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愛吃花生,這是全家人都知道的;父親愛喝酒,這也是全家人都知道的;父親愛把花生當下酒菜,這更是全家人都知道的。
說起來讓人匪夷所思。別人家的下酒菜都是山珍海味、大魚大肉,可咱父親就愛炒一碟花生米,自斟自酌,孤芳自賞般,樂得個逍遙自在。
父親嗜花生到如此程度,是因為我家有著響當當的“花生三絕”!
一絕:糖炒花生米
來源于家喻戶曉的糖醋排骨、糖醋魚等。花生剝殼,花生米洗凈,點起七八分火候的鍋灶,先放花生米,干炒,約莫五分鐘后,待花生米表面水分已被烘干,且已半成熟,出鍋,暫時擱置一邊。鍋里放入一小勺清油(豬油香一點,但容易上火),大約10毫升吧,把鍋身都潤過,倒入小半碗水(約莫100毫升);待水燒開后,倒入糖(可以是白糖,也可以是紅糖、黃糖,但為了易化開,以白糖為佳)。用鍋鏟來回攪拌糖和水,使之充分融合,并隨之加入三兩滴清酒。等到糖和水完全交融,成為糖漿以后,把花生米倒入。這時火候不宜過大,七分左右。炒的動作也要快,不然糖漿會粘鍋底,之前放油也是為了防止粘鍋。手要麻利地把花生米與糖醬攪拌為一體,然后來回不停地翻炒。目前為止,我家就父親這手最是嫻熟了。糖漿和花生米會自然地粘合,直至成為一顆一顆銀杏大小的顆粒(外面是糖衣,里面是花生米)。隨之不久,就會聽到 “啪啪”的爆破聲,那是花生完全熟了,嚼起來脆生生香噴噴了,也就意味著糖炒花生做得差不多了。
這糖炒花生,甜中溢香,香而不濃,黃里透紅,紅中藏玉,余香繞遠,堪稱一絕,俺家的一絕,父親的一絕。
二絕:水煮花生米
其實這名字不太恰當,只體現出了這道菜的一半的意味,尚且這樣稱呼吧。
水煮花生米沒有糖醋花生米做工繁復,且火氣稍少,是我們家的“招牌菜”,大家都特別喜歡。先把花生米用水煮過,沸騰個三兩分鐘,待其熟后撈出瀝干;然后換上油鍋,放適量的清油,少量的鹽,加上5毫升的醬油,還有三五滴白酒,幾根剁碎了的蔥花或蒜末,放入花生米一塊翻炒,攪勻;三分鐘后即可。
這樣的水煮花生,家常式的菜肴,味道鮮美清淡,清香沁鼻,又不易讓人上火,聞著就讓人垂涎三尺,是我們全家人的最愛,是父親下酒的美味,也常用來招待客人。
三絕:生拌花生米
對父親來說,這是最經濟實惠最簡單便捷的下酒菜,也是頗能顯示父親的風格與個性的一道菜。
花生是曬干了的,這樣吃起來才有味道,嚼起來才有勁。父親往往貪圖方便,不用起鍋,就做個生拌花生米來當下酒菜。
花生剝了殼之后,放置碗中,倒上醬油,撒上蔥花或蒜末,用筷子攪拌均勻,即成。這生拌花生米,看上去,黑而黃的是醬油,紅而亮的是花生米,綠而嫩的是蔥花或蒜末,色澤光鮮,農家味十足。父親即使是小酒獨酌,也是津津有味、如癡如醉的。往往,我們也會調侃把玩似地和父親喝上三兩杯,就著這簡單的下酒菜,還其樂融融呢!
另外,爆炒花生米父親也是喜歡的,但他老人家習慣添上少量的白糖一塊炒,這和父親從小喜歡吃甜食不無關系。還有那些用花生做成的家常菜,父親偶爾也會做一做。
父親常跟我們提及他那些與花生有關的“烹飪之術”,并以此為榮,還坦言:生拌花生米是困難時期最奢侈的下酒菜,水煮花生米是七八十年代人人稱道的家常菜,糖炒花生米是咱家自傳的“秘方”,而爆炒花生米卻是現今家喻戶曉的大眾菜。
閑暇之余,父親仍會放下瑣事,棲居小園,花生一碟,或糖炒,或水煮,或生拌,或爆炒,清酒斟上,對月獨飲。那些與花生有關的往事,應該會汩汩地從父親心間流淌而出吧?那些年,那些事,或溫馨,或心酸,或殷實,或饑苦,一盤花生米,一五旬老翁,在向我們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