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牙病專家答疑
Q我家寶寶10個月了,已經長了6顆牙齒。但是上面兩個門牙很開,中間都有一條細縫了,對小孩將來有影響嗎?
A寶寶牙齒間隙有兩種:第一,牙齒本身之間有些天然的間隙。第二,頜骨發育以后也會出現一些間隙。但這些都屬于正常間隙,不用擔心。還有的孩子上唇系帶低而且厚,造成上門牙之間出現縫隙。這種情況可在適當的時期做上唇系帶延長術。
Q我家寶寶剛1個月大,但我看到他嘴里有一粒粒白色的東西,像是牙齒,用看醫生嗎?
A你家寶寶的情況應該是馬牙。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后4~6周時,口腔上腭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像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醫學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馬牙”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它在出生后的數月內會逐漸脫落,不需要醫治。但媽媽們注意不要用紗布擦掉“馬牙”,因為可能引起黏膜損傷,很可能使細菌從破損處侵入,引起炎癥。如果局部繁殖的細菌進入血液循環中,嚴重的可能引起新生兒敗血癥。所以這種情況不用動,沒關系。
Q我家寶寶1歲4個月了,她牙齒不是按照順序長的,有問題嗎?
A通常寶寶的牙齒萌出先后順序為:下頜中切牙,上頜中切牙,上頜側切牙,下頜側切牙,下頜第一乳磨牙,上頜第一乳磨牙,下頜乳尖牙,上頜乳尖牙,下頜第二乳磨牙,上頜第二乳磨牙。
大多數寶寶都是按這個次序出牙。但出牙也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孩子會有個別牙齒的萌出順序顛倒,但最終并不影響牙齒的排列,無需處理。
Q我家女兒4歲半了,幼兒園體檢牙齒有輕微的“地包天”,建議矯正。我想問孩子多大可以矯正?
A不同的錯合畸形有不同的最佳矯治時期,孩子應向專業正畸醫師咨詢,早期矯治。對于不同情況,有以下幾個矯正最佳時期:
乳牙期階段(3.5—4歲)
該期主要適用于乳牙反頜(地包天),早期矯治有利于上頜骨發育,預防恒牙反頜。如果孩子有不良習慣(如伸舌、咬唇等),在這個階段也可以得到糾正,預防錯頜的發生。
替牙期階段(8—歲)
適用于由于不良習慣、舌干擾等因素引起的功能性錯頜和骨性錯頜早期病人。在替牙階段你如果發現孩子有不良習慣(如咬唇、伸舌、前伸下頜等)、面形異常和牙齒排列異常等情況,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找正畸專業醫師檢查咨詢,確定是牙性、功能性還是骨性錯頜畸形,并以此確定治療時間和治療方案。因為這個階段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青春前期和高峰期,如果你的孩子是功能性或骨性錯頜畸形,那么在這個階段治療可以充分利用頜骨的生長潛能,通過促進或抑制頜骨的生長而達到治療目的,對改善孩子的面形和功能更有利。
恒牙期階段(12歲左右,乳牙全部替換完以后)
一般常見的錯頜畸形在這個階段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另外,個別嚴重的錯頜畸形,如有家族史的“嚴重反頜”,應在18歲后行正頜外科手術治療,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Q我家寶寶7個多月,最近總覺得他有點發熱,體溫37.5℃,聽說要出牙時會發熱,是這樣嗎?
A有些寶寶在牙齒剛萌出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只要體溫不超過38℃,且精神好、食欲好,就無需特殊處理,多給寶寶喝些開水就行了;如果體溫超過38.5℃,并伴有煩躁哭鬧、拒奶等現象,則應及時就診,請醫生檢查看是否合并其他感染。
Q我家寶寶8個月了,現在總共長了4顆牙,前段時間發現上牙齦靠近門牙的地方出現大小類似小米粒一樣的白點,請問專家這是怎么回事?
A這要看白點是不是可以通過水清洗掉,如果不能清洗的話,就是早期白堊的改變,是蛀牙的早期形成,此時若不注意,齲齒很快就會發生。因此要早晚為寶寶清潔牙齒,吃過食物后漱口,少吃糖,必要時看牙醫。
Q我的寶寶9個月大了,還沒出牙,用不用補鈣?
A孩子出牙時間的早晚,主要是由遺傳因素所決定的。通常孩子在出生6個月~7個月便開始長牙,出牙晚的孩子要到10個月左右才萌出,個別孩子要到1歲以后才長出第一顆乳牙,這種情況與嬰幼兒時期骨骼的生長發育快慢有關,寒冷地區的寶寶出牙也晚一些。
有些父母一見孩子該出牙時沒長牙以為是缺鈣,就給孩子吃魚肝油和鈣片,這是不可取的。給孩子補鈣與否,要看是否有缺鈣的癥狀,孩子缺鈣常表現為囟門閉合遲緩、頭發稀少、出汗多、愛哭鬧等,此時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補充一些鈣和魚肝油,并注意輔食合理,對孩子的健康是有益的。
Q我家寶寶現在2歲9個月,因為以前喝奶現在牙齒有些發黑,以后長出的牙也會黑嗎?
A牙齒變黑,有可能是牙釉質發育不全。口腔中的乳酸桿菌附在釉質表面形成菌斑,菌斑內的細菌不斷分解食物,產生大量的有機酸,腐蝕釉質發育不全的牙齒,牙齒的顏色由白色逐漸變褐、變黑,一點點脫落。此外,磨牙雖然表面上看去很光滑,實際上卻存在著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窩和溝,這些窩溝常常又窄又深,隱藏的污物時間久了,細菌、色素越聚越多,就成了牙面上的小黑點。
還有一種嚴重的情況是小黑點因細菌引起,此8寸細菌在牙齒表面的窩溝中不斷分解口腔中的糖產生酸,繼而破壞牙齒,外表看起來只是一個小黑點或是黑色紋理,其實下面的牙齒早已受到比較嚴重的破壞,這就是所謂的“潛藏性齲齒”。臨床所見這樣的病例多數是由于刷牙方法不正確而造成色素沉積在牙齒表面。
一旦出現牙齒變黑,家長應馬上帶寶寶看牙醫,在牙病早期,治療起來容易,花費也少,孩子痛苦也小。
Q我女兒3歲多了,現在刷牙可以嗎?他們說孩子不能刷牙太早了,否則對牙床不好,這個說法正確嗎?
A這個說法不正確。3歲應該指導寶寶自己刷牙了,此時寶寶可能刷不好,但沒有關系,父母刷牙時,讓寶寶也站在一旁,模仿父母刷牙。當寶寶動作不熟練時,要幫助寶寶,把著寶寶的手,幫助他把牙齒刷一遍。最開始可以用清水刷牙,牙刷要選擇專用兒童牙刷,刷毛細軟的。等到大些可自己吐水,不會吞到肚子里了,可以使用兒童牙膏,每次用牙膏一不要多,黃豆粒大一點就可以。
Q我家寶寶5歲了,前一陣體檢說有8顆齲齒,不知道是否還會繼續惡化?
A如果不做任何處理,齲洞會越來越大,直到牙齒壞掉。因為牙齒有齲病不會傳染,但同樣的口腔環境,別的牙齒也很難幸免,所以還是趕緊看牙醫,將齲洞填充。
Q我家寶寶換牙時,里面的牙部長出來了,可乳牙還遲遲不掉,是因為補鈣的緣故嗎?
A這和補鈣沒有特別直接的關系。乳牙未掉,恒牙長出,屬于乳牙滯留。造成乳牙滯留的原因很多,其中現在食物大多比較精細,對牙齒的使用比較少,導致咀嚼功能差是比較重要的因素。建議寶寶在換牙期多吃些耐嚼的食物,如煮玉米、芹粟、蘋果、全麥饅頭等。
Q酸奶喝多了是不是牙齒會變黑?喝酸奶對牙好不好呢?
A酸奶是非常好的食品,對寶寶牙齒沒有損害,只是注意吃過之后喝白開水漱口,保持口腔衛生就可以。需要提醒媽媽們的是,喝飲料對寶寶傷害很大,飲料中含有大量糖,如果再不注意漱口,牙齒很容易壞掉,因此建議喝飲料日寸,不要小口抿而是用吸管,因為這樣做可以減少飲料和牙齒接觸的時間。還要記住,喝完后馬上漱口。
寶寶牙齒關鍵期
寶寶的出牙期與換牙期,是牙齒的多事之秋。在這兩個時期,媽媽們可要學會細細觀察,看看小牙牙是否正常生長,安然無恙。
出牙期
牙齒萌出的年齡有個體差異,一般在一年左右都屬于正常生理范圍。正常寶寶出生后6個月左右乳中切牙萌出,以后按乳側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的順序萌出。2歲半時,全部乳牙都萌出,此時口腔內應有2。顆乳牙。下頜牙比上頜同名牙萌出時間早,當家長發現有異常情況時,應及時看醫生。
乳牙早萌
有的新生兒生后不久就有牙齒萌出,醫學上稱為“乳牙早萌”。據統計,在一千個正常的新生兒中,有一個會有“乳牙早萌”。早萌的乳牙多為下門牙,這種牙可能是正常的乳牙,由于牙胚離開齦黏膜過近而早長出,也可能是正常牙數以外的牙齒。這種牙因為發育不全,牙根沒有發育好,或根本沒有牙根,常是極易松動的,有脫落被吸入氣管的危險。
應對方法:
不論過早長出牙齒是否為正常牙齒,只要有松動或自行脫落的可能性,就應及早請醫生拔除。以免脫落后誤吸入氣管引起窒息。如無松動但影響吸吮動作,妨礙吃奶,或咬傷口腔黏膜而形成潰瘍時,也應拔除,若無任何妨礙,可予以保留。如果新生兒嘴里有多顆乳牙過早萌出,則有可能與內分泌或遺傳等有關,應請醫生檢查。
乳牙晚萌
如果小孩超過1周歲以上不長第一顆乳牙時,就應考慮到有無全身疾病的影響。如佝僂病、呆小病、極度營養缺乏等。個別孩子患有先天性無牙畸形。
應對方法:
牙齒晚萌應去醫院照×線片查明原因,積極治療全身性疾病。
萌牙血腫
有的寶寶萌牙時期,接近萌出牙齒的局部牙齦出現大小不等的腫包,表面藍紫色,腫脹范圍大小不等,但局限在即將萌出牙的切緣或耠面處。腫脹是由于在牙萌出過程中,牙齒穿破牙囊在齦下聚積血液所致,外表似一小血腫,稱萌牙血腫。
應對方法:
一般無自覺癥狀,不需特殊治療,可以自行吸收。
奶瓶齲
寶寶剛長出不久的小牙齒,為何會變成黑色齲壞呢?專業的名詞叫奶瓶齲,是由于喂養不當引起。嬰幼兒在吸吮奶液的過程中,奶瓶的奶嘴正好頂在上頜牙,使所有的上門牙都浸泡在奶液里,在不知不覺中遭到腐蝕,牙表面結構不成熟,非常容易受酸的作用而導致脫礦,形成齲齒,這就是奶瓶齲。有的乳牙由于患奶瓶齲甚至剛長出來就爛掉。
應對方法:
牙齒患齲病后不能自愈。由于乳牙的鈣化程度低,因此患齲后病情進展迅速,破壞面積廣,并且治療效果差,因此對于奶瓶齲來說預防是最重要的。父母要注意不可讓寶寶含著奶嘴睡覺;每次吃過食物后,要讓寶寶喝白開水清潔口腔;早晚為寶寶清潔牙齒。
《母子健康》特別提示
1、出牙期吃磨牙食物
出牙期寶寶愛咬媽媽乳頭、奶嘴及自己的手指。這是由于牙齒萌出時,刺激牙齦充血、水腫,寶寶總有牙床發癢等不適感所致。為了緩解寶寶的不適,可給嬰兒用清潔紗布按摩牙齦,給寶寶吃磨牙餅干,或是用牙咬膠等。
2、及時擦干口水
寶寶出牙時口水量多。由于嬰兒口腔深度不夠,神經系統發育和吞咽反射差,控制唾液在口腔內流量的功能差,所以常常流口水。這種情況應及時擦干,保持下唇皮膚干燥、清潔。隨年齡增大和牙齒萌出,流口水將逐漸消失。
3、呼吸方式影響牙齒
正常的鼻呼吸功能,保證頜面部的正常發育。慢性鼻炎、鼻竇炎、鼻甲肥大、鼻中隔充血,增殖腺肥大及鼻腫瘤等,使鼻腔部分或全部阻塞,影響正常的鼻呼吸,迫使嬰兒用嘴呼吸,也可引起頜面部的發育畸形,表現為上頜弓狹窄,前牙擁擠或前突,下頜前突,前牙開頜。如果您發現寶寶無論是平時還是睡覺時,始終都用嘴呼吸,一定帶他到醫院查一查是否存在上面所提到的一些問題。
換牙期
寶寶長到五六歲大,就開始換牙,醫學上稱其為“乳牙替換”。乳牙替換分兩個過程:一是“乳牙脫落”,即乳牙慢慢松動直到脫落。第二個過程是“恒牙萌出”,那就是隨著乳牙一顆顆地脫落,恒牙便跟著一顆顆地萌出,全口乳牙替換的過程大約歷時6年,也就是孩子長到12歲左右時整個換牙過程才宣告結束。
乳牙早失
與乳牙滯留相反,乳牙還未到脫落時期卻提前脫落稱為乳牙早失。其主要原因是齲病,其次為外傷等。乳牙過早脫落,會造成缺隙被鄰牙侵占而減小,甚至消失。繼而造成繼替恒牙萌出位置不夠,而新長出的牙就出現擁擠錯位,有時恒牙可能完全埋伏而不能萌出。
應對方法:
保持缺隙。有人認為反正乳牙遲早要替換,有齲病治不治都行,掉了也沒關系。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乳牙不僅有咀嚼,輔助發音功能,它的存在還能促進頜骨發育,維持繼替恒牙萌出的位置,并引導繼替恒牙按正確的軌道萌出。乳牙患齲后應及時治療,盡量保留,不可輕易拔除。當發生乳牙早失后,應及時去醫院就診,拍攝X光片。如見恒牙根形成不足1/3者,應立即使用間隙保持器來保持缺隙。
乳牙滯留
每顆乳牙的萌出和脫落是有一定時期的,乳牙接近脫落期時,牙根會逐漸吸收變短,乳牙也就逐漸松動直至脫落。如果逾期不脫落者稱為乳牙滯留。其主要原因為牙根吸收不完全或完全不吸收,有時則是牙根與牙槽骨之間發生了粘連。而滯留乳牙的繼替恒牙,可能由于萌出被陽錯位萌出。
應對方法:
及時拔除。家長需要關注曾做過治療的乳牙,特別是殺過神經的乳牙。這些牙齒往往由于牙根尖感染,造成根尖吸收較慢或過快吸收。如果對側同名牙已經萌出,或在未脫落乳牙的頰側或舌側發現已部分萌出的恒牙,形成所謂“雙排牙”,應及時將滯留乳牙拔除,以免繼替恒牙錯位萌出。
恒牙遲萌
多由于乳牙早失,兒童習慣用牙齦咀嚼,使牙齦角化增強變得堅韌肥厚,恒牙萌出困難。還有的原因為阻生的多生牙或乳牙殘根等使恒牙的萌出道受阻,恒牙胚受外傷而畸形,導致其萌出道異常。全身性因素如內分泌紊亂中的甲狀腺機能減退、垂體機能不足或軟骨病等也都可以導致恒牙遲萌。
應對方法:
拔除阻生牙或手術引導。在遲萌牙的牙根尚未發育完成前,應及早拔除阻生的多生牙或殘根,矯治牙列擁擠為遲萌牙開拓間隙等。如果萌出時間延遲過久,牙根已經發育完成,或牙齒位置異常懷疑阻生者,可以做手術去除未萌牙上覆蓋的骨組織,暴露牙冠,然后用牽引裝置引導遲萌牙萌出。
《母子健康》特別提示
1、換牙期的兒童應吃耐嚼食物咀嚼肌肉如不充分使用,對頜、面的功能性刺激不夠,就會使頜、面的發育不足。因此,換牙期的兒童吃的食物,除高蛋白、高維生素外,還應強調富有纖維性、粗糙和耐嚼的食品為宜(如全麥餅干、芹菜、玉米餅等)。食用一定硬度的食品,可以使兒童的牙弓、頜骨、面骨得到正常發育,頜骨寬大而牙弓整齊,患齲率和患牙周病率均較低。
2、6歲做窩溝封閉窩溝封閉是清潔寶寶牙齒后,在牙齒表面涂一層保護層,就像給牙齒穿了一件衣服,避免牙齒被食物殘渣侵蝕。寶寶沒有痛苦。小孩子是最應該做窩溝封閉的,因為孩子年齡小,刷牙不如成人仔細;其次,孩子一般喜歡吃甜食、軟食、黏食,這些食物易粘在牙齒上;第三,幼兒剛萌出的牙齒還不夠結實堅硬,因此,牙齒更容易齲壞。牙齒齲壞后是不能自行修復的。
6~8歲是孩子最適合做窩溝封閉的年齡。因為此時孩子的恒牙萌出不久,也懂得配合醫生,剛萌出的牙與咬合面不完全吻合,窩溝封閉后也不會帶來不適感。
3、換牙期仔細刷牙新萌出的恒牙牙根往往還未發育完全,此時應注意飲食勿過硬,同時應盡量避免外傷磕碰。恒牙萌出過程中,牙齦因包裹恒牙而容易發炎,應特別注意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愛牙好習慣OR壞習慣
愛牙好習慣
從小培養好習慣,可讓寶寶擁有漂亮的牙齒,人見人愛。
護牙從第一顆牙開始
當寶寶長出第一顆牙,媽媽就要為寶寶做口腔護理。早晨及晚上臨睡前,在食指上纏上干凈的紗布,沾清水清潔牙齒及牙齦,有利于保持乳牙清潔,按摩牙齦也可促進牙齒萌出。出牙后的寶寶,平時每次喝完奶后,要給寶寶喝幾口白開水,以清潔口腔,保護牙齒。
養成早晚刷牙好習慣
從3歲起就可以讓寶寶學習自己刷牙了。刷牙是為了保持口腔清潔,刷凈牙縫里的食物殘渣。小孩開始刷牙時最好不要用牙膏,避免牙膏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惡心,等熟練后再使用牙膏。
教寶寶正確刷牙
正確地刷牙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給寶寶買軟毛保健牙刷;將牙刷毛放在牙齒與牙齦交界處,刷毛指向牙根方向與牙齒表面呈45度角,原位水平顫動,然后順著牙縫豎刷。也可以采取在牙面劃圓圈的方法;按照一定順序,牙齒的各個部位都刷到;早晚刷牙;每次刷牙2~3分鐘。
吃東西過后漱口
每次吃過食物后,尤其是吃過甜食后,要及時讓寶寶喝白開水漱口,防止食物殘渣傷害牙齒。
睡前不吃東西
人在睡著后,唾液分泌會減少,而唾液可以沖走細菌并抑制細菌繁殖。如果睡前不刷牙或沒刷干凈,食物殘屑在細菌作用下很快就會發酵產酸,再加上口腔因睡眠而缺少唾液,不能稀釋中和細菌產的酸,牙齒就很容易受到腐蝕,日久就可能引發齲齒。所以在睡前刷牙,把留在牙縫和牙面上的食物殘屑刷干凈,刷完后不再吃任何東西,就可以維護一夜的口腔衛生。
在運動中保護牙齒
有些寶寶喜歡運動,剛剛四五歲大就開始玩輪滑、滑冰、足球、冰球等活動,但在運動中,難免有傷害。因此口腔醫生建議:易發生撞擊導致牙外傷的高強度、對抗性運動,最好佩戴牙托。防護牙托是一種彈性片狀減震裝置,它能在運動中保護牙及周圍組織、頜骨和腦,避免其受到沖擊和損傷。目前在私人牙科診所做牙托很方便,而且有多種顏色可供選擇。
每年定期檢查牙齒
寶寶乳牙萌出后,父母就應帶寶寶看一下牙醫,聽從牙醫的指導。學會保護孩子的乳牙,每半年要到牙科做一次全面檢查。到了孩子們乳恒牙交替時,牙齒的變化明顯,家長們應3個月~6個月就帶孩子到牙醫那里,如果牙齒有問題,可將牙齒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避免今后的痛苦。
傷牙壞習慣
在生活中一些小習慣不加以糾正,就可能釀成大錯,給寶寶帶來痛苦。媽媽們要及時糾正寶寶的不良習慣。
吮指
兒科專家和心理學家認為,安全和溫暖是嬰兒所要求的。因此在嬰兒剛出生時,當腦與其他感覺器官的通道尚未發育成熟日寸,嬰兒常吸吮手指。所以認為在嬰兒的一定發育階段,吮指是完全正常的,一般在2歲末會自動消失,1歲半以前可不必破除吮指習慣。
3歲前有吮指習慣的兒童,其錯合大多限制在牙弓的前段,而且是暫時的,只要不再繼續吮指,畸形會自動消失。
吮指習慣超過3歲半,牙頜畸形的恒久性將明顯增加。如果習慣延長到混合牙列時期(6~12歲),則可能發生永久性畸形。因此必須及時干預矯治。
矯正方法:
1、父母應培養兒童積極參與正當游戲,轉移兒童注意力。
2、要給予兒童較多的愛護及關懷,減少其不安與孤獨感。
3、對于那些發生時間不久、持續時間不長的不良習慣,對兒童進行耐心地說服教育,再加上父母的引導和提醒,既可很快奏效。
4、運用提醒方法,如用布帶包扎吸吮的手指,或在吸吮的手指上戴手套等。
5、長期而又比較頑固的習慣,愿意接受治療者,可以用口腔內佩戴矯治器的辦法協助破除。破除不良習慣的矯治器最好不使患兒遭受痛苦,不干擾咬合,也不可戴過久,以免影響正常生長發育。但注意此種矯治器只有“提醒”的作用,其本身并不能破除不良習慣。
舔舌
舌習慣包括玩舌,用舌舔未萌出牙的間隙或正萌出的牙及齲齒牙等。
舌習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由于舌系帶短等原因限制了舌的活動范圍在口腔前牙區;或因腭扁桃體長大,為了加大呼吸通道而舌體前伸等都是舌習慣形成的原因。
矯正方法:
1、舌習慣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牙頜畸形,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2、必要時可以戴固定或活動的矯治器進行矯治。
3、如果是僅僅因為好玩舔牙,就要經常提醒寶寶不要舔牙齒,并做些游戲分散寶寶注意力。
咬東西
咬下唇或咬筆、咬被角的孩子比較多見。一般發生在學齡期兒童。此種習慣可造成上牙前突,上下嘴唇閉不上,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開唇露齒。
矯正方法:
1、大些的孩子可學習吹簫、笛等樂器,在加強了唇肌的張力后,此種習慣較易破除。
2、當寶寶咬其他物品時媽媽要及時制止。
3、對學齡前兒童可以在下唇上涂不良味覺的食物,必要時可戴矯治器破除。
偏側咀嚼
寶寶在乳牙發展的后期容易出現偏側咀嚼習慣,由于乳牙脫落,他們一側牙齒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響,所以只能用另外一邊吃飯。如果時間長了父母不予以矯正會造成面部左右發育的不對稱。而不常咀嚼的一側因為缺少食物的沖刷更容易堆積牙垢,出現齲齒和其他牙周疾病。
矯正方法:
1、看寶寶不愛咀嚼食物的一側是否有問題,比如有潰瘍,有牙洞要及時治療。
2、提醒寶寶兩邊的牙齒都要用。
食物太軟
硬食可以健腦、固齒、保護視力。媽媽們要根據孩子牙齒的發育情況,適時地給一點具有一定硬度的食品,增強其咀嚼功能,有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牙科專家們認為,牙齒也會“用進廢退”。兒童期正是恒牙孕育形成的重要階段,經常給孩子咀嚼的機會可以促進頜骨發育。如果總是吃太軟太精的食物,從來不需用力咀嚼,則恒牙質量受到影響。專家認為:“咀嚼能力強的孩子都很聰明。”因為咀嚼可使面部肌肉活動增強,進而加快頭部血液循環,增加大腦血流量,使腦細獲得更充分的氧氣和養分。
矯正方法:
1、媽媽可以給寶寶多吃水果,如梨、蘋果、桃等,既營養又能鍛煉寶寶的咀嚼功能。
2、干果類如核桃、杏仁可當做零食,主要是鍛煉孩子要吃硬一點的東西。
3、對于大寶寶,各種水果要寶寶咬著吃,而不要每次都削成小塊或榨成汁給寶寶。
常喝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會導致牙齒表面產生菌斑,進而嚴重的會引起齲損,破壞牙組織。在我們的口腔中,存在著300多種細菌,這些細菌中,有的是有益的,也有對我們不利的。正常情況下這些細菌會在一種平衡的環境下相安無事。但軟飲料中的碳酸、檸檬酸等成分,會改變口腔的環境,進而導致病變的發生一,我們稱之為“脫礦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牙釉質表面最開始會出現白色斑,進而演變為褐色斑,然后就是嚴重的病變,即齲損。
矯正方法:
1、寶寶要是喝水,就遞給白開水,而非飲料。
2、媽媽盡量不買碳酸飲料回家,家中沒有。
3、偶爾因為過節、過生日要喝時,給寶寶控制量,一天不要超過2杯。
看牙寶寶不怕
不要用醫生嚇唬孩子
有些孩子不聽話時,父母就對孩子說:再不聽話就讓醫生給你打針之類的話。父母不要在言談話語中把恐懼傳染給孩子,更不要將看牙當做一種懲罰來嚇唬孩子,讓他先入為主地認為看牙很可怕。
疼痛是能忍受的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牙科治療都是疼痛難忍的。事實上,大部分牙科治療是無痛或輕度能忍的疼痛,只有在牙神經發炎(即牙髓炎)的時候,才需要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治療。對于一般的齲齒,在用牙鉆去除表面的腐質之后,深部的病變組織可以選用刺激性較小的慢速牙鉆機頭或手用器械來去除。
平日做模擬游戲
在平日里父母應做一個有心人,經常有意識地做一些模擬游戲。不妨在自己、家人或朋友有治療牙齒經歷的時候,告訴孩子一些看牙的程序:醫生會先拿小鏡子檢查你的牙齒,然后會告訴你鉆牙疼不疼,有可能會打麻藥,鉆牙會出血,會讓你漱口,最后給小牙上藥或補牙,拔牙后需要咬棉花止血等等。然后和孩子玩看牙醫的游戲(玩具店有專門的醫生角色玩具套裝),模擬打麻藥、鉆牙、漱口、拔牙等動作。孩子對看牙的程序了解之后,也會減少因無知而感到的恐懼。
及早治療
早期牙齒齲壞的治療很簡單,去除齲壞部分后就可以用補牙材料充填了,一次即可完成。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或及時治療,病變進卜步發展到神經、甚至到根尖部分,就會增加痛苦,延長療程至三到四次。由于幼兒自覺能力差,乳牙又好發齲齒,這就要求父母經常性地檢查孩子牙齒或定期去醫院檢查,爭取在牙齒剛剛變黑(即齲壞早期)進行治療,這樣不僅痛苦小,療程短,也為孩子今后可能的其他牙科治療打下良好的開端。如果孩子的頭一次看牙經歷充滿了痛苦,那么看牙疼這樣的觀念就很難改變了。
對于乳牙還沒掉而新牙已經萌出的兒童,可以讓兒童洗干凈手后搖晃未脫落的乳牙,這樣加重乳牙的松動度,可以減輕去醫院拔牙的難度和疼痛程度。
選擇專業醫院及牙醫
有條件的話,父母應盡量選擇兒童醫院的口腔科或是專業口腔醫院的兒童科室就診。專業兒童口腔科的醫生更為專業,懂得與兒童交流的技巧。此外,為兒童專門設計的小治療椅,周圍的毛絨玩具,醫生護士身著顏色溫馨的制服,造型卡通的檢查器械等等,這些都會減輕兒童的恐懼心理。周圍都是小患者,也會讓孩子心理安定。
如果到綜合大醫院的口腔科就診,父母可向分診護士要求有經驗、態度溫柔的醫生治療。父母可在兒童身邊陪伴。但有的時候父母在身邊孩子反而不配合治療,所以必要日寸應服從醫生的要求在診室外等候。
現在是不是對帶孩子看牙心里有底了!當然,父母們更要注意平時督促孩子認真刷牙、少進甜食、定期檢查,讓您的孩子少受或不受牙病之苦。
愛牙新看點
牙外傷:帶著斷牙迅速就醫
小孩子淘氣,最容易發生牙外傷,牙齒摔掉了怎么辦,馬上去醫院嗎?不對,最佳的辦法是應該馬上撿回斷牙,哪怕是牙齒斷成兩三截也應撿回帶到醫院。如果斷牙表面有附著組織,不要隨意用器具將其去除;也不要將斷牙在干燥的環境下放置過久,或置于有腐蝕性的藥液中,而應放置在鮮奶中,并立刻(最好在30分鐘內)趕往醫院就診。
對于斷牙,醫生會根據情況,將牙進行嚴格的處理后,重新植入原來的牙槽窩,再將該牙與旁邊的牙固定在一起,1~2個月牙齒就可以保存下來。這種方法叫做“牙再植”。斷牙再接以后,為了能延長使用壽命,應盡量避免用前牙咬硬物,還要定期復診,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維護。
阿莫西林:使用不當損害牙
阿莫西林是兒科最常使用的一種抗生素,但美國密蘇里大學科研人員發現:阿莫西林會導致小孩出現“牙氟中毒”。它是最常見的牙釉發育缺陷之一,由牙釉質形成時期過量接觸氟化物所致,表現為門牙和臼齒上出刪、的斑點、凹陷與褐變,成年后容易患上多種牙病。
研究人員對579名新生兒進行了跟蹤研究。結果發現,在12個月大日寸,已經有75%的嬰兒服用過阿莫西林,到32個月大時這一數字增加到91%。當他們長到9歲時,24%的孩子時門牙出現氟中毒癥狀。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年齡越小的服藥者,牙齒受損的風險越高,出生后3—6個月內服用過阿莫西林的孩子門牙氟中毒的風險是其他孩子的2倍。
專家認為:阿莫西林增進了氟化物對孩子牙齒的毒性,加重了“氟中毒”。雖然僅憑這項研究還不足以要求兒童停止使用阿莫西林,但它能提醒醫生和父母在給孩子服用抗生素時要謹慎,嬰兒階段更是如此。
美國:每個孩子都有本健全的牙齒健康檔案
美國人對牙齒的厚愛早已形成了一種文化。他們歷來把牙齒的整潔和口腔衛生看成是一種文明的象征和儀表的重要部分。在交際中,尤其是在較高檔次的場合,牙齒不整潔會被人看不起,口臭更被認為不講禮貌。牙不整潔、口不清爽,甚至會影響到求職就業。
護牙從小做起
嬰兒還沒有萌發出一顆牙時,家長也會在每次喂養后用軟紗布給孩子清潔牙床;乳牙將出未出時,家長會給嬰孩提供用來咀嚼的玩具,以幫助孩子牙床發育。孩子從兩歲起就建立牙齒健康檔案,以記錄日后每一次護理或治療情況。
洗牙是保護牙齒最好的方法之一。美國孩子從小就開始做這件事。矯正也是很普遍的事。他們不會認為戴一口矯正器很難看。如果成年后,牙不齊在他們看來最失身份了。牙齒不但要齊還要白凈,所以很多美國人從青少年起就開始漂白牙齒。成年人參加重要的社交活動前,也習慣性地先把牙齒漂一漂。他們通常在家就有一副漂白的牙套,加上藥水,就像在家做面膜,十分方便。
美國牙醫最關心的是幫助孩子克服看病時的恐懼
在牙科診所看不到各種器械,所有的器械都是暗藏式的,安裝在漂亮的櫥柜里面。孩子躺在牙椅上,抬頭可以看到天花板上電視機播放的電視節目。一般牙醫給孩子保健牙齒時,以不痛為首要原則。如果需要補牙,那么一定是要麻醉的,等孩子一覺醒來,所有的牙齒問題都解決了。不需要一趟趟地來回跑醫院,也沒有任何痛苦。為了讓孩子不怕看牙,他們的父母在自己定期洗牙或做口腔保健時,都會帶著自己的孩子一同前往,讓他們也坐上牙椅,摸摸看看自己的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