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今天,為了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很多求職者通過參加職業培訓使自己掌握更多的技能,從而在求職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優勢。]
職場人比較認可職業培訓
在此次關于職業培訓與就業力的調查中,將參與過職業培訓與未參加過職業培訓的人群進行分別調查,但是兩個人群都對職業培訓對于就業的促進作用給以了充分的肯定。相比而言,未參加過職業培訓的人對于職業培訓能夠起到的作用期望值相對更高,將近九成未參加過職業培訓的職場人都主觀認為職業培訓將對就業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面對新崗位,很難說某個求職者能夠單單從過去的工作經驗中學習和掌握到新崗位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因此企業很難招聘到完全匹配現有崗位的人才,企業就越來越重視通過職業培訓來使新人更加匹配新崗位。這同時也就說明,此前接受過此崗位相關培訓的求職者就自然會在這個就業或者晉升的機會中脫穎而出。
在未參與培訓的人群中,女性相比男性對于職業培訓對就業的促進信任度更高,超過了90%。智聯招聘職業顧問指出,與男性相比,女性在某種程度上對于培訓的信任度要高于男性,這種趨勢在職業培訓中也有所體現。在自學能力上,男性與女性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接受培訓與考試的能力上女性往往優于男性,因此培訓對于女性的吸引力通常情況下大于男性。
從學歷上來看,本科及以下學歷對于職業培訓的認可差別不大,但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對于職業培訓的信任度明顯降低,只有超過七成的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未參加過培訓的職場人認為職業培訓會對就業產生促進作用。
而事實上參加過職業培訓的職場人也比較認可職業培訓對于就業所做出的貢獻,但是這種評價的比例略低于未參加培訓的職場人。在參加過培訓的職場人中,83.4%的人對職業培訓做出肯定,比未參加職業培訓的職場人低了近6個百分比。
可見,經過實踐的證明還是有一部分參與了職業培訓的職場人沒有從中獲益。這種結果的產生可能由于兩個方面的原因所造成,一方面是由于培訓市場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各種課程的水平參差不齊,參與者需要對培訓的專業性和有效性做出一個判斷。另一方面是由于個人參與培訓的盲目性,面對就業壓力社會上也曾經一度出現“考證”熱,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也是通過考取各種證書希望能夠為自己未來的就業增加砝碼,但結果往往令人失望。
未參加職業培訓的職場人有培訓計劃
盡管對于職業培訓近九成未參加過職業培訓的職場人還是認可的,但是認可與付諸實踐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的。在未參加過職業培訓的人群中,超過半數被調查者將有參與職業培訓的計劃,這與認可的近九成的比例還是有一些差距的。盡管如此,也還是能夠看到職業培訓市場的廣闊前景的。
在關于職業培訓是不是“多多益善”,李院長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承認多多益善,但是他指的多并不是指“證”的數量,而是指在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又豐富了的學習經歷,這個比證書的數量更重要。他特別指出絕大多數職業考試的證書并不能成為企業的敲門磚。
選擇是否參與培訓受工作時間的影響并不明顯,但是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在3年及以上的職場人中選擇計劃參與職業培訓的比例有小幅增加。
可見,隨著職業發展路徑的明晰化,很多職場人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在職場中的競爭力,選擇職業培訓為自己充電。此時的職業培訓多是職場人根據自己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進行充電,多是技能培訓和應試培訓相結合,進行比較高級的崗位技能的培訓,比如注冊會計師、人力資源管理師等。此時的培訓效果不再僅僅針對就業,而主要體現在對于職業發展的幫助。
盡管在對于職業培訓對就業的促進作用認知上,除了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外,其他學歷職場人態度差異不大,但具體到參與培訓的計劃,不同學歷間的差距還是較為明顯的。隨著學歷的不斷提高,對于職業培訓的參與度也相應降低。本科學歷的職場人對于職業培訓的計劃參與比例略低于大專及以下,而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計劃參與比例則一下降到了不到四成。可見,由于高學歷者在就業中的學歷優勢,職業培訓對于高學歷職場人的吸引力相對較低。
在各類職業培訓中,對于尚未參加過職業培訓的職場人來說,各類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培訓是最具吸引力的。在有參與職業培訓計劃的職場人中,超過四成人計劃參與此類培訓。其次是IT類培訓,也超過了兩成,然后是辦公軟件培訓和外語類培訓。可見,直接增加業務技能的培訓對于職場人有較大的吸引力。
若是圖真正的收獲,則有四點參加職業培訓的意義:一是擁有了一個學習的環境,會促使求職者踏踏實實的學點東西,二是能夠系統化掌握理論知識及補充必要的技能,三是職業培訓時與更多人的交流機會,四是同學帶給自己的壓力,與公司外界的人有所比較,能夠更加客觀地衡量自己,才能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
參與職業培訓者更認可培訓有助于晉升
在對于參與過職業培訓的職場人的調查中,職場人實際參與的主要培訓類型與未參加者計劃參與的基本一致,參與最多的是各類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培訓。
對于中高層人才而言,參與的職業培訓也可以用“專、新、洋”來概括,“專”指的是專業性,比如說注冊會計師、律考;“新”指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的一些新的崗位,或者是原有的崗位國家給與了職業資格的認定,比如說物流師、營銷師,以及一些針對人才開發的項目,比如說人力資源師、心理咨詢師、職業規劃師。“洋”則指的是國際化的一些職業培訓。

對于職業培訓事實上對就業的影響,近半數的參與培訓者答案是肯定的。47.9%的參與過培訓的職場人表示自己所參加的職業培訓直接促成了自己的就業。
從促成就業的培訓情況來看,參與IT類職業培訓對于就業的直接促進作用最大,近六成參與IT培訓的人認可培訓對于就業的直接影響。其次是外語類培訓,在參與外語類培訓的職場人中也有超過半數的人表示自己的培訓行為直接促進了自己的就業。這兩類培訓參與者對于培訓對就業的促進作用認可度最高。
盡管只有超過半數的職場人表示職業培訓對于就業產生促進作用,但是有近八成的參與職業培訓的職場人表示職業培訓對就業后的晉升發展是有幫助。
在對于晉升的促進作用中,辦公軟件培訓與各類資格認證考試培訓的參與者給與培訓的評價更高,而外語類和IT類培訓相對較低。
參與職業培訓對于個人的職業發展的確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首先應該是對于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職場人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培訓規劃時提出兩大原則,第一生存為先,第二考慮短期目標的同時結合內心真正想要的長期目標,在此基礎上進行職業培訓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