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分析反思性教學的理論概念及其內涵入手,論述它對外語教學的影響,并且結合作者本人的教學實踐經驗,探討如何將反思性教學理念運用于外語教學實踐過程中,從而提高外語教學的效率和教學效果。
[關鍵詞]反思 反思性教學 反思性外語教學
一、反思性教學的內涵
關于反思性教學的概念,迄今說法不一,熊川武教授在經過多年的研究之后指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借助于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將“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并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
反思性教學以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出發點,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標,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與自我發展的新途徑,它的內涵是深刻而豐富的。
1.反思性教學具有明確的目標性和指向性
反思性教學的目的在于有效解決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并借以提高教學質量。它不是簡單地回顧教學情況,而是教師主動去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經過反思,積極采取措施,調整教學方案,制定新的教學策略,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2.反思性教學要求教師不斷進行自我發展
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主動地進行思考與分析,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地進行回顧和反省,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地進行自我發展,這種自我發展包括:增強自我反省觀念,提高教學監控能力,強化探究問題能力,發展師、生,師、師雙向合作。這樣才能促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對教學理論做出新的建構。而且教師在教學生“學會學習”,全面發展學生能力的同時,又使教師“學會教學”,自身獲得進一步發展,逐漸成為學者型教師。
二、在外語教學中進行反思性教學的必要性
1.在外語教學中進行反思性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需要
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在教學領域里進行了大量研究并逐步認識到:教學研究的目的和本質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學實踐。而反思性教學恰好被認為是現階段人們的認識所能達到的合理的教學方法之一。反思性教學是教學主體進一步自覺的象征,標志著由心理學與倫理學以及教學理論等學科支持的人類教學實踐合理性的進一步提升。
2.在外語教學中進行反思性教學是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
新外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育要以人為本,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和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和有效的學習策略,開發利用多種教學資源。作為教學改革主要實施者的教師,其自身素質的提高至關重要,而在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的各種實踐嘗試中,“反思性教學”日益受到重視,并被認為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最有效途徑,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的教學實踐形成影響。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積極開展反思性教學,通過有效的教學反思,使教學實踐日趨合理,以符合教育改革的目標要求,并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
3.在外語教學中進行反思性教學是促進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1)“反思性教學”有助于使外語教師成為研究者。21世紀教師角色正在向研究型教師轉變,而研究型教師體現在他的教學研究和反思上。在反思性教學中,外語教師除應具備外語教育語言學基礎知識和言語技能外,還應具有較深厚的教育理論修養、廣闊的教育前沿視野和過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并能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對自己在教學中做出的教學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反思,不斷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使教學和反思有機地結合,并轉化為教學行為。
(2)“反思性教學”能夠端正外語教師的教學態度。傳統的外語教學認為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是依賴外在的指導、模仿和簡單的經驗的積累,其實不然,除了上述條件外,還要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經過不斷循環的反思來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成為一個真正的自覺而有效的反思者,從而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的成長。
(3)“反思性教學”有助于外語教師將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教學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的作用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反思能幫助教師理智地思考自己的教學,研究教育對象,把握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此,把反思的理論恰當地運用于個性化的教學中,適當調整、優化自身的教學行為來組織課堂教學,啟發學生思維,變經驗型教學為反思型教學,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如何進行反思性外語教學
反思性外語教學就是指反思性教學理論在外語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外語教師從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出發,分析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做出的決策及由此產生的后果,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
反思性教學可根據自己的教學環境,通過許多形式和手段來實現。一般說來,自我內省和集體協作反思是教師教學反思的主要手段。
1.內省是教師個體重新思考自身固有觀念的過程,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如何學、如何教以及師生之間的關系都形成了一定的定勢。內省可以使教師開始重新思考某些觀點。這一過程有助于教師尋求重新解決問題的辦法。
內省的常見的操作方法是寫反思日記。根據需要,反思日記可以有課后反思、教學日志、隨筆札記的形式。隨著課改的深入,課堂教學越來越顯出動態生成性,通過日記的形式把自己上課時的情況記錄下來,并進行不斷地反思、總結,從而使教師提高對教學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察覺能力,對自己教學工作重新認識,是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反思的內容包括:反思教學效果、反思教學評價、反思教學的設計和實施、反思教材內容的把握與處理等。
2.集體協作反思就是以集體為單位建立的一個綜合的、有機的反思體系。它不是對集體行為的反思,而是指在集體中的反思。運用集體的力量和資源在最大范圍內給教師提供相關的培訓、補充相關的知識,可以使教師相互間取長補短,形成生動活潑的教研氛圍。集體協作反思常見的操作方法有:一是師生互動。主要包括學生記學習日記或問卷調查法。二是師師互動。主要包括課堂觀摩法,觀看錄像法,合作研究法,專家聽課法等。
通過以上對反思性教學的理論和反思性教學實踐的探討,筆者認為反思性教學充分體現了主體性教育思想,在外語教學中運用反思性教學的理念,既適應時代和教學改革對外語教學的要求,也促進教師自身各個方面素質的提高。實踐證明,沒有反思的教學不是完整意義上的教學,離開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反思及其反思中的提高,教學改革的實施也無從談起。
參考文獻:
[1]熊川武.試析反思性教學[J].教育研究,2000,21(2).
[2]孫南南.反思性教學及其對外語教師自身發展的影響[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2,12(4).
[3]李唯.反思性教學的探索與實踐[D].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4]陳彩芬.反思性教學:大學英語教學的思考和歸宿[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9(3).
[5]孫靜.反思性教學與高職英語教學[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5,9(3).
[6]賴沛權.淺談英語反思性教學[J].科技信息.
[7]鄭巖.高校俄語教學改革初探[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9(5).
(作者單位: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