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深入推進,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建設也進入新一輪的改革高潮。本文分析了當前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發展的現狀,指出商務英語課程建設與改革前必須要落實的調研分析,并就人才培養模式、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構架、教學方式、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高職商務英語 課程建設 課程改革
目前,全國有2000多所院校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商務英語專業于上世紀70年代末在我國開始普及,至今雖有20多年的辦學歷程,但仍未發展成熟。
隨著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深入推進,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建設也進入新一輪的改革高潮,解構傳統的學科體系,構建一種符合高職教育規律,適應學生未來發展的高職課程體系,是當前高職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推進高職教育發展的根本措施。
一、當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發展現狀分析
1.商務英語專業定位與市場需求脫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發展,全球性、開放性、大商務的格局日益形成。國內外商務合作與業務往來也日益頻繁,對復合型商務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據專家預測,未來5年我國外貿人才缺口至少在100萬以上,對商務人才的需求將以每年36萬人的數字在增加。然而在龐大的缺口下,用人單位表示,在各院校的商務英語的畢業生中,既有英語的應用能力又具有商務操作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卻很難求。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課程的定位由于沿襲了學科本位的“唯學”型的課程模式,使其課程體系實際上是本科的“壓縮”,只注重高等教育中的“學科性、系統性”,而忽略了高職教育的“職業性”的本質,從而導致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
2.商務英語課程設置綜合化、整合化程度不高
目前,高職課程開發的理論還處在探索階段,理論“一張皮”、實踐“一張皮”的現象還很普遍。課程體系結構基本按語言和商務兩條線進行簡單的組合,理論課程與實踐性課程、語言類課程與商務類課程的有機結合和有效銜接不夠,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合程度也不高,語言應用能力培養與商務技能的訓練與現實職業崗位結合不緊,這也導致了畢業生的英語能力一般,商務知識、商務技能薄弱。
3.“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薄弱
商務英語專業中純語言類教師多,復合型、“雙師型”教師少,大部分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和必需的專業技能。筆者所在學院英語教師中,來源于高校英語專業的比例占60%,雙師型教師比例不足10%,多年學科教育的經驗,使他們掌握足夠的語言應用能力,但由于缺乏商務知識和實踐,對外貿函電、進出口業務、單證制作等比較陌生,對學生未來的就業崗位缺乏全面的了解,使得商務英語課程講解只能照本宣科,老師教得糊涂,學生學得也糊涂。
4.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商務英語專業的文科特性,決定了實踐教學環節的難度,實訓課程的考核偏離“實用性、系統性”,學校學習與崗位學習脫離,學生實際應用商務英語的能力與崗位能力的差距很大。創設“工學結合、做學合一”的仿真式商務職場情境,使“學校學習”與“職場學習”緊密結合,這才是高職教育的顯著特點。
二、商務英語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調研分析
要突破原有的學科體系下的課程模式,構建具有高職特性的課程體系,是當前商務英語專業建設與改革的必由之路。高職院校在著手課程改革之前,要充分地調查研究、分析社會需求、課程設置的現實基礎、教師的職業能力等,方能構建新型的課程體系。
1.社會需求調研分析
明顯的職業導向性是高職教育課程的顯著特征之一,商務英語的課程設置首先要從涉外行業的“大商務領域”的相關崗位群或職業分析入手,分析確定人才所應具有的關鍵技術、技能、職業素質,據此設計所需的教學內容。同時,課程設置時要考慮與各院校主打品牌專業相結合。如筆者所在學院以石油化工專業為主,商務英語人才培養要服務于石油化工產業鏈對商務人才的特定的需求。
2.各院校課程建設的現實基礎分析
在各院校轟轟烈烈搞課改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各自的現實基礎,切不可盲目照搬。目前試點較多的“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模式要基于一定的改革基礎之上。如作為首批國家級示范性高職院校的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和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的課改都是基于多年的實踐基礎,并且已經經歷了分科課程、綜合課程、模塊化課程的改革洗禮,無論從教師基礎和實踐基礎等各方面都積累了成熟的經驗。因此,如何改造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老三段”課程設置,加快課改步伐,需要循序漸進地逐步推進。
3.教師現有的職業教育能力分析
當前商務英語課改的最大動力來自教師,但最大的阻力也來自教師,主要原因:一是來自觀念。二是職業教學能力、教學設計比較薄弱。三是商務實踐操作知識的匱乏。基于此,課改前要通過教學現場觀摩、專家學術報告、與企業專家深度交流、參與教師教育能力培訓與課程改革等途徑,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通過到企業實習、頂崗鍛煉、鼓勵教師考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或參加商務知識的培訓與學習,提高實際商務操作能力。
4.實踐教學情境分析
作為語言類、文科類特征明顯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是以實踐作為課程教學的主線,通過實踐帶動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職業素養的養成。商務英語的實踐場所要建成“工學結合、做學合一”的仿真式、體驗式教學實踐場所,通常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安裝專業實習軟件,創設虛擬的貿易空間,讓學生進行仿真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感悟的能力。
三、高職商務英語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構想
1.人才培養模式體現“工學結合” 的原則
“工學結合”是指“與工作相結合的學習”,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教育部16號文明確提出了高等職業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工學結合”就是要將傳統的“教育專家主導”轉變為“社會需求主導”,使涉外行業、外貿企業專家全程、全面深入參與商務英語課程開發、課程實施、改進、完善的各個階段,使學生在學習情境中獲得商務知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能力。
2.素質教育要注重“職業性” 的原則
高職的素質教育更加關注職業素質的培養,職業教育家黃炎培曾說:“職業教育將使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長,以從事于社會生產事業。”高職教育注重“職業”教育,培養的是“職業人”,而非“教育家”,所以要加強對高職商務英語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能力、職業定位、職業實踐、職業道德、創業意識、創新精神的教育。要讓學生樹立“能力本位”的觀念,充分意識到商務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要加強職業實踐工作,積極鼓勵學生多參加商務實踐活動,獲得更多的商務職業的從業資格證書和商務職業能力。
3.課程體系構架要體現“工作過程導向”的原則
實踐表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模式是高職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筆者根據實踐教學,將商務英語課程優化整合成五個模塊:語言綜合技能模塊、商務技能模塊、綜合素質模塊、實踐技能模塊、素質拓展模塊。
語言綜合技能模塊是基礎,以“聽說”技能訓練為核心,其它課程如綜合英語、翻譯寫作、聽說等作為輔助課程。商務技能模塊是是他們融入信息社會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的切入點。構建一個合理、規范、標準的信息化環境,是實現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條件,是培養和提高教學管理者信息素養的物質基礎。高職院校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的不同,建立校園網絡化管理、教學信息化管理,為教學管理人員提供與Internet相連的計算機,使之身處網絡環境,建立基于校園網的教學管理Blog、教學管理人員QQ群,營造良好的信息教育環境與信息化校園文化,為他們信息能力的提高提供便利條件,并促進教學管理者自覺地使用信息技術去進行教學管理。
3.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和管理機制
為鼓勵教學管理人員主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學校應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和科學可行的考核標準,激發他們自覺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比如創造條件、提供資金鼓勵開發教學管理軟件;在年度的考核工作中,可把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作為教學管理人員能力考核的一個重要方面等,這樣不但會極大地增強他們的信息意識,提高其信息能力,也必將使他們的綜合業務水平得以提升。
4.建立科學合理的培訓機制
高職院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學管理者各自不同的需求,充分利用學校的師資、設備等教學資源,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對教學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培訓手段可以多樣化,如各種專題培訓班、講座、經驗交流、信息技術應用評比活動,甚至可以利用校內網絡資源,為教學管理者提供多種形式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方面的學習資源,讓他們自定步調的自主學習。
四、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者信息素養培養工作中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1.要高度重視教學管理者信息素養的教育工作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人員的信息素養如何,直接反映整個學校的管理信息化和現代化的程度,反映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水平,所以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教學管理人員信息素養的培養和教育工作,要加強宣傳和導向,要使人人對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緊迫性、必要性都有清醒的認識,并采取有效手段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積極主動參與學習,自覺提高個人信息素養,做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擁護者。
2.要全面做好教學管理者信息素養培養的規劃
知識在不斷更新,掌握知識更非一天兩天的事情,因此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信息素養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要循序漸進而不能一蹴而就。在培養目標上要切合實際、求真務實,要重視信息意識以及獲取、判斷和創造性地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堅持以掌握知識為方向、以能力培養為原則、以熟練運用為目的,強調將技術與運用相結合,培養的重點是技術的綜合應用。在培養形式上要具體分析、因人而異,可以分散培訓與集中培訓相結合;項目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相結合;校內培訓與校外培訓相結合等,使教學管理人員在系統不間斷地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個人的信息素養,學習與實踐結合,做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踐行者。
3.在培養教學管理人員信息素養的同時,還要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是高等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和發展趨勢,也是高職院校面臨的現實問題。作為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具體實施者——教學管理者,既面向教師又面向學生,所以在教學管理隊伍中普及、強化創新能力的工作刻不容緩,在滿足他們信息能力提高的同時,積極引導他們在實際的工作中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做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創新者。
參考文獻:
[1]成維莉,周彩英.論信息時代教師的信息素養及其提高[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3),135-136.
[2]劉虹.教學管理人員的信息素養芻議[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24):221-222.
[3]伏秋平.淺論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素養[J].教育與職業,2006(14):74-75.
[4]王賢生.論高校教學管理者信息素養的培養[J].高教探索,2008(1):96-98.
[5]潘有志.試論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與提高[J].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4):58-61.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