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小習慣開始,讓寶寶日后成為懂得呵護環境的人?
近年來,森林毀壞、水土流失、空氣污染、物種瀕危……人類的生存環境正日益惡化。雖然我們的寶寶還無力挽救環境,但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小樹立起環保意識、養成愛好環境的好習慣。
No.1:巧妙利用寶寶“撿東西”
小寶寶大都有從地上撿東西的習慣,在他們眼里,小紙盒、小瓶蓋、糖紙一類的垃圾,都是寶寶,禁不住拿起來把玩一番,甚至要帶回家。因為,從七八個月開始,寶寶就對周圍的環境感興趣了,他們在用自己的小手探索世界。那么,如何處置這些垃圾?
不妨這樣做
幫寶寶建立規則牽著孩子的手,要求他把撿起來的東西投進垃圾筒里。你的這個“重復動作”能在寶寶的頭腦里建立一條規則:垃圾要丟進垃圾筒里。
隨身帶上垃圾袋隨身帶上垃圾袋,如果身邊沒有垃圾筒,就把撿起來的垃圾放進去;也可以把自己吃剩的果皮、紙屑等帶走。
各回各的“家”在家里準備兩個垃圾筒,寫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告訴孩子:廢塑料瓶、廢鋁罐、廢鐵罐、發泡塑膠容器、廢電池、廢紙等都可以被回收,做成其他的東西再利用,這就能減少對地球自然資源的開發,是個節約的好辦法。然后,讓寶寶把垃圾送回各自的“家”,以便分類扔掉,物盡其用。
No.2:減少電池污染
用過的電池中含有的鎘、鉛、鋅、汞,如果和其他垃圾放在一起,滲入土壤、水中,會污染植物、動物、環境,甚至損害人體。
不妨這樣做
少玩電動玩具告訴寶寶,電動玩具靠電池啟動,而廢電池又容易對我們的環境構成污染,盡量不買;如果買,最好選擇那些用可充電電池作動力的玩具。
找個固定的盒子準備一個固定的盒子,供寶寶專門收集廢電池用,集到一定數量再送到指定的回收地點,能減少對環境的危害。
No.3:珍惜每滴水
在寶寶看來,和水親密接觸的感覺真是好極了。但寶寶用水時,媽媽應當給他提個醒兒——
不妨這樣做
調好水流寶寶洗手的時候,提醒他把水流調得盡量小一些,這樣既能洗干凈手,又不浪費水;或者干脆編一首洗手歌,讓兒歌幫他養成好習慣。
不讓水嘩嘩地流無論是刷牙還是玩水,都要在接足了水后關上水龍頭,這樣做就不會有大量的水白白流入下水道,寶寶就是個稱職的環保小衛士了!
收集雨水下雨之前,教寶寶把噴壺放到陽臺外面,雨后他就能“收獲”滿滿一壺水,如此,你和孩子澆花就不用自來水了。
No.4:節省每一度電
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像照明、儲存食物、燒飯、調節溫度等等,所以要珍惜,這個道理一定要讓孩子明白。
不妨這樣做
體驗“停電”如果沒有電,我們將寸步難行。媽媽可以把家里的電閘拉開一會兒,讓孩子體驗沒有電的感覺;并告訴他,如果浪費,說不定哪天我們就沒有電可用了。
盡量不玩“電”每周安排一兩天“不用電”:不看動畫片光盤、電視節目,也不玩電腦游戲,媽媽陪寶寶到戶外挖沙、認識昆蟲,或在家里只玩那些不帶“電”的玩具和游戲,像搭積木、拼圖、折紙、看圖畫書……如此,一周也能節省幾度電呢!
人走燈滅定下規矩,隨手關燈、人走燈滅。家里的每個成員都要遵守,而這個小小監督員就由寶寶來擔當。媽媽不妨在離開房間時假裝忘關燈了,然后啟發寶寶來提醒你。這么做能強化孩子的節能意識。
No.5:把愛給大樹
很多東西,都是由木材做原料的。教寶寶把愛給大樹,就是盡量少用或不用這些東西。
不妨這樣做
拒絕使用“一次性”外出,備上飯盒、勺子、水壺、手帕,以此代替一次性筷子、餐盒、餐巾紙、紙杯子……讓寶寶明白,制造這些東西要用掉很多木材,如果我們用了,就等于扔掉了大量的樹木,因為我國每年要丟棄數百億雙一次性筷子,那得需要多少棵大樹呀!
不用新紙也能畫畫很多寶寶喜歡畫畫,媽媽要時時提醒孩子正面畫完背面畫,或使用再生紙;如果家里有空紙袋、包裝盒,沒有圖案的里面也可以用來畫畫,讓所有的紙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因為,造紙要消耗木材和大量的水,浪費了很不應該。
No.6:做個護花使者
讓孩子懂得,自然界中的花草也是生命,有了它們,我們生存的地球才會繽紛多彩,充滿生機,因此它們值得我們去珍愛。
不妨這樣做
親近自然天氣晴朗的時候,帶孩子到郊外、公園走一走,引導孩子欣賞四季景色的變化,享受大自然的魅力,并教育寶寶愛護一草一木,不摘花、不踏草。
家里有個“植物園” 在陽臺上辟出一個小小的“植物園”,種幾盆花,媽媽做園藝時,請寶寶做個小幫手;或干脆由他自己種一盆,澆水、松土、施肥,養花的任務全由寶寶完成。媽媽的任務就是督促寶寶小心翼翼呵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