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農業院校作為直接為農村發展培養人才的搖籃,應充分利用教育資源,不斷發現和培養農村創業型人才,既符合社會潮流和高等教育發展方向,也是加強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高等農業院校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首先要進行科學的定位。
[關鍵詞]農業院校 創業型人才 人才培養 科學定位
21世紀,我國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面臨著新的形勢,高等農業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應盡快調整其培養目標,并對相關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進行變革。高等農業院校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首先要進行科學的定位。
一、創業型人才培養的目的定位
創業型人才是一種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他們的個性是開拓型的,知識、能力、素質是復合型的,并且擁有很強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對于他們來說,不管是謀求就業崗位,或是創造新的就業崗位,還是在已有工作崗位上的發展,都具有不容質疑的絕對競爭力。因此,高等農業院校培養創業型人才的目的在于通過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構建創業所需知識結構,完善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大學生在社會上的生存能力和競爭能力,使他們能在不同崗位上創業,從而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農村小康社會服務。
二、創業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
我國所提出的“創業教育”是廣義的創業和創業教育。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開創事業的意識和能力,使其成為能在不同行業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高素質人才。
這對高校的廣大學生而言具有更為普遍的現實意義。首先,它包含了創辦企業和實業,體現了知識創造財富的時代精神。其次,它超出了創辦企業和實業的范圍,體現了在不同的崗位做出成就的奉獻精神。因此,高等農業院校所要培養的創業型人才是面向“三農”,服務于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進步的。它的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應定位于:培養主動適應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所需的全面發展的,具有開創事業的能力和意識的,樂于獻身農業的,能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村小康社會作出貢獻的高級人才。
三、創業型人才培養的內容定位
高等農業院校創業型人才培養的著力點應放在對大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創業品質的培養上,并要努力構建大學生創業知識和技能結構。
1.培養創業意識
創業意識集中表現了創業素質中的社會性質,支配著創業者對創業活動的態度和行為,規定其態度和行為的方向和力度,是創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高等農業院校實施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是使大學生樹立獨立自主、艱苦奮斗、勇于競爭的創業意識。
2.培養創業精神
創業精神的培養是實施創業型人才培養的最核心的內容,因為,只有生生不息的創業精神才是創業者成功的不竭動力和源泉。高等農業院校要使大學生形成:自尊獨立、開拓創新、不怕挫折、求真務實、敢想敢干、承擔責任等個性特征,這些積極的個性特征是決定創業實踐活動能否開展,能否成功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3.培養創業能力
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實施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創業能力是創業實踐方式、效率和結果的最直接影響因素,是創業能不能成功的關鍵。成功創業者應具備多方面的綜合能力,既有優秀人才普遍性的一面,更有其特殊性的一面。
創業能力包括專業技術能力、經營管理和社交溝通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信息接受和處理能力、把握機會和創造機會的能力等方面。
4.培育創業品質
創業品質即創業心理品質,它是對創業者的創業實踐過程中的心理和行為起調節作用的個性心理品質特征,主要體現在人的獨立性、敢為性、堅韌性、克制性、適應性、合作性等方面,它反映了創業者的意志和情感。通過創業品質的培養,讓學生以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走向社會。
5.增長創業知識和技能
大學生只有具備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心理品質、創業知識和技能以及創業能力等五方面的創業基本素質,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業型人才。所以,高等農業院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相互滲透、相互結合、全面實施、交錯進行只有切實保證這五個方面培養內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才能實現其創業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四、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類型定位
加快農村小康社會的建設,必須以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建設現代化農業為突破口,促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項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這對高等農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其培養出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并且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較強公關能力和社交能力,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善于捕捉機遇,掌握信息,駕馭市場的高素質的具有不同個性特點、不同創造力的多類型創業型人才。
1.科技型創業人才
農業的現代化需要高等農業院校培養一批高學歷、高水平的現代農業科技人才,即科技型創業人才。他們能向農民傳授農業生產技術或直接指導農民的生產實踐,提高農業效益;還能不斷創新技術,發明和創造新的科技成果,并將新技術和新成果應用和推廣到農業生產經營當中,促進新的農產品的開發。
2.經營管理型創業人才
鄉鎮企業、地方中小型企業要走出困境,實現其振興和發展,離不開高等農業院校培養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具有現代市場經濟意識的高學歷的經營管理型創業人才。一是承包和改造經營困難的傳統企業,對企業進行全面的創新和改革。二是直接創辦地方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能夠帶動和刺激鄉鎮企業、地方中小型傳統企業和產業的升級和更新換代。
3.信息服務型創業人才
及時準確的獲得市場信息,是駕馭市場經濟的前提。因此,我國必須加快農業信息化的進程。這需要一大批具備綜合研究、判斷、邏輯推理能力和高度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信息服務型創業人才。
4.教育型創業人才
農村教育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教育型創業人才開拓和經營農村教育將大有可為。高等農業院校應充分認識到農村教育市場的巨大潛力,應積極地培養一批熱愛農村教育,致力于獻身農村教育的大學生。研究開創農村教育新局面的政策和方案,面向農村建立多層次教育,舉辦成人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各類學習班和培訓班等,對廣大農民進行科學知識普及和技術培訓,提高其科技素質,以適應現代產業結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和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市的有效轉移。
參考文獻:
[1]高博文.論高校創業教育的實現途徑[J].教育研究,2002,(3).
[2]劉勝,范更新.知識農業與創新人才培養[J].福建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
[3]熊新山.我國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對策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2004,(3).
[4]王秀為.WTO與我國農業人才的需求趨勢[J].農村經濟,2002,(9).
[5]呂繩振.堅持為“三農”服務的辦學方向[J].中國高教研究,2005,(9).
[6]熊新山.培養農民身份的大學生是新時期高等農業教育的重要使命[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2).
[7]夏廣軍,徐紅艷.淺談高等農業院校服務“三農”模式[J].農業科技管理,2005,(1).
[8]王秀為.WTO與我國農業人才的需求趨勢[J].農村經濟,2002,(9).
[9]郭為民,王成章.地方農業院校如何服務“三農”的探索與實踐[J].農業與技術2004,(4).
(作者單位:遼寧醫學院)