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受提價消息影響,“石化雙雄”——中石油和中石化發力,A股大漲,上證綜指在午前即輕松穿越2700點、2800點及2900點3個整數關口,一掃數日的股市陰霾。
但前景并不樂觀。據測算,此次油價和電價上調,今年將會給下游行業和用戶增加2600億元左右的成本,而今年一季度A股市場1579家上市公司第一季度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2682億。這幾乎吃掉了整個A股市場一個季度的總利潤。
研究機構普遍認為,這次能源價格調整令短期壓力增大,但長期利好宏觀經濟,將使扭曲的盈利結構得以糾正,有助于投資者對未來宏觀經濟的發展和上市公司的業績趨勢形成正確的預期。在行業影響方面,有利上游企業增加盈利能力,同時,會將加重下游企業的成本壓力。
遲來的漲價
對于石化和電力行業來說,此次漲價也只是杯水車薪。
數據顯示,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家公司的煉油業務今年一季度各錄得約250億元的虧損,而目前國家的補貼也僅僅能彌補中石化一半的虧損。
國家信息中心石油專家牛犁6月20日說,漲價之后的國內油價與國際相比仍然相差50%左右。大唐發電集團總經辦一位負責人說:“電價漲價幅度還遠遠不夠,我們之前預計能夠漲5分錢。”
資料顯示,2007年11月初以來,滬深兩市的市值一共跌去了12.5萬億元,其中,石油石化和電力行業的市值跌掉了5.6萬億元,占兩市全部市值損失的45%。僅中國石油一家就跌了4.3萬億元,占兩市全部市值損失的35%。
能源類股價大跌,是因為它們的經營業績遠遠落后于上市公司整體業績:2007年,如果剔除石油石化、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增長73.27%,而這幾個能源類行業的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是5.75%;2008年一季度,如果剔除石油石化、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增長49.61%,而這幾個能源類行業的上市公司業績下降了44.6%。
受到管制的國內成品油價格和電價,對石油企業和電力企業形成重壓,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持續“高燒”,導致能源浪費現象嚴重。這次成品油和電價上調,將有效緩減石油、電力企業的經營壓力,增收減虧,對于石油、電力企業無疑是重大利好。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說:“在國際油價高漲的情況下,中國油價偏低,扭曲了價格機制,不利于資源配置。漲價后,石油和電力企業的虧損減少了,從這個方面說,對市場是有積極作用的。”
電力股和石油股均經歷了漫長的下跌過程,目前價格較為便宜,在利好因素的推動下,短期有望維持強勢。本次能源價格調整,對該類公司的中報幾乎不產生影響,效應將在下半年得到體現。
石油石化,遙望盈虧平衡
由于國內成品油價格較低,國際高油價給煉油行業帶來巨大壓力。有數據顯示,中石油、中石化兩家大型上市石油公司一季度凈利潤分別同比減少28.6%和65.78%。
本次提價后,國內外成品油價格差距仍然巨大,對于中石油和中石化來說,煉油部門的虧損只是得到了部分緩減,距離盈虧平衡尚遠。

國際原油價格近期依然在不斷走高,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成品油價格差越來越大,成品油提價的預期愈加強烈。根據中石油、中石化年報數據計算,假若成品油上調10%,兩巨頭可增收1200億元。
2007年年報顯示,中石化是國內最大的成品油生產與經銷商,也是成品油價格上調的最大受益者。該公司2007年成品油產量約9300萬噸,經銷量約1.19億噸,2008年,其成品油預計產量將超過1億噸。因此,成品油價格每上調100元,每股收益大約將增加0.08元。中石化去年的石油產品對外銷售收入為7768億元,若油價上調10%,銷售收入可增加776.8億元。
中石油2007年共生產約7138.1萬噸汽油、柴油和煤油,并銷售約8574萬噸上述產品,合計銷售收入4110.98億元。但由于國際原油價格上漲以及國內成品油限價,使得2007年公司煉油與銷售經營虧損206.8億元。不過,假若成品油價上調10%,中石油也將增長411.1億元。
申銀萬國預測,中石化、中石油2008年每股收益將達到0.672元和0.74元,上調幅度分別為65.5%、25.1%。同時,維持2009年油價105美元/桶的判斷,全年成品油價格按最新調整后的價格來核算,將中石化、中石油2009年每股收益預測分別調整為0.91元和0.89元,上調幅度為17.9%、7.6%。
電力行業,近盼景氣拐點
2007年以來,電煤價格累計每噸上漲80多元,導致火電企業普遍出現虧損、生產舉步維艱。數據顯示,今年1-5月,華能、大唐、國電、華電、中電投中央五大發電集團公司除華能國際略有盈利外,其余4個集團都出現了嚴重虧損,總虧損額達27億元,行業虧損面達到80%以上,部分發電企業出現資金周轉困難,難以維持簡單再生產的局面。
以國內裝機容量最大的發電企業華能集團為例,今年1-5月,其稅前利潤僅為110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37.56億元大幅下滑99.7%,而該集團今年1-5月累計完成發電量1501.5億千瓦時,較上年同期卻增長了22%。在發電量穩步增長的同時,利潤水平卻出現了大幅下降。在煤價不斷走牛的背景下,發電企業紛紛陷入“發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怪圈。
將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的政策一出,電力股在6月20日全線大漲,板塊漲幅高達8.52%,居所有板塊之首。其中,華電能源等35只個股封住漲停,近9成個股漲幅超過5%。
多家機構研究報告都表明,本次電價上調政策給電力行業帶來了重大利好,尤其是有網有廠的電力公司和純電網公司更是收獲頗豐。據悉,該政策將大大增加電力類上市公司的銷售收入,對電力股2008年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更有樂觀者表示,電力行業的景氣拐點已經到來。另有超過8成的機構認為,未來進一步上調電價的可能性很大。
根據光大證券崔玉芹的測算,電價每上調1分錢/千瓦時,華能國際、華電國際和國投電力每股收益將增加0.09元。對電價最敏感的公司依次是華電國際、華能國際和粵電力。
東方證券電力行業資深分析師張仲華認為,此次銷售電價的調整,意味著上網電價調整也將于近期公布。從調整幅度看,本次銷售電價上調幅度與二次煤電聯動相當,但是考慮到自二次煤電聯動以來煤炭價格累計上漲幅度已達40%左右,因此“第三次煤電聯動”上網電價調整幅度有望超過5%。而在高盛高華證券看來,即使上網電價上調5%,也不大可能完全恢復獨立發電企業的盈利能力。政府目前選擇的是確保奧運期間電力供應的穩定,奧運會之后進一步上調電價的可能性很大。
煤炭行業,限價不改漲價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煤炭上市公司中不少是焦煤或焦炭企業,其經營并未明顯受本次限價措施影響,煤炭行業仍高度景氣。
長城證券分析師賴禮輝認為,5月份各大煤種價格加速上漲,漲幅普遍超出市場預期,漲價原因主要包括:火電和焦炭產量增速高于預期使得需求仍相對旺盛、社會總庫存和電廠庫存均下降、同期國際煤價大幅上漲。預計未來一年動力煤價格上漲幅度在10%~20%。
安信證券分析師張龍同時指出,2008年,煤價能一路飆升的主要原因是煤炭需求超過預期和小煤窯關停導致的供需形勢失衡,以及煤炭企業成本上升對價格的推動。隨著政府鼓勵合格小煤窯復產,未來的煤炭供需形勢會有所好轉,但仍然偏緊,煤價很難大幅回落。
東方證券煤炭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帥認為,發改委對煤炭臨時限價不會影響煤炭價格上漲趨勢。考慮到煉焦煤上下游行業的高度市場化,焦煤價格未來仍然具有上漲動力。而對于中國神華、中煤能源、大同煤業等動力煤龍頭公司而言,由于重點合同比重高,且重點合同價格與目前市場價差高達300元/噸以上,因此,臨時價格干預對其基本沒有影響。
“現在看來,油價上漲對煤炭行業的影響還不大。”華泰證券研究員王廣舉分析,目前,國內煤變油并沒有形成產業化,煤電的聯動性還不強。不過,高油價如果一直持續下去,可能會對煤炭有更大的影響,但目前這還比較難以預測。
渤海證券研究員張順則表示,當前經濟通脹壓力比較大,且通脹以輸入性為主,煤炭作為上游的大宗商品,其價格上漲的向下傳導有悖于當前我國抑制通脹的政策取向。雖然,國家不會重走計劃全面限價的老路,但是也不排除在特定時間段對價格作“漲停板”的限制。
有研究員認為,國際油價的上漲也是推動國內煤價上漲的因素之一。長城證券賴禮輝分析,受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5月份以來各主要煤炭貿易港口的煤炭離岸價也不斷刷新紀錄。截至6月13日,澳大利亞紐卡斯港的動力煤價格首次突破160美元/噸,相對于4月底漲幅達到28%;南非理查德港動力煤價格達到136.47美元/噸,環比漲幅達到24%。盡管國內煤價也在上漲,但從近期價格來看,國際煤價的漲幅更大,導致國內外動力煤差價繼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