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生:即將摘除ST“帽子”
上榜理由:企業扭虧為盈
李東生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這位TCL集團掌舵者因為2004年兩樁國際并購導致企業連續虧損而備受壓力,上市公司TCL集團也面臨退市之虞。不過日前發布的盈利年報證明它可以繼續活躍在資本市場上。一路走來,李東生對TCL的發展有著太多的感觸,盡管此時分析機構依然還沒有調高對TCL股票的評級,但在TCL人的心中,他們已經對股價給予了很高的預期。
2008年的3月,距離上一次的高調亮相已經有了9個月的時間,李東生又變得豐潤起來,臉色紅潤,聲音飽滿,小腹明顯凸起。一些人問他,“都說您一年瘦了20多斤,怎么一點也看不出來。”“那是兩年前的事情了”李東生笑著說。那會收購湯姆遜電視業務在歐洲帶來的巨額虧損讓李東生面對了太多的質疑。
不過在上周末TCL集團剛剛公布了業績快報,連續兩年ST的TCL成功實現盈利,即將摘除這個每逢采訪都會被問及的“帽子”。此時的李東生神采又如2004年收購湯姆遜和阿爾卡特時的奕奕,面對國際化話題也侃侃而談,并把TCL比作當年的索尼和三星。一切的風雨和被媒體質疑數年的巨虧都成為了公司發展的財富。
點評:成功的時候被業界尊為一代梟雄,失敗的時候成為中國最差的老板。巨虧的時候一年就賠進去25億,時隔一年又盈利了3.8億。
李盛霖:痛恨沒有責任心
日前,原交通部部長李盛霖正式“執掌”新組建的交通運輸部。
今年62歲的李盛霖生于江蘇南通,屬于從基層一步步被提升起來的領導干部,先后在天津拖拉機廠、天津市政府辦公廳、天津市紡織工業局、計委等機構工作,直至副市長、市長。在天津工作32年后,于2002年上調北京,先后任國家經貿委和發改委副主任。2005年底轉任交通部部長。
剛一上任,就面臨著春運的難題。李盛霖總結多年來交通實踐經驗,提出交通運輸要向現代服務產業轉型的新理念。而從今天開始,整合了民航總局和郵政局后,新組建的交通運輸部如何推動大交通是他需要面對的最大課題。
點評:李盛霖擔任交通部部長兩年多,考察和視察了不少地方,在天津多年做“地方官”的經歷,讓他養成了重視調查研究、注意聽取各方面意見的作風。
李嘉誠:90億美元是怎樣誕生的
與其他富豪們相比,李嘉誠財富增長額格外吸引眼球。李嘉誠的財富秘籍是什么?
年屆八旬的香港富豪李嘉誠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在美國《福布斯》最新一期公布的大中國地區40大富豪榜單排名中,李嘉誠以320億美元的身價穩居華人首富的位置。
與去年擁有220億美元的財富相比,一年的時間里李嘉誠的個人財富就增長了90億美元,漲幅達4成之多。在這一龐大的財富數據背后,是2007年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以及股票和房地產市場的雙重利好。而作為香港聯交所18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李嘉誠憑借收放自如的資本吞吐,成為股市的超級贏家。
根據香港聯交所的交易記錄顯示,2007年,李嘉誠曾對包括中國遠洋、南方航空、及中海集運等8家企業進行了明顯的減持。李嘉誠密集減倉后,恒生指數便連綿下跌。去年10月,香港恒生指數創下歷史新高31638點,今年1月恒生指數就跌穿了25000點。
點評:熟悉李嘉誠的人會知道,他是一個很有危機感的人。上述資本市場的密集套現,便是最好的佐證,而這種危機感卻幫助他積累了不少財富。
唐駿:準備離開盛大
據悉,盛大公司總裁唐駿即將離開盛大公司,結束其在網絡游戲產業的職業生涯。
據透露,唐駿離職一事目前已基本確定,但考慮到盛大系上市公司的原因,唐駿和盛大將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宣布此事。據稱,唐駿離開盛大的原因系個人發展原因。
唐駿于2004年加入盛大公司,加盟盛大前,唐駿曾擔任微軟中國總裁。加入盛大后,唐駿在盛大的重點決策及資本運作方面貢獻很大。唐駿稱最大的收獲是將盛大做成一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并參與了上市的全過程,這讓其學會了如何更好的與華爾街打交道。唐駿認為,與資本市場打交道,學會與華爾街投資人溝通的技巧,是一個職業經理人的最高境界。這些也是他在任何一家跨國公司,包括微軟、谷歌都不可能有的機會。
點評:有人稱唐駿是“近乎完美的職業經理人”,對盛大來說,他的離開無疑將是一個很大損失。但他在“合適的時間”離開,也算是給老東家一個安慰。
劉曉光:做地產的另類思維
劉曉光的“有名”應該是從房地產企業備受關注時開始的。他的出鏡率高,穿梭于各種論壇、會場,他可能被作為房產老板所熟知,雖然他任職總經理的首創集團是一個多元化的集團。而導致他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兩個月的2006年那次“意外”,也是因為地產而起。但畢竟劉曉光回來了。
有“北京地主”之稱的首創,在劉曉光復出之后,2007年又加快了全國擴張的腳步。作為房地產企業儲備土地是非常必要的,畢竟這是他們的利潤之源,但劉曉光卻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闡釋這一點。他認為要像做金融一樣來做地產,避免把企業做成“房屋工廠”,那樣是沒有長遠未來的。
他的目標是把首創集團打造成一個國際性的投融資平臺,并配備了管理、金融、財務以及風險控制等各種專業人才。目前,已有基金、保險等業務。
點評:劉曉光在首創的十幾年間,首創已經在北京成了一個旗艦企業。如今,他又瞄準了金融地產這個領域,希望他在這個領域依舊獨領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