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汽車業而言,2008年可謂“多事之秋”。PPI高企、鐵礦石溢價,以及燃油價格的高漲,形成了其發展道路上的重重阻礙。而剛剛實行的新的燃油價格,令汽車業的盤整呼聲又一次響起。
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小排量
此次油價調整,以北京市場為例,93號汽油,由5.34元/升提高到了6.2元/升,漲幅超過16%,是近年幾次油價上調中幅度最大的一次。
其實,中國汽車業對于油價上漲帶來的影響,已經有過深入的討論,一種得到廣泛認同的觀點是,高油價將有利于減少中國目前大排量、高油耗的汽車消費特點,為更加環保節能的小排量車型帶來機會。
然而,在中國這個汽車保有量龐大,并且仍在高速增長中的市場,盡管政府也試圖從政策層面引導汽車消費向小排量、低油耗的車型轉變,但市場的表現仍然低于預期。業內人士分析,因為缺乏相應的配套優惠政策,反而可能讓小排量車市場先于大排量車型而萎縮。由此看來,這種靠提高油價而帶來的的機遇短期內變成了對小排量汽車的挑戰。
油價的上漲打亂了許多人的購車計劃。一份調查數字顯示,決定不買車的消費者多數是購買經濟型車的主力。油價的上漲讓消費者只能保持繼續觀望的態度,而部分即將購車的消費者也會轉向更經濟的車型。
挑戰還不僅于此,日前寶鋼宣布的將鐵礦石產品的年度基準價格上調85%,讓國內低迷的車市再次雪上加霜,而首當其沖的就是利潤微薄的低端小排量車。業內分析指出,和今年年初的鐵礦石價格上漲一樣,低端小排量經濟型轎車將首當其沖受到影響。
當然,除挑戰之外,小排量汽車產業也有利好傳出。據經銷商介紹,目前許多消費者進店的第一句話已經從“價格多少”變為“油耗多少”,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此次上調無疑加強了消費者對油價的長期上漲預期,對于有更長遠購車計劃的消費者而言,這種心理暗示無疑會使得他們更加偏向節能環保的小排量車型。
據悉,對于小排量汽車的優惠政策已在醞釀之中。夏利、哈飛路寶、奧拓小王子、奇瑞QQ、上汽通用SPARK等比較經典的小排量汽車而言,油價上漲不同程度上帶來了成本壓力。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新聞中心陳喜慧主任日前也曾表示,吉利非常期待相關政策能夠盡快落地,因為今年吉利要投放市場的一款小車熊貓,排量就只有1.0升,如果免征消費稅,會讓更多人能買得起它。可見,小排量汽車的生產商和經銷商都在盼望著相關的優惠政策盡快出臺。
從總體趨勢來看,中國汽車每年的滲透率會不斷加強。“長遠來看,小型車會有好的前途。”A.T.科爾尼大中華區副總裁孫健認為,“如果油價繼續上漲,消費者的用車習慣會出現改變。”
業內分析認為,低端經濟型轎車目前處在十字路口,要么自己消化成本,以失去利潤的代價守住現有市場,要么面臨銷量再次下滑的危險主動漲價。而此次漲價必將催促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加快對中高端車型市場的開拓。如果將來在車船稅、養路費,甚至高速公路的過路費等方面,都能有針對小排量車的減免政策,相信才能真正達到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小排量車型,最終實現整體節能環保的目的。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市場貿易委員會秘書長張伯順認為,若將此次油價的挑戰轉化為機遇,我國汽車企業必須要使小排量汽車的安全性、環保性達到國家的要求,這樣小排量汽車所謂的‘春天’才會到來。”
可見,對于小排量汽車發展而言,前景還不是很明朗”。如果沒有配套的優惠政策和自身在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改進,小排量汽車的發展仍然不容樂觀。
大排量,四面楚歌?
鐵礦石漲價、油價高調與世界接軌、燃油稅征收、PPI高企等等消極因素,讓處在艱難發展中的汽車行業四面楚歌。據專家估計,在不久的將來,或許第二次油價調整也會宣告到來,這只是或早或晚的問題。因為,當前的中國油價和世界相比仍然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對于廣大的車企來說,不僅要籌謀著如何在如此復雜的經濟環境中突圍,一方面還要為可能掉下的“第二只鞋”而擔憂。
這個“第二只鞋”既包括油價未來的上漲空間,也包括對于大排量即將征收的燃油附加稅和消費稅。事實上,政府已經在購置稅方面采取了類似措施,即根據不同排量來收取不同額度的稅費。
油、電價格齊漲之后,市場迅即傳言近期將提高大排量汽車的汽車消費稅稅率。據傳,此輪汽車消費稅調整集中在排量為3.0升至4.0升以及4.0升以上的大排量汽車,其中,排量在3.0升與4.0升之間的車型,稅率將從原來的14%調整至25%,排量在4.0升以上的車型,稅率將從原來的20%上調至40%;而低于3.0升排量的車型消費稅,不在此次調整范圍內。
國家稅務總局流轉稅司相關人士表示,2006年對大排量汽車加征消費稅,實質上對其銷售并沒有產生明顯影響,而今年以來,國稅總局對上調大排量汽車消費稅已擬定了相關方案,但目前還不會推出。
奇瑞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李峰向本報記者表示:“進入高油價時代,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并存。這種市場洗牌帶來的結果是加速汽車行業的‘馬太效應’——一些具有先進的動力技術、同時油耗低的小排量車將更加受到青睞,一些技術含量低、油耗又高的車型則將被淘汰出局。”
有助市場向理性轉變
對于汽車保有量巨大的中國來說,油價調整可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目前北京市汽車保有量已達320萬,并且以日均1000輛的速度遞增。在私家車日益增長的北京,一方面由于汽車尾氣的排放而造成的環境污染,一方面因為交通狀況惡化而帶來的一系列消極影響日益嚴峻。在此形勢之下,油價的高企無疑會在客觀上對這種消極狀況產生抑制作用。而這種類似狀況,北京只是全國的一個縮影。
6月26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辦的“2008(第五屆)中國汽車發動機高層研討會”在京召開,國家發改委產業政策司李萬里處長在會上表示,國家正在研究以汽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為基礎,建立具有獎懲兼備功能的稅收政策。

對于即將開征的燃油稅,李萬里表示,不必擔心開征后會影響汽車銷售市場的增長勢頭。“從我國資源、環境等支撐條件分析,汽車市場過快發展,國力將難以承受,汽車產業自身也難以保持可持續性。從這個層面分析,市場增速減緩應視為利好因素,消費者從年度交納公路養路費改為加油時付款,可明確感受到資源短缺壓力的傳遞。”
由此看來,燃油價格的調整,則成為汽車產業向理性發展回歸的一個契機。盡管當前我國汽車消費數量與日俱增,但是相對于廣大的人口基數來說,仍然是高檔消費品。因此不會對人們的生活帶來難以承受的影響。恰恰相反,因為成品油價格上漲和燃油稅征收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會令汽車消費不再非理性發展。潛在的買車族如果放棄購買汽車,從而達到汽車尾氣排放量的有效控制和交通狀況的改善。
油價調整之后,業內人士認為對于新能源車可能是個契機,但仍有待觀望。賈新光認為,“雖然高油價在理論上對新能源車的研發有促進作用,但不會一蹴而就。成本高企始終是新能源車的最大弊病。”一汽豐田普銳斯的銷售商表示,該車油耗只有相同車型的一半,但因其昂貴的價格和較高的使用成本,即使能省下一部分的油錢,但仍然沒能走俏市場。
目前來看,油價高企在短時間內還不會造成難以規避的影響,但是源于產業鏈特殊的傳導屬性,這種沖擊在未來勢必將逐漸顯露。
2008年的關鍵詞之一就是“拐點”,隨著股市、樓市、油市之后,車市是否會迎來拐點?盡管媒體和評論分析人士對于這一結論仍然莫衷一是,但未來的隱憂仍存,汽車業的發展仍然有待觀望。最終的決定權,還在市場手里。
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汽車尾氣的排放對人類生存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從節能減排的角度出發,高油價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消費的作用。
最近幾年,“可替代能源”這五個字頻繁出現并成為汽車業討論話題之一。通用、大眾、豐田等汽車廠家多年前就著手研發非燃油汽車。油價上漲,催生了更多可替代能源,同時也推動了相關技術的研發工作。
不管怎樣,燃油價格的上調雖然對汽車業與消費領域會帶來相應影響,但與此同時,也有助于汽車業向可持續性的環保方向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汽車消費向理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