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一些食客在饕餮之后,海侃飲食文化要如何“大長今化”,如何“經典化”,孰不知一方水土有一方特色,菜也一樣。民間的菜名,大都迎合大眾的審美意識,融入了大眾的情趣,如福州的名菜“佛跳墻”,除生動有趣之外,還有典故。要展示一道名菜的魅力,全靠廚師的功夫了。即使你的創意再好,沒有高手藝的廚師來幫你操刀,你創意的作品質量,必大打折扣。廚師有了扎實的審美功底,有了高強的領悟力,可以把菜盤子上的花樣做得美輪美奐。每每領略廚師用匠心拼起的一道菜之后,我會驚嘆不已。
我本來沒有涉足飲食菜譜創意領域的,想不到一些搞飲食的朋友瞄上我,說飲食文化也要推陳出新了,需要文化人幫他們出些點子?!俺浴迸c“創意”居然找到了知音,吃與文化藝術是那么的近!
實際上,盤子上那些菜并不高貴,百姓們的菜籃子里都有。一道菜用到的元素很簡約,不是繁雜的,成本并不高?;蛟S是一個胡蘿卜,一束白菜葉,幾根用來點綴的青蔥,外加能充饑的小主食,樸素得很。食客看菜單的時候卻說貴,貴,是有道理的。一道菜有多少文化含量,就決定了它的價錢有多貴。因為盤子里已不是零碎的擺設,而是有主題的創意了。友人說:“菜有了主題,吃到肚子里去的,一半消化了,那是菜的本體;一半卻永遠消化不了,這就是文化?!北热?,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慕名來的各地食客很多,食客們除了要吃本土的鮮味、野味之外,還想吃到文化味。這就是以歷史文化為背景創意出來的地方菜了。
筆者生活工作在武夷山,熟知武夷山風土民情。武夷山是中國道教文化圣地之一,巖茶又是武夷山的主要特產。為迎合來武夷山度假的食客,我們把道教與茶文化進行了巧妙組合,把菜名創意為“百壽圓福”。基本元素就是胡蘿卜、生榨茶葉汁、茶青嫩葉、菊花糕點、蝶形水餃等。一個胡蘿卜被廚師雕成了栩栩如生的龜,龜是長壽的象征;湯取青茶榨出的綠汁,茶汁青綠,龜泳其間,象征碧水福池;圓形菊花糕,代表共享福祉。蝶形水餃的輔助,幾樣并不奢侈的東西,卻完成了菜盤的精美造型。這盤菜的創意主題抓住了壽文化,是通過“龜”、“茶汁”這兩個形象元素來表現的。這樣一盤有鄉土氣息的菜,有了新穎的創意,有了鮮明主題,又采用本地物產,它的品位就展示出來了。
菜譜創意,也是一道菜的新賣點。注重菜譜文化含量的提升,注重文化與菜肴的“形、色、味”結合,這樣一來,不僅激發了食客們的文化歸屬感、認同感,經營菜館的也能猛賺一把。其實,取個菜名并不難,難的是這道菜要有創意,讓文化味進入食客的臟腑,使之久遠傳承下去,這才是一道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