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時代要求學習者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反思能力,以有效利用信息解決問題。反思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途徑。從反思性學習及其能力訓練、培養這個角度,探討在程序設計教學中通過培養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程 可行性 反思性學習
一、反思性學習的特點
1.探究性。探究性反思是指在考察自己活動的經歷中探究其中的問題和答案,重構自己的理解,激活個人的智慧,并在活動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的相互作用下,產生超越已有信息以外的信息。反思性學習的靈魂是“提出問題一探究向題一解決問題”。因此,探究性是它的基本特征。
2.自主性。自主性反思性學習的整個過程是學生自主活動的過程。它以追求自身學習的合理性為動力,進行主動的、自覺的、積極的探究。它是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和建立在學生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因此,反思性學習具有很強的自主性。
3.發展性。反思性學習是一種復雜的、探究的、理性的學習活動,它以“學會學習”為目的,既關注學習的直接結果又關注間接結果,即學生眼前的學習成績和學生自身未來的發展。另外,常規學習只要完成了學習任務,就達到了學習的要求,而反思性學習不僅要完成學習的任務,而且使學生的理性思維得到發展。
4.創造性。學生通過反思對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全面地考察、分析和思考,從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優化思維過程,揭示問題本質,探索一般規律,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系,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并進而產生新的發現,反思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探究行為。反思是同化,是探索,是發現,是再創造。
二、反思性學習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源自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由于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認知規律。
建構主義學習的特征之一是:學習的反思性。學生在學習中必須進行自我分析,自我評價和自我監控,從而獲得自我體驗,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反思性的,因為“反思”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唯有反思,才能控制思維操作,才能促進理解,提高自己的元認知水平。唯有反思,才能促進觀念的形成和發展,更好地進行建構活動。在教學上要求教師注意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注意加強對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培養。
2.反思性教學理論。熊川武教授分析了現代西方反思性教學的理論,構建了符合我國實際的反思性教學理論的體系和實踐模型,他確立的以合理性為基礎、以教學主體性和主體間性統一、教學目的個性價值和共性價值的互補、教學工具的技術理性和人文理性兼容為內容的教學理論。
三、算法與程序設計模塊的特點
算法與程序設計模塊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體驗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設計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從簡單問題出發,設計解決問題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種程序設計語言編制程序實現算法解決問題,本模塊為選修模塊。

圖1 算法與程序設計模塊結構示意圖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指出,該模塊的教學,應注意與數學課程中有關內容的銜接,要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引導學生注意尋找、發現身邊的實際問題,進而設計出算法和計算機程序去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要注意發現對程序設計有特殊才能的學生,根據具體情況為他們提供充分的發展空間。該模塊強調通過算法與程序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對程序設計語言的選擇不作具體規定。根據某高中學校的教學計劃,本文的教學案例采用Visual Basic語言進行設計。本模塊由3個主題組成,結構如圖1所示。
四、程序設計課堂教學中培養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可行性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根本目的。信息技術教育要從以獲取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為首要目標轉變為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完整地考慮。高中算法與程序設計,其學習的重點既不是程序代碼的編寫,也不是單純的算法,而是了解掌握如何使用計算機去解決問題,尤其是要理解解決問題所采用的思想和方法。不僅要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環境,提供給學生充分發展的時間與空間,而且更有必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培養學生的反思性學習能力。
1.培養反思能力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知識經濟是主要依靠知識創新、知識的創造性應用和知識廣泛傳播與發展的經濟,知識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現代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人才必備的創新能力,也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在算法與程序設計教學中,主要體現為學生對實際問題、解決問題的算法及算法設計思維過程的反思能力,因為沒有反思就不可能有創新。因此,落實到算法與程序設計模塊教學中,只有使學生在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中,進行個體反思,小組反思,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以促進算法思想的內化,才能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并使之不斷提高,才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能力,并使之向更高層次發展,才能為學生在將來的社會實踐中更有效地提出和解決程序設計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2.培養反思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當學生在實踐和認識中意識到一些疑惑、矛盾即一問題時,會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從而驅使學生積極地思維,不斷地提出和解決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被看成創造性才能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問題的形成是一個過程,問題的來源主要靠反思。問題意識是實現建構學習的重要起點,是建構過程的重要內容,積極的問題意識具有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
3.培養反思性學習能力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掌握算法與程序設計知識。算法與程序設計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確定算法、編程求解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具有很強的抽象性。算法思維是人腦和計算機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維規律認識如何使用計算機去解決問題,因為機器語言和人的自然語言有很大區別,所以算法思維是具有自己的內容和特點的思維,其結構在總體上與一般思維的結構相同。但其思維的對象與結果的不同引起的思維操作手段的差異,必然要求算法思維形式與思維方法的使用有不同的側重和差異。
參考文獻:
[1]任煜煒,任美林.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J].中小學電教, 2008,(3):30-32.
[2]田圣會,李茂科.試析反思性學習的操作性定義[J].教育與職業, 2008,(3):69-70.
[3]錢華斌.關于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吉林教育, 2008,(11):33-34.
(作者單位:四川瀘縣電化教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