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衰老在不知不覺中發生,它既是生理的必然,又與疾病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衰老是不可逆轉的生物學過程。人們往往只關注自己臉面和外表的衰老,積極地進行美容;殊不知,人體內臟的老化是外表衰老的根本原因。消化系統的衰老,明顯影響營養的消化與吸收,加快人體全身衰老的步伐。
消化系統老化的表現
1、口腔的老齡性變化
●口味重隨著年齡的增長,由于味覺遲鈍和嗅覺的敏感性下降,使食物變得乏味,老人更偏愛味重的食物。
●牙病老年人牙齒、牙釉質和牙本質長期磨損,使神經末梢外露,引起對冷、熱、酸性食物的過敏而酸痛。牙齦退化萎縮,牙齒松動,逐漸脫落;同時牙周膜變薄,牙齦退縮,牙根暴露,易患牙周病。咀嚼能力明顯下降,因而消化能力減弱。
●口干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減少,口干明顯,口干與衰老同步。
●口臭齒齦萎縮、牙縫增大,食物碎屑嵌于齒縫或蛀牙中,為細菌繁殖提供了條件,口臭就不言而喻了。口臭的另一個原因來自舌苔。舌苔變厚、白膩,角化加重、菌量增多時就會加劇口臭。此外,慢性胃炎、胃潰瘍及胃癌也可以伴有口臭。多由于胃酸分泌不足,從而導致食物腐敗、發酵而產生口臭。
●吃嗆吃嗆的發生與吞咽功能的老齡化有關。吞咽肌不能按正常程序協調地進行舒縮活動,鼻咽孔、氣道未能協調閉合時,飲食或唾液就會誤入歧途,進入氣管或反流入鼻腔,產生劇烈的咳嗽。倘若食物殘屑進入肺內,還會導致支氣管肺炎、肺膿腫等嚴重后果。
2、食管的老齡性變化
胃內容物反流及食管炎是老齡性食管的常見變化。
酸性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上腹部燒灼痛,噯氣及反酸;疼痛經常發生于飯后30分鐘或平臥時。
3、胃的老齡性變化
人老胃先老,胃是人內臟衰老的鏡子。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慢性胃炎,易引起胃腺不可逆的減少,最終進展為萎縮性胃炎。
老齡化后胃的分泌功能減弱。50歲后,無論是基礎胃酸還是組織胺激發的胃酸都顯著減少;60歲后,基礎胃酸甚至呈無酸狀態。
由于胃酸缺乏,細菌繁殖引起細菌過生長綜合征,一些依賴胃酸才能吸收的物質如鐵和鈣的吸收明顯減少。
老年慢性胃炎的主要癥狀為食后上腹飽脹不適、胃部隱痛、噯氣、反酸、惡心、食欲不振及體重減輕等。老年人的胃黏膜的修復能力較差,很容易引起胃黏膜細胞的異常增生,這與胃癌的發生關系密切。由于老年人的神經反應較遲鈍,自覺癥狀輕微,直到出血或癌變癥狀加劇時才被發現。
4、小腸的老齡性變化
老人的小腸平滑肌變薄,收縮蠕動無力,分泌減少,消化力下降,小腸對糖類和脂肪的吸收能力都逐漸降低。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對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K的吸收比較好,而對維生素D的吸收能力則明顯減弱;對水溶性維生素B1及B2,只能維持體內的貯備。由于胃酸不足,對維生素12及葉酸的吸收能力降低,因而易發生貧血。另外,老年人對鈣的吸收亦遠比青年人差,從而引起骨質疏松。
5、大腸的老齡性變化
便秘是老年人深受困擾的問題。便秘包含排便次數減少及排便困難雙重含義。亦有將之分為有痛苦與無痛苦兩種類型:有痛苦的便秘是指糞塊堅實、排便費力、疼痛,大多反映結腸、直腸有痙攣;無痛苦的便秘為腸管無力、單純性或自發性便秘,主要由于結腸的敏感性降低所致。運動少的老人,諸如因下肢骨折、半身不遂、坐輪椅或長時間臥床不起者尤為突出。
結腸癌及直腸癌是老年人常見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腹痛、大便帶血或有潛血、便秘,有時亦可表現為腹瀉,腹部可摸到包塊,嚴重時可出現腸梗阻癥狀。因此,對老年人排便習慣的改變,尤其是大便帶血,一定要慎重對待,及時診治。
食物中肉食量高的地區,結腸癌的發病率亦高,素食則可減少此種危險。因此,老年人應節制肉食,多食用蔬菜、水果。
6、肝臟的老齡性變化
老年人肝逐漸萎縮、體積變小,重量減輕。肝細胞內、外出現許多脂褐素,這是脂類過氧化反應的產物,是組織代謝老化的標志。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性降低、敏感性提高,藥物在體內的清除變慢而容易蓄積、藥物的毒副作用比年輕人顯著提高,這是由于肝細胞生物轉化功能降低所致。
肝癌是老年人好發的一種惡性腫瘤,50~70歲為高發期,老年人一旦出現腹痛、肝大、體重降低及黃疸等變化時,應密切注意,以便及早診斷,及時治療。
7、膽道的老齡性變化
隨著年齡的增長,膽囊排空延緩,膽汁貯留時間延長,導致血脂及膽汁膽固醇含量增高,形成過飽和膽汁,為膽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老年人膽囊及膽管變厚,彈性降低;膽囊常下垂,膽汁減少而黏稠,易發生膽囊炎和膽石癥。
據日本調查,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膽結石的檢出率約20%。老年膽石癥具有以下特點:①膽石罹患率高;②膽囊結石大;③容易伴有肝組織及生化異常;④膽道感染和腫瘤的發病率明顯增高;⑤機體及組織反應性低下,合并癥多,一旦發病,病情重、預后差。
8、胰腺的老齡性變化
人在30歲左右時胰腺的質量最重,老年人的胰腺則變小、變輕、變硬,顏色由原先的粉紅色轉變為黃棕色。各種酶的分泌直線下降。膽石癥是引起胰腺炎的一個重要原因。糖尿病、胰腺炎和胰癌是最常見的老年胰腺病。
胰腺癌的發病隨年齡而遞增。據統計,75歲的男性患胰腺癌的危險性比青年人高10倍。臨床表現早期亦缺乏特異性,通常表現為食欲下降、乏力虛弱、體重減輕、腹痛大多為鈍痛,可放射到后背。老年人對腹痛的敏感性較差,直到癌癥包塊阻礙了膽汁和胰液的正常流通以致出現黃疸以及引起劇痛時才被發現,故應予警惕,以免貽誤病情。
消化系統抗衰老方案
1993年,美國抗衰老醫學學會成立,于是一門新興科學“抗衰老醫學”也由此誕生。研究發現,90%的中老年疾病都與老化、功能衰退相關。25歲是消化系統各項功能的頂峰,衰老始于青年時代,因此抗衰老決非是老人的專利,而是人生中應當及早起始的行動方案。
平衡營養,合理膳食,根據個體情況制定合理的生活飲食制度:
1、飲食以精、細、軟為原則,勿暴飲暴食,少食生冷、辛辣及肥甘油炸之品。宜少食多餐。飲食定時定量,避免進食過快過燙。
2、少吃或不吃腌菜、煙熏和油煎食物。熏魚和熏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如苯并芘和環芳香烴。油炸、烘烤、燒焦食物和重復使用的高溫食油中也含有此類致癌物質,應盡量少食用。
3、不吃霉變的食物。霉變是由霉菌所引起,含很強的致癌物質。
4、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適當加強蛋白質攝入,以利于保護胃黏膜。
5、不吸煙、少飲酒。
6、生活起居有規律,勞逸結合,改善睡眠質量。適當參加健身運動,保持健康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