問題促使自主探究;為學生搭建展示智慧的平臺。
[關鍵詞]興趣 課堂教學 自主探究
教與學,教要得法,學要主動。主動來自于學,樂學需要培養,培養在于善教。教學中,善教者使學生如乘輕舟,揚帆順風,學生待學習為“樂學”,不善教者使學生如入泥潭,舉步艱難。也就是說要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都要善教學生才能樂學。
一、激發興趣,樂中求知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事物的愛好和活動的傾向,教學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一旦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整個身心就會處于積極的投入狀態,出現驚人的學習熱情,這種熱情刺激學生愉快的學習,而不會感到學知識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誘導和培養,使之樂學、好學,貫穿課堂教學始終。
1.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導入環節設下懸念和興趣,誘發學生的求知欲,點燃思維的火花。抓住過程環節,根據內容的起伏和學生的情感變化,環環緊扣,把講授的內容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抓住結束環節,留下余念,使學生感到課盡意未盡。
2.在語言藝術上力爭準確無誤,精練清晰。基礎知識的講解,知識網絡的構建,基本方法技巧的歸納都離不開講,講要精講,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練也要有針對性的練習,練的同時注意找出典型的錯誤,找出錯誤的根源,推廣最佳解法,達到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能力的目的。另外在練習上要講求藝術性,把難學的知識分成易學的小塊,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強化知識。難學的知識就不是枯燥、難學負重的學科了。這樣,學生都很樂意學習知識,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優化課堂教學,突出主體
課堂是獲取知識的主渠道,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目前的國內外課堂教學有三個明顯特點與趨勢:一是重視學生的學習方法。二是重視學生的能力的發展。三是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地位。因此,我們在平時就要結合教學的幾個環節進行優化課堂教學的改革。
1.關于新知識的引入。知識的引入應起到激發求知欲的作用,設置問題讓學生感到學習的必要和需要。需要才能引發創造。如:講授直徑所對的圓心角時,先要求學生動手畫一個圓,再畫直徑上的圓周角,通過動手操作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從而使學生的思維隨著教師引導回到問題上來。
2.在例題教學中讓學生嘗試解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和對知識的掌握、探索、應用與感悟。教師應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嘗試解題,教師可適當的點撥,糾正,使學生得到解題的體會,師生一起總結如何巧妙、準確、靈活的應用,這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重視課堂提問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精心策劃要提問的問題,設計好要提問的語言,作到針對性強而且簡便易懂,避免隨意性,對學生的回答,在肯定的基礎上給予引導,鼓勵,對回答好的學生表示贊許,以提高學生的興趣。
三、探究問題促使自主探究
現代教學認為,學生存在著主體的巨大的潛力,他們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做自己的主人。認識的能動性情感支配的自我性,師生之間的差異性等方面因素,決定學生應該成為學生的主人,作為主人,應該主動的掌握知識,形成自己的智力活動,能夠評價自己的認識理性化。由此看來,數學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而教師的責任是促使學生這種探究的順利進行。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的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系。而自主探究就是讓每一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數學知識的過程。”
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學生一旦在自己的活動中無意中認識發現新識,觸及了他的精神需要,就會有一種需要探究和滿足的欲望,此時教師創設一種寬松的、開放的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互相辯論、取長補短,盡情的分享發現后的快樂。
四、為學生搭建展示智慧的平臺
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展示智慧,體驗成功的樂趣,促進生命個體健康活潑地發展呢?
教學中,如同學們已經掌握了用圓規畫圓的方法,現在老師要在紙上畫幾個圓作為墻報設計方案,請大家動手以小組為單位先研究一下方案,我們要比一下哪個小組想得巧、畫得快、畫得好!小組合作研究,匯報交流,展示智慧,分別由各小組的同學積極主動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小組匯報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對各組畫進行展示及評價,并鼓勵學生說:“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各組設計的方案都很有個性,真是了不起!”學生對自己的表現報以熱烈的掌聲,臉上都露出成功的喜悅,使畫圓這種技能訓練行為轉變為學生自主探究的求知欲望。
總之,要提高教學質量,不能“滿堂灌”,不能搞“題海戰術”,要大膽進行教學改革,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情感,誘發他們的求知欲,真正地落實“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教者善教,學者樂學,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足夠機會從事思考研究,而且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思考、去體驗探究發現知識的全過程,這樣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慶市杏南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