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
《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美人“齒如瓠犀”,牙齒要像葫蘆籽一樣潔白。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稱為“齪”,排列不正者稱為“齜”,不平整者為“齲”,古人均視之為病態。
最早的牙刷隨著佛教傳入中國。東漢高世安所譯《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中講到洗浴所需的7種用具,其中“六者楊枝”,是將楊枝的一端打造成刷狀蘸藥或香料刷牙。還有直接咀嚼楊柳嫩枝清潔牙齒的,即“晨嚼齒木”。《外臺秘要》記載,將楊枝一頭咬軟蘸藥物揩牙可使牙“香而光潔”。明代李時珍也認為,將嫩柳枝“削為牙枝,滌齒甚妙”。到了南宋,民間已經可以買到批量生產的牙刷,即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做握柄,一端鉆毛孔兩行,刷毛為馬尾,幾乎和現在的牙刷外觀一致。元人郭鈺《郭恒惠牙刷》詩云:“南州牙刷寄來日,去垢滌煩一金值?!?/p>
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最早使用的漱口劑有酒、醋、鹽水、茶及清水等。隋代巢元方著《諸病源候論》:“食畢常漱口數過,不爾,使人病齲齒?!背孙埡笫谇謇硎澄餁堅?,中國人自古也有臨睡前清潔口腔的習慣。宋代張杲著《醫說》記載:“世人奉養,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將臥而漱,去齒間所積,牙亦堅固”,說明早晚都要漱口。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p>
藥物牙膏的雛形,最早出現在宋太宗下令編纂的《太平圣惠方》中:將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細辛等,每用擦牙。后來還在藥膏中又加入清熱解毒的中藥,如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藿香、佩蘭等,不僅能去除異味,還有治療口腔疾病的作用。金代元好問《揩齒方》用茯苓、石膏、龍骨各一兩,寒水石二兩半,白芷半兩,細辛五錢,石燕子大者一枚,研成粉末,早晚揩牙,可以算是現代牙粉的雛形。
此外,古書中還有用牙簽在飯后清潔齒縫的記載。西晉的陸云在給其兄的書信中就提到“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簽,今以一枚寄兄”。
葛洪《抱樸子》中提到叩齒健齒法,即上下齒列輕輕相互叩擊,通過叩齒給予齒齦以適度的刺激,以促進牙周血液循環。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晨興》一詩中說“起坐兀無思,叩齒三十六”,長期行之,確實可起到預防牙周疾患的作用,達到固齒的目的。
洗臉
宋代楊士瀛所著《仁齋直指》中有十分具體的制作香皂的方法:用雞蛋清、豆粉、蜂蜜、上細鉛粉等原料,把肥皂莢中的果肉與白芷、白附子、白僵蠶、白芨、白蒺藜、白斂、草烏、山楂、甘松、白丁香、大黃、蒿本、鶴白、杏仁、蜜陀僧、樟腦、孩兒茶等多種草藥和香料調和到一起,形成凝團。如此復雜煩瑣的配方調制出的香皂不僅可以洗凈面部油污,還有清熱涼血、活血生肌、芳香開竅的功效,可以滋養皮膚,祛除色斑。
清代李漁的《閑情偶寄》中也提到“皂之佳者一浴之后,香氣徑日不散”,當時的香皂與現在的香皂無論從功效還是氣味上都很相似。
自古以來,許多市井、山村的女子,用不起昂貴的草藥香皂,就將每天做飯前的淘米水澄清后洗臉,也可以令面部肌膚柔潤嫩白、美麗年輕。現代研究證明,淘米水中的米糠微粒有一定的磨砂效果,能除去多余的老化角質,還能吸附油脂、緊膚白膚、收縮毛孔。同時,淘米水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長期使用能提高皮膚代謝能力,防止皮膚老化。
梳頭
古時候無論男女都是留長發的,擁有一頭烏黑、濃密、順服的長發也是儀表優雅的標志。中醫認為,發為腎之華、血之余,頭發的生長與脫落與人的氣血盛衰密切相關。古人云:“欲發不脫,梳頭千遍”。《黃帝內經》中也建議“一日三篦,發須稠密”。
現代腦力勞動者常??嘤谟媚X過度導致脫發,其實,古代許多文豪墨客也飽受脫發之苦。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一度脫發,受名醫指點后堅持早晚梳頭,“梳頭百余下,散發臥,熟寢至天明”,不久就阻止了頭發脫落。慈禧太后也深知梳頭有益養生,她每日命太監梳頭百遍,早起和臨睡都要梳頭,故年過七旬仍青絲滿頭。多梳頭能改善頭部血液循環,使頭發得到滋養,烏黑光潤,牢固發根,防止脫發。此外,梳頭對有關穴位和五臟六腑是良好的刺激,能起到積極的按摩作用。中醫認為疼痛的機理是“不通則痛,通則不痛”,頭部的許多經穴受到梳子或手指的按摩,能使經絡暢達,對于肌肉緊張性頭痛、神經性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高血壓頭痛、神經衰弱、失眠等可起到緩解作用。
古人對梳子的材質也大有講究,金、銀、玉石、象牙、犀角、玳瑁,以及各種名貴木材都可以做梳子,功效各有不同?!侗静菥V目》中推薦了有清熱、涼血、解毒功效的黃楊木梳:“世重黃楊,以其無火,其木緊膩,作梳最良……可清熱、利濕、解毒?!边^去宮廷貴婦常用天然犀牛角制成的“犀梳”梳頭和做裝飾,犀角清熱解毒,善清血熱,可以治療熱病頭痛,火熾神昏,是珍貴的藥材,十分難得。民間用牛羊角制成的梳子,也可作為犀角的代用品。牛羊角去垢而不沾,溫潤而不掛發,同時牛羊角本來也是具有涼血、息風、鎮靜作用的中藥,還可消炎鎮痛,治療頭痛、熱毒,還能祛屑護發,治療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